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梁思成与林徽因》(下)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非凡精读馆,我是夏磊。今天我将会继续为您讲述《梁思成与林徽因》,来自于梁再冰女士的口述历史。
上回说到,1937年,林、梁携手奋斗,迎来他们学术生涯的最辉煌的时刻,发现了五台山的佛光寺,但是却与卢沟桥事变不期而遇。他们排除万难返回了北京,之后北平沦陷。
一、历史变故,颠沛流离
01 艰辛南迁
当时的学者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怎么办?是留下,还是离开?那就是西南联大成立的那段历史。
应该讲梁思成先生是最早决定要离开北平,迁往昆明大后方的。刚才也说了,到战前的这七年,是梁思成先生整个学术生涯当中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一段时间,踏勘了这么多的中国古代的建筑。于是,他把所有的资料送到天津银行的保险柜保存。
从北平要内迁到昆明的大后方,当时中国国力至此,不可能有组织地进行任何的撤退,全都是教授们自发的。与其说是内迁,不如说是逃难。这是一次充满不确定性的长途跋涉,而且整个的迁徙线路是非常曲折的,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长沙,从长沙到武汉,从武汉到广西,从广西到贵州,从贵州到昆明,再在昆明生活一段时间,从昆明再迁到四川。那段时间,所有的学者真的是颠沛流离。
梁再冰女士说,原来是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头,现在一家人就挤在长沙车站附近小小的一间小屋子里头。所有的家务事都得自己干,生活骤苦。
林徽因和梁思成从小就是世家出身,不做事情的,家里头都有佣人、厨师,他们俩一生都做学者,不会做家务事情。那这个时候没办法,逼到这一步了,也得生活,也得做饭,甚至梁思成先生做得更多,要学会照顾妻子,要学会照顾孩子。
但是梁再冰说,好像林徽因和梁思成并不在意着生活的特别的变故,家中仍然有很多的乐趣,依然讲笑话依然拌嘴,从来不为身边的突然变故的生活而表现出愁苦。只要生活稍安稳,北总布胡同的下午茶的聚会,随着更多的北京的学者教授汇聚到长沙,又在他们的车站小屋重开了,这帮学者又开始喝下午茶了。
但是梁再冰说,和当时在北总布胡同那种轻松的畅谈相比,这样的下午茶多了一份凝重,大家更多探讨的是国家大事,是战局,是一个国家的走向。最让她难忘的,是国难当头,梁思成在聚会上和友人一起唱当时最著名的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鼓舞人心的一首歌,我们也知道,这首歌最后成为了新中国的国歌。
在长沙,这些学者不仅是要经历生活上的颠沛和考验,还要经历生死考验。当时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中心城市,长沙也经常遭到空袭。梁再冰女士记叙,有一次最危险的空袭,炸弹就扔在他们家的小屋面前不足十米的地方。不幸中的万幸,那颗炸弹没炸,他们这才死里逃生。那个时候,梁林和一帮孩子也没有经过什么躲空袭的训练,只知道跑,甚至不知道卧倒,看到炸弹掉到跟前,傻乎乎地站着。如果炸了,那么对一家人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当时就是这么苦,就跑、逃难,车、船、马车,极尽折腾,一家人被折腾得不行了。
02 晃县大病
林徽因身体不好,经不起这种舟车劳顿,在湖南和贵州交界一个晃县的地方就大病了一场,一病不起了。那个时候梁思成先生也傻眼了,到了晃县到处找住的地方,没地方住,所有的酒店全都满了。
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悠扬的小提琴的琴声飘过。梁思成先生从小就拉小提琴,他听到琴声之后就非常觉得亲切,然后就循声推门,看到了一群身穿空军学员制服的小伙子,大约十八九岁,长相非常帅气,又有活力。拉小提琴的那一位也是广东人,是父亲的同乡,两个人就用广东话交流,这个小伙子就在梁家已经是山重水尽的时候,在这个房间里头匀了一个小房间给他们一家人住。
这批小伙子第二天就全体撤离晃县,向昆明进发了,那梁思成先生也把自己在昆明的联系地址给了这个小伙子,结下了这美妙的琴声之缘。他们到达昆明之后,还会有新的缘分继续,我待会儿再跟大家讲。
在这一段困顿当中,妈妈在暂借的一个小旅馆当中发着烧,也不知道病什么时候好,钱也用得差不多了,颠沛流离,前途未卜。梁再冰说,爸爸看着他们无聊,有的时候会带着一双儿女跑到水边去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