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抑郁了吗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9分钟
以下为《我抑郁了吗》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任医师乔颖,专门从事抑郁症、焦虑症这类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这本书,是一本带你科学认识抑郁症的自助手册,书名叫作《我抑郁了吗》。这本书的作者于玲娜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
一、正确认识抑郁症
估计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抑郁了吗?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当人们普遍感觉压力大、心情不好,想要躺平、摆烂的时候,都会忍不住问自己: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了?我是不是抑郁了?抑郁这个词从一个原本比较小众的心理专业名词,变成了大家日常生活当中的“流行词”。
01 被泛化和滥用的抑郁
虽然大家都说我抑郁了、我emo了,但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讲,到底什么才是临床意义上的抑郁症,或叫抑郁障碍呢?我发现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多时候甚至会把抑郁和其他的心理问题混淆。比如前一阵子,我的诊室里来了一个姑娘,她跟我讲:“医生,我最近情绪非常不好,生活也过得很不如意,我觉得我抑郁了。很多事情都让我觉得周围的人对我充满了敌意。我最近总是容易情绪激动,经常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忍不住要去怼人。而且我还经常大量地出汗,一直觉得口渴、胸闷、心慌。”
听了这些话以后,我对她讲:“姑娘,你这可不是抑郁。”因为她一再地跟我说“我抑郁了、我抑郁了”。那么大家认为这个姑娘的情绪是什么呢?没错,是愤怒。愤怒对应的通常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那就是焦虑症。焦虑和抑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被混着说,但其实它们是完全不一样的。后续的问诊当中,我也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姑娘没有抑郁的症状。
那焦虑跟抑郁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抑郁是人们能量匮乏的一种表现。抑郁的人,情绪是低的、兴趣是减退的、食欲是下降的,包括讲话的语速都是慢的。有的时候,很多抑郁的人甚至会觉得自己似乎变得很笨。而焦虑是什么呢?焦虑是能量过剩,是需要对外宣泄的感觉和表现,所以那个姑娘才会愤怒,才想要去怼人。愤怒的情绪跟抑郁是没有关系的,抑郁的人是愤怒不了的,因为他没有能量去愤怒。愤怒是对外的,抑郁的人只能对内、对自己,所以抑郁症最严重的行为那就是自杀。
现在大家知道了,焦虑和抑郁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但很多时候,我们老是会说自己抑郁了,其实我们表达的是一种情绪,那就是我觉得很不开心、不愉快。
02 抑郁=心情不愉快吗?
讲到这里,我们的问题就来了:心情不愉快就等于抑郁吗?什么情况下我应该到医院里面去看一看?要分清楚普通的抑郁情绪和需要到医院去就诊的抑郁症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先来讲一下医学上对于抑郁症的描述,医学上是这样描述的:
如果我们的情绪,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超过两周、超过一个月,在这样比较长的时间里面,出现了明显的情绪低落。而且这种情绪低落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让人产生了自残、自杀、自我毁灭的念头和行为的话,那就达到了病理程度上的抑郁。
所以,抑郁跟单纯的心情不好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首先,抑郁持续的时间更长,它要持续超过两周甚至是一个月。因为正常人的情绪本来就是有起有伏的,你这两天可能心情不好,但过两天心情又好一点了,这其实是正常的。其次,抑郁的程度会更加严重,它会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让你没有办法起床、没有办法上班,甚至都没有办法去吃饭。
由此看来,很多时候,经常把抑郁挂在嘴边的人,倒不一定是真的抑郁。但是反过来,真正抑郁的人反倒可能不会去说自己抑郁了。这里面通常有两个原因:首先,人们对于医学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不能够识别抑郁;其次,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会有“病耻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人们患上了某种精神疾病,或者出现了心理异常表现的时候,会觉得有羞耻感,觉得很丢脸,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很多患者也会因此而拒绝就医,结果延误了自己的病情。
03 抑郁=心灵的感冒吗?
讲到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抑郁了,那我去医院治疗的必要性有多大呢?因为最近几年越来越流行一种说法,叫作“抑郁是心灵的感冒”。如果是感冒的话,它自己也能好,干吗非得去看医生呢?
在这里我想说,“抑郁是心灵的感冒”这个说法,对,也不对。它对的地方是在于,首先,抑郁和感冒确实有类似的地方,都是间断性地发作。它们都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出现,持续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然后又会有所改善。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它们可能又出现了。其次,感冒常常是因为外界的病毒、细菌所导致的,而抑郁也有可能是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诱发的。在这些方面,感冒和抑郁是有相似之处的。
但是为什么我又说,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那是因为,感冒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即便你不去用药,你不去积极地治疗,它也能够自行缓解。感冒的症状往往不会特别严重。但抑郁就不一样了,如果已经达到疾病的程度和状态,我们还不去关注、还不去治疗的话,首先,它好转的病程会非常漫长,也很容易出现慢性化的发展。其次,抑郁的症状不会像感冒那样自行减轻,反而有可能越来越严重。第三,我们也知道,抑郁对人类最大的损耗,就是对生命的损耗,用放任不管的态度对待抑郁,就是在浪费生命。所以作为医生,我不希望大家把抑郁仅仅当作是一场感冒去对待。
04 医生如何诊断抑郁症?
我经常跟我的来访者讲,要确诊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抑郁症在医学上的诊断体系是非常严格的。现在国际上有两大精神疾病的诊断体系,一类是美国通用的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这套诊断体系,还有一类是欧洲通用的ICD(国际疾病分类)的诊断体系。目前我们中国和欧洲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我们会采用ICD诊断体系来诊断精神类的疾病。美国的DSM和欧洲的ICD在诊断的思路上面大致是差不多的,仅仅在细微的条目分类和疾病名称上有一些差别。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求大家深入地了解这些医学的诊断体系,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抑郁症的诊断有非常严格的诊断思路,对于临床上疾病的症状种类、严重程度、危害程度,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同时,精神疾病还遵循一个“排他性”的诊断思路——什么叫排他性诊断?我给大家做个科普。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躯体疾病的患者同样会出现精神科的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他就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但这时候,我们不能诊断他是抑郁障碍,这样会耽误他的原发疾病,也就是糖尿病的治疗。所以医生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躯体情况,比如说糖尿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时候,准确的诊断应该是糖尿病伴发焦虑或者抑郁。这就叫排他性的诊断思路,只有全部排除掉其他有可能引发抑郁情绪的躯体疾病之后,才能够诊断为精神科的疾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跟来访者说,要确诊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真的被确认为抑郁障碍或抑郁症了,请务必认真地去对待它,一定要严阵以待。因为医生一定是通过深思熟虑以后,经过严格的诊断步骤之后,才会下这样的一个诊断。
05 本书如何介绍抑郁症
了解了上面这些关于抑郁症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对这本书进行解读了。作者在书中所讲的抑郁,不仅仅指医学上所说的抑郁症、抑郁障碍这类精神疾病,还包含了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的生活方式。我们把这一类广义的抑郁人群叫作抑郁者,他们不是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但是他们相比普通人,更加有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抑郁状态的描写,作者通过思维、情感、身体感受等维度告诉你,一个抑郁的人会有怎样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第二章是对于抑郁成因的讲述,告诉大家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出现抑郁。第三章聚焦于内在方法,包括如何改变认知、如何调整思维和情绪,让我们的内心获得对抗抑郁的力量。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外在方法,教我们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居住环境,从而离开抑郁滋生的土壤。
接下来,我们将从第一章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