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为《少年维特的烦恼》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讲书人赵健,今天我为你解读的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歌德,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他,他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的卓越代表。
歌德的一生,正处于欧洲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这本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成为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还在青年中引发了一场“维特热”:他们模仿维特的穿着,学习维特的言行举止。据说连拿破仑还随身携带这本书,反复读了七遍之多。
但是我们选择这本书和大家一起分享,并不是因为拿破仑有多喜欢它,而是因为维特的烦恼有着跨越时代的共性。我们可能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甚至是成年后,心里都多多少少有着和维特一样的烦恼。
其实歌德本人就有维特的烦恼,或者说,他就是这个维特,因为这本书的情节几乎是他的个人自传。歌德24岁出差的时候,参加了一次舞会,偶然认识了一位叫夏绿蒂的少女,对她一见倾心。尽管绿蒂已经是歌德朋友的未婚妻了,可是陷入爱情的歌德,还是不顾一切地向绿蒂表白了。绿蒂惊慌失措,告诉了自己的未婚夫,而她的未婚夫居然表现得无所谓。歌德知道后感到非常震惊,他很坚决地结束了这段单相思。谁知道,又过了几个月,歌德的另一个朋友也陷入了爱情的困局,这位朋友爱上了别人的妻子,最后难以承受舆论压力,自杀身亡。
你看,一样经历,两种归宿。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通过旁观维特的行为、了解他的内心动线后,当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出现了一些情感纠葛,工作不顺利,或者生活中的坎坷,让我们实在想不开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用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化解这样的烦恼,避免像维特、像歌德的朋友一样的悲剧。我们要用这个虚构的人物,来帮助自己完善真实的生活,这才是我们今天再次拿起这本小说的目的。
那首先和大家讲一个比较冷僻的知识点,《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个书名,其实是对读者有一些误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少年维特的烦恼》这个书名最早翻译成汉语是由郭沫若先生在1922年翻译的,但根据歌德的德语原文,这里的“烦恼”,其实原意更接近于中文里的“劫难”,就是这本小说描述的,其实是少年维特的一场劫难。
那少年维特遭遇了一场什么样的劫难呢?这本书讲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说一位名叫维特的青年爱上了女孩绿蒂,但是绿蒂有自己的未婚夫,在爱情失意和工作不顺后,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
不知道大家看到维特的结局时,有没有觉得太不值得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就这?不过就是失恋了,外加工作不顺利,人人都会可能经历过,比这类事情悲惨一万倍的遭遇有的是,这点小事根本不算什么劫难,为了这点小事自杀,好像很幼稚?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被奉为经典,值得我们去阅读呢?
首先,《少年维特的烦恼》确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它是当时德国的一个叫“狂飙运动”的代表作品。什么叫狂飙运动?狂飙运动的全名叫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的一个文学解放运动。
当时,整个欧洲社会处于封建专制制度之下,非常注重实用主义,人们的生活很压抑,也非常缺乏美和艺术。所以有一批出身于城市的青年作家,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来主张自由和人的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的社会等级,或者是反对道德的束缚之类的,这种就叫作狂飙运动。这个运动的代表作品有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讲宰相的儿子和一个平民乐师的女儿之间的爱情故事,还有就是这本书《少年维特的烦恼》。主人公维特是一个非常感性、非常不避讳流露强烈感情的这么一个青年,也很敢于突破当时各种的社会限制,所以他的形象特别符合那个时候人们的期待,就很受欢迎。我们待会儿就可以详细地了解到他。
但是维特的结局,触碰到了一个我们日常比较忌讳的话题——死亡。我记得美国有个很著名的医生叫阿图·葛文德,他写了一本书叫作《最好的告别》,在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思考死亡、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维特的自杀,当然不是一个正确或者勇敢的选择,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懦弱、不负责,这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分析的行为选择。
为什么维特选择自杀呢?不是因为他过得很丧,恰恰是因为他太渴求美好的生活,以至于无法与现实世界妥协,无奈地选择了最坏的结局。而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借鉴则是,我们一方面为维特的纯真热情所打动,另一方面也要引以为戒,提升情绪的复原力,学会如何从感情和工作的失败中学习,如何管理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复原,让自己真正走出少年维特之烦恼。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维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少年维特的故事
01 维特第一次受挫:爱而不得
故事发生在1771年5月,年轻的维特在信里告诉好朋友,说他离开城市,来到郊外山岗的一座花园居住。这个地方叫“瓦尔海姆”,在德语里面其实就是心灵的故乡的意思。瓦尔海姆离城里有一小时的路程。这个时候正是德国的春天,乡村的风景非常美,维特觉得十分享受。
维特虽然是个富有家庭出身的少爷,却没有阶层观念,他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经常和乡村里的人们围在桌前畅饮谈笑。很多人喜欢他,愿意和他亲近。他还认识了城里法院的总管,总管曾经邀请维特去他们家做客,还说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的几个孩子,尤其是总管的大女儿。不过维特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去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