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为《忽必烈》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伟人的生平,他就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忽必烈》。忽必烈的名气很大,但是很多人对他的生平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故事要从1224年开始讲起。1224年,成吉思汗结束了著名的西征,在班师回朝的路上,11岁的忽必烈和9岁的旭烈兀,在路上迎接他们的祖父。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
成吉思汗的儿子非常多,但是他的正妻所生的儿子一共就是四个:术赤(zhú chì)、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拖雷是小儿子。在当时蒙古人的文化当中,小儿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儿子们都得出去过独立生活,最后只有小儿子跟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根据当时蒙古人的习俗,由幼子来继承财产、继承所有的权力,是很正当的一件事。
【忽必烈对汉文化的态度】
忽必烈从小就喜欢学习汉文化,他周围有一群汉族的幕僚,这里边包括从燕京过去的海云和尚,还有海云和尚带去的徒弟子聪(即刘秉忠,是后来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还包括王鹗、张文谦、张德辉等。这些人都是汉人。大家注意,那时候所说的汉人,不是指南宋那边的人,南宋那边的人叫作南人,而在金国地区的汉族人被叫作汉人,这些人给忽必烈传授了很多儒学知识。
忽必烈最关心的几个话题,第一是儒术如何治国,第二是医学,第三是农业,还包括通译(就是翻译这样的事)。要知道,过去蒙古人是不希望百姓种田的,因为种田会导致马不好跑,因此他们征服的地方,都把耕地变成草地。但是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你都没东西可抢了,老百姓不种地,你抢什么呢?所以,在忽必烈看来,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坚决要求底下的人帮助老百姓恢复农业,并且向汉人学习治国(如税收和财政)等种种方面的经验和技能。
【什么是“怯薛”?】
怯薛是什么呢?蒙古人不用宦官,蒙古人用怯薛,怯薛就是各个贵族派来的质子。像日本大名,大名在外边,但你的孩子得放在东京,这个叫作质子。各个贵族派来的质子,也都是贵族的子弟,在皇帝的身边负责伺候,其实这些人是权力非常大的。因为他们跟汉人的宦官不一样,汉人的宦官出宫比较难,而这些怯薛想出宫就出宫、想进宫就进宫,所以他们可以沟通宫内和宫外。一个能够在宫内外沟通信息的人,权力是相当大的。在蒙古后来一百年的时间当中,这些怯薛起到了非常大的政治影响。
【南宋时期的“欢喜钱”是什么?】
南宋经过了两代非常糟糕的皇帝——理宗和度宗,还有两代非常糟糕的权相——史弥远、贾似道,所以南宋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彻底糜烂。糜烂到什么程度呢?税收的混乱程度已经令人发指,老百姓交的税无穷无尽,而且政府把很多年以后的税都给收了。老百姓到衙门打官司,如果官司输了,你要交一笔罚钱,谁让你打输了,说明你没理。如果赢了呢?你要交一笔欢喜钱,就是你今天高兴,你应该交一笔钱。所以,老百姓对于政府毫无信任。再加上南宋已经开始发纸币,开始有会子这样的东西。政府在没有任何金银凭据的情况下,滥发会子,导致通货膨胀。整个南宋处于民不聊生、生子辄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