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两千年》上
从今天开始,我要为大家讲这本书——《秦俑两千年》。秦俑真的是个很大的IP,你有没有去过呢?去过几次?
我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六岁。他的梦想就是今年的暑假要去西安看秦俑。为什么呢?他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复活的地下军团》,小男孩眼睛都直了,说:“太酷了!我就想要到现场去看一眼。”
他在讲这个梦想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叔叔。这个叔叔四十六岁,一听他讲,就也热血沸腾,说:“我也要去。”为什么呢?他的理由是:“因为我对《盗墓笔记》很感兴趣。”
是不是特别逗?但不管怎么样,秦俑巨大的魅力是无可否认的,它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所有的好奇宝宝,高智商的人,喜欢推理、悬疑、猜谜语的人,都会被它拽进去,深深地被吸引。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爱德华·伯曼,他是一个英国人。这个英国人显然就是被秦俑吸引了,然后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讲呢?他2003年就定居去了西安,然后在西安待了十八年。其中有三年的时间,是专门去为写这本书服务的。所以这真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那我是怎么发现这本书的呢?有一次我到西安,去看望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在他的卫生间里,马桶旁边放了一个凳子,他凳子上面放了四五本书。你们要知道,那个卫生间里面的书真的都是私人口味,那非常看一个人的趣味和审美的,其中就有这么一本书。
然后我就在厕所里把这本书打开,就沉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下了一个单。等我回到上海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寄到我家了。特别厚,270多页,我用了大概二十多天才把它看完。我是一个看书速度很快的人,而且我对秦俑非常熟,为什么要用二十多天呢?
这本书它的视角很陌生,因为这完全就是一个英国男人用他的方式来接近中国的历史,
来接近秦,接近秦俑。所以说他有很多陌生的视角。这个英国人还特别费力,他做了艰苦的考据工作,对比了大量的史料,完全是一个英国式的写法。就是细节很多,资料很多,文化的研究和对比很多,好奇心很大,脑洞非常英式,所以这本书的阅读过程还是需要一点门槛的。
大家先看一下这本书的副标题——《关于秦俑的一切想象,现实与未知》。什么意思呢?
一切就意味着: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也就是说,从司马迁一直到爱德华·伯曼,凡是对秦俑有过那么一点探索之心的人都可以把他的资料放在这本书里来展现。
这本书的学术顾问叫张卫星。张卫星先生也非常著名,他很专业,特别权威,他曾经是秦始皇陵考古队的队长。所以就是,这个人也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秦始皇陵。
它的序是袁仲一先生写的。袁仲一又是谁呢?他是第一任秦始皇博物馆的馆长。所以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后也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是我第一次看到。
比如说这张照片,维克多·谢阁兰于1914年拍摄的秦始皇陵,它长这个样子。远远地看过去,你就觉得气象很不一样。但是在当年看到它为什么没感觉?因为那个时候秦始皇陵还没有被发现。人们看过去只是说,这就是平原上面非常常见的丘陵地带,不会想到在它的地下长眠着一个军团,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
但是维克多·谢阁兰又是谁呢?他是一个法国人,一个汉学家,他当年就受了柯达的赞助到中国拍了这样一张照片。我看到这个照片我就觉得好厉害,现在看了就是很新鲜。因为如今你还站在这块土地上再看的时候,这个景象离你并不遥远,一下子就觉得我好像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那如果回到两千年前呢?这本书到底要怎么讲述秦俑的故事?它分为四个章节:历史、谜团、最新发现和展望。
说到历史,我们中国的文献典籍已经帮我们简单地勾勒清楚了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简单,就是在列国纷争的时候,嬴政登基。那一年他多大呢?13岁。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个人后来有那么大的作为。
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他还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自称始皇帝,
我们叫他秦始皇。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完成这一系列辉煌功绩的时候,他多大呢?也就20多岁。
特别好玩的是,从他成为皇帝的那一天起,他就在给自己修建陵墓了。他就在想着我死后应该怎么办?活了多久呢?50岁,他是暴毙身亡。所以他用了39年的时间给自己修陵墓。
在《史记》里面就有记载,说秦始皇的陵墓是由谁来建造的呢?是丞相李斯还有大将章邯,公元前246年一直到公元前208年这个期间都在修秦始皇陵。那时候秦国的人口大概是2000万,壮丁有700万。所以秦始皇陵的修建抽调了72万人参与,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秦帝国抽调了72万人来修建陵墓。那司马迁是这样讲的,说整个陵墓完全克隆了嬴政的现实生活。所以这个地宫里面,上面有日月星辰,下面有江河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