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世说新语别裁详解》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先生的《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世说新语》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每次当我觉得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的时候,就会翻开《世说新语》来读一读。它里边的每一个故事篇幅都不长,而且非常潇洒、有趣,能体现魏晋美学。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别裁详解呢?因为《世说新语》的编排是按照人物的个性、表现、巧艺、雅量来分类的,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你会看到有很多个姓王的人、姓谢的人、姓庾的人、姓司马的人,但根本分不清谁跟谁是什么关系。董上德教授讲了一辈子《世说新语》,他觉得应该把这事理清楚,所以他根据东晋时期袁宏写的一本书《名士传》,把《名士传》里面的人物挑出来,按照时间、辈分的顺序排列了一下。我读了以后很有收获,终于把这些人之间的脉络和关系搞清楚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我们读古书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叫作“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就是来自这个故事。“王大将军起事”,就是王敦公开造反。你想,王敦造反了,王导一大家子人都在国都南京里住着,所以“丞相兄弟诣阙谢”,阙就是宫门外那两个高高的建筑。他们不能进宫,因为他们是叛臣的家人,这些姓王的兄弟们一块儿跪在阙这个地方请罪。“周侯深忧诸王”,其实周𫖮(yǐ)跟王导他们家关系很好,非常担心这些人的性命,所以“始入,甚有忧色”,进宫的时候,脸上带着忧愁,非常专注,没法跟他们说话,就急着往里边走。丞相就向周侯喊,王导就说“百口委卿”,我这一百多口人就委托给你了,请你一定帮忙。“周直过不应”,因为你想,他急着救人,待会儿里边发出个信号说要杀头怎么办?所以他“直过”,没有理王导,就进去了。进去以后他反复地说服皇帝,保下了这百口人的性命。保下了以后“周大说”(说,通“悦”),周𫖮就高兴了,高兴了就喝酒,喝完酒出来一看,这帮姓王的人还在那儿跪着。当时周𫖮喝多了,再加上开心,而且周𫖮本来就是一个放旷不羁的名士,所以就跟王导讲:“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今天把你们全杀了,我回头换一颗大金印系在胳膊肘上。就是我杀你们立功,我将来就当大官了。这是开玩笑的,但是这话说得有点太吓人了。
后来“大将军至石头”,王敦在石头城这个地方扎下军营,抓住了周𫖮。抓住了以后问王导,说:“周侯可为三公不?”周𫖮是咱们的兄弟嘛,能位至三公吗?我给他封个大官,你觉得他能干吗?丞相(王导)没说话。然后王敦又说:“那就做个尚书令,你觉得行不行呢?”丞相“又不应”,还是不说话。于是王敦说:“如此,唯当杀之耳!”做三公也不行,尚书令也不行,只能杀头了。“复默然”,说到要杀他,王导依然没有说话,后来周侯就被杀了。“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后来身边的人跟他讲:你就是被周𫖮救下来的。(丞相)“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不是我亲自动手杀的周侯,但他因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就是我下到地府中,我都没脸见他,这个人被我辜负了。所以“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就从这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