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怦然心动》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梁永安。
今天我们来讲一部长篇小说《怦然心动》。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部描绘美好爱情的小说,但远不止此。它同样也是一本探索生命意义和个人成长的作品。虽然有一些分类会把这本书归类为青春小说,因为它表面上书写的是青少年的美好情感,但实际上,它是一本写给成人的小说,帮助成人找回自己失去的纯真和爱。无论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甚至四十几岁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这本书对于父母来说也有特别珍贵的价值,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环境里,许多父母在教育方面都面临着各种问题。他们非常想用自己的生活规划、想法、观念和目标去塑造孩子,往往强加给孩子不小的压力。
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本书的风格特别清新。它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描写,实际上这本书的核心是描写生命最初的成长,探讨青春期的成长和迷茫,讨论怎么去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怦然心动》也是一部特别有启发性的小说。
这本书出版于2001年,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后来小说被改编成一部同名电影,于2010年上映,受到广泛好评。
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电影,我建议你先看小说,因为相对电影来说,小说的文字所展示的细节会更为丰富。小说是一种时间艺术,人物的各种心理、面对生活的心情,还有细节、场景、氛围等,这些都是通过文字在无形中传达出来的;而相比之下,电影一般都在两个小时左右结束,即便是篇幅很长、情节很复杂的电影,也往往只是通过五六个场景来展现,所以一些很难被具象化的东西,在电影里面常常会被省略。如果你先读了小说,再去看电影,你会发现两者有一个很好的互补性,能够激发出很丰富的联想。
然而很多人可能已经先看了电影,没读过小说,对于这一部分读者,这也不成问题,你带着电影的一种大致印象再回到小说里,也同样有乐趣。《怦然心动》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叙述相结合,通过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视角,分别从第一人称来叙述同一件事情、同一种经历、同一个时间上,两个人各自的想法和感觉,让读者获得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让我们一起走进《怦然心动》的故事吧!
一、创作背景:美国城市的中产化
这个故事开门见山地展现了一个场景:小学二年级一开始,主人公布莱斯·罗斯基一家搬入新居。这个家庭搬家的情节背后蕴含了很深的含义。在二战之后,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的发展有了一个很鲜明的特点——中产化趋势。中产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商务区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围绕商务区,进入城市的第二圈层,即服务圈,聚集着为核心商业区服务的各行各业人士,如清洁工、搬运工、水电工等。接下来的第三圈,是比较大的商业区,聚集众多商店。最后的第四圈,则是住宅区,就是那种在美国大量兴建的、一排排的独立住宅。
美国的地理特点之一是地广人稀,因此美国人偏好宽敞一点的居住空间,一个家庭拥有一栋房子,家庭普遍配两辆汽车。很多年轻人工作之初会租房子住,到了三十五六岁,就在第四圈的住宅区这里购置一个房子。
我们要注意到这里买房和租房的区别。美国社会当时处于中产化的进程,大量的人通过贷款买房。城市发展带来人口迁移,大量人口搬入这种郊区的新兴住宅区。小说中布莱斯一家人的搬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搬迁,而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去过一种与时代节奏相匹配的生活。
布莱斯搬家那天,意外地遇上了邻家女孩——朱莉安娜·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