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时间轴:
01:54 “风流才子”杜牧的正反人生剧本
08:08 杜牧难得的运气与实力
14:21 十年一觉扬州梦,第二段生涯正启航
29:54 洛城重见故相知,诚挚互惜的老友情谊
34:35 折戟沉沙铁未销,不朽的落魄人生
43:45 多少楼台烟雨中,放不下的壮志与抱负
你好吗?我是李蕾。今天是我们的《十首诗词讲透一个人》系列,先说个好玩儿的小故事:
苏东坡过目不忘,任何书他读一遍就记住了,从来不用看第二遍。但是有一天,发生一件很奇怪的事儿。苏东坡在那里读一篇文章,从白天读到半夜。他不只是读,还大声地朗诵,一遍又一遍,每读一次就击节赞叹。
那他在这儿这么得意,两个看门的人可受苦了。苏东坡读多久,他俩就得在外面守多久。那其中一个就对另一个说:“这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夜这么长,又这么冷,他读得不肯睡觉了……”
另一个就说:“我看有一句写得不错。”
“你懂什么?你倒说说哪一句好?”
那个看门人就说:“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这个就是他的心声:我陪着苏东坡,站在这又冷又黑的夜里,可不就是敢怒,但不敢言吗?结果苏东坡听说了这件事,就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懂文章的。
那这是个故事,可是其中那篇让苏东坡读了无数遍的文章,就是诗人杜牧写下的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个文章洋洋洒洒数百言,骈散结合、气势恢宏、语言精炼、风格豪放。可是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杜牧只有二十三岁。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
那有一次,我和华师大的周圣伟老师聊天。他突然说:“你们这些女孩子,如果要嫁诗人的话,应该嫁给杜牧。”我吓了一跳 就问他说:“为什么?”他说:“这个人长得好,很重要。然后少年成名、出身世家,性格非常有趣,才华横溢,还有风流潇洒。”
我听到最后这四个字就皱眉毛,心里想:这有点麻烦。但杜牧的确是我心目中非常优秀的诗人。
杜牧出生的时候,唐朝已经进入了下坡的阶段,他最好的年华赶上了晚唐时期。在盛唐的时候有李白、杜甫,在天空中太阳月亮并列出现一样,好辉煌!并称“李杜”。那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在我看来,杜牧就是晚唐的“白银之光”。
说起杜牧,小孩子都会非常熟悉那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通志》里面记载说,杜牧担任池州刺史的时候——这个地方在安徽——曾经到过杏花村饮酒。那诗中的杏花村就指的是这个地方。“细雨纷纷”是清明时节的特点,这个意境和“断魂”二字交相辉映。然后你看到一个爱喝酒的人在这里问路,那他就是个有故事的人。
那杜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唐才子传》中这样描述他,说:“美姿容,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就是少年才子,俊朗飘逸,爱喝酒、骑快马,很有灵气,那个才华摁都摁不住。他会唱歌、会跳舞。那喝完酒以后,就给和他交好的歌妓、舞女写情书,所以非常风流。
但如果认真地了解杜牧的生平,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人有点东西。他和民国才女林徽因一样,在属于他的时代就一直被说起,一直被误解。为什么?因为“诗酒风流”只是杜牧的一面,是在文学史的这一面。而在另外一面,杜牧活成了不被人了解的样子。
比如说这位风流的才子杜牧,居然是个军事理论家,一点都不含糊。他曾经给《孙子兵法》做注。那欧阳修看了以后就称赞杜牧,说:“这个人学识渊博,春秋战国的史事他都能旁征博引。”
那杜牧还写过许多讲战争和军事制度的文章,他尤其对于唐朝晚期的那个“藩镇制度”有自己非常恳切的看法。到了宋代,他的观点都被收录在《资治通鉴》里面,那这本书当然很厉害。杜牧的名字也列在其中,堪称“经世致用”的典范。
那么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杜牧呢?著名的汉学家、诗词研究者宇文所安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说:“杜牧以风流人物的形象出现,既多情浪漫又伤感潇洒。杜牧显然是很乐于扮演这个角色,但是他也同样乐于扮演没有受到赏识的军事天才和政治家,希望以自己的政策使唐王朝恢复过去的辉煌。那杜牧的问题就在于更多的读者相信的是他所扮演的风流角色。”
你看,人间是剧场,每个人都自带剧本来到人间。但我们就一个剧本,杜牧的剧本有正反面。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杜牧要一手矛一手盾,把自己的形象搞得这么复杂、扑朔迷离?
其实我们越了解他就越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你苦苦追求的东西,一旦成为你的光荣,也同时会成为你的枷锁,所以你总会不舒服。
比如才华,比如名气,比如理想,比如爱情,谁不想要呢?可是它烫不烫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