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
主讲人:樊登
4.9
2015.12.04上新
荐语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被誉为最会写作的医生,是奥巴马医改的有力助手。一直以来,我们对生老病死常常持着回避的态度,但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怎样面对生命的枯萎老去,如何与这温暖世界来优雅告别,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作为一个见证过太多生命离去的作者,他告诉我们,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你将获得
如何向死而生,跨越生命最后的台阶
学会如何优雅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明白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作者简介
[美] 阿图·葛文德
医学工作者
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医生世家,毕业于哈佛医学院,而曾在牛津大学攻读著名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的经历,对他在医学人文思想和社会支持方面的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积极主动地普及医学知识,对医疗体制进行思考与变革,曾任克林顿政府卫生医疗政策高级顾问,而他撰写的探讨医疗费用问题的文章《成本的难题》更成为了触动奥巴马医改的催化剂。同时,他也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2014年《展望》杂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精彩选段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8分钟

 

以下为《最好的告别》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要讲的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最好的告别》,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怎么样优雅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可能涉及到我们的亲人、父母、爷爷奶奶,将来也可能一定会涉及到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非常严肃的话题,写这本书的人叫作阿图。他是一个医生,是奥巴马医改顾问的成员。一辈子都在做泌尿外科的手术,解救了很多病人的痛苦,同时也眼睁睁地看着很多病人离开人世。

 

他看到很多临终的病人所经历的那种痛苦之后呢,他觉得人生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人究竟应该怎么样优雅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他提出一个观点,他说最终救治的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过程的尊重。

 

你会发现现在在医院里边,我们的家属希望极尽全力地去抢救。事实上在这个极尽全力抢救的过程当中,病人是特别痛苦的。病人在最后那个ICU的那段时间里边,首先会花费掉几乎终生的积蓄,全家所有的钱最后几乎都放在抢救那几天花掉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非常低,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根本没法像过去那样和自己的亲人讲讲话,然后留下遗言,然后走。

 

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留遗言的机会,就是浑身插满了管子,无比痛苦,最后拔管子反倒是让这个病人最解脱的一种方法。唯一没法交代的是这个家属的心情,所以阿图看到这么多痛苦。

 

所以阿图就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做医生这个工作之外,开始研究老年病,开始研究怎么样让人能够比较有尊严、比较舒适、比较自然地能够和这个世界告别。

 

这本书非常深刻而且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当中经常会看到热泪盈眶。你会想到自己家里的很多事,因为每个人家里边都会有老人,也曾经经历过生死等等。

 

首先我们讲过去的老年人和现在的老年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的奶奶带着我长大的,我们叫太婆婆。就是她一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在自己每天干活。然后突然有一天她说肚子疼,送了医院去查出来有肝癌,那个时候已经到很晚期了。就只用了大概一夜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最后走的时候都很清醒。

 

她会跟周围的人交代有什么后事,有什么要说的话,非常自然地一个离开的过程,这是我小时候见证过的。但是现在我们再看到亲人离开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医院里边。在医院里边就意味着他没有什么跟你说话的机会,而且甚至他会神智不清楚,因为他身上都插着管子。然后医生出来告诉你说人走了。

 

所以一个人能够在家里边离去还是在医院里边离去,实际上是跟我们的经济环境是有关系的,这是一个钟形曲线。什么意思呢?在经济环境比较糟糕的时候,就是大家都很穷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死在自己家里。就像我们的古代一样,就像解放前或者什么时候,都是死在家里边。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好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死在医院里边的人数开始增加,然后慢慢地在医院里死的人越来越多。像咱们中国现在这个状况,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死在医院里边。等到经济再发达一些,比中国现在的状况更发达一些,慢慢地又会有很多人回归到家庭,选择在家里边告别。所以在现在的情况之下,选择在家里边告别其实是一种相当奢侈的想法。它既要求你要有这个条件,另外还要求你的思想上能够接受这件事情。

 

大部分的情况是子女不愿意放手,所以他们会一直要求在医院里边。有一个数据是说,如果医生能够在最后一周不可逆的那个时候,能够劝这个家属说,咱们用这个延缓痛苦的方法来治疗,放弃那种生拉硬拽式的抢救。在结束之后,这个患者家属得抑郁症的比例要低很多。而经过了那个强力的、非自然的抢救方式,和死神做了长时间的争夺之后,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患者家属都会产生严重抑郁的情绪。

 

而很多外科医生呢,最后他们的感触是什么呢?知道不可逆,因为生命一定会走的,医学现在再发达,这人总是要走的。知道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是医生总是担心自己做得太少而不是担心自己做得太多。

 

事实上一个医生做得太多,对于这个家庭的毁灭性的打击往往会更大。但是没有人愿意研究这件事,为什么呢?包括美国在内,很少有医生愿意研究老年病学。就是研究人老了应该怎么办,没有人愿意研究这个。学这行的学生大量转行,不学了,为什么呢?

 

连阿图自己去研究这件事的时候都发现说,能够找到的资料和能够和他谈这件事的人竟然变得很少,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么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人是怎么老的。

 

有一个细节特别让我吃惊,就是老年病的专家在检查一个老人的健康状况的时候,他首先要做的事是仔仔细细地检查他的脚。各位知道为什么要检查他的脚吗?因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老人家都是因为摔了一跤离世的,就离世之前的那个压跨骆驼的稻草是摔一跤。而老年人的脚会成为最后健康的一个根本,老年人为什么脚会出问题呢?

 

是因为人老了以后,如果他独居,他没有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块,或者没有保姆照顾他的话,他根本没法洗到自己的脚,他弯不下腰去洗脚。所以很多老年人上身穿得非常整齐,因为西方人很讲究出门的形象,可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这都没问题。但当你把他的鞋脱掉以后,你发现他的脚很长时间都没有洗过,他的脚上生了很多的疮。

 

老年人会忽略这种脚疾,不去管它。然后一旦它出现了问题,导致他摔一跤,老年人摔一跤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我们年轻人摔一跤,可能爬起来就没事了,但老年人一摔跤就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老年人的大脑萎缩。

 

大脑萎缩之后,脑部组织和颅骨之间是有空隙的。我们摔一跤没关系,你可以爬起来,因为你的大脑没有受到震动。但是老年人的大脑和颅骨之间存在空隙,所以他只要摔一跤就会引发严重的脑震荡,从而导致最终的不良结果。

 

一个人的衰老的过程是一个身体机能崩塌的过程。如果要画一个曲线的话,这个曲线是这样,这是健康,这是这个人生活健康状况。到了七十岁,八十岁,看起来还不错,然后会突然有一天,砰,这样。

 

衰老是一个突发事件,有的人说七十岁的时候还挺好的或者七十五的时候还都挺好的,这都没问题。一个老年人可能会一直都还看着挺健康的,但是一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就会快速地下滑。

 

因此有一个小说家就讲,他说衰老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你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老了以后各种疾病会出现,癌症当然是很要命的东西。同时还会有心血管疾病,体内出现腹水、肿胀、老年的精神问题等等。

 

在美国有很多老年人试图自己单独生活。在这本书里面有几个主人公,就是这些不服老的老人家。他就会坚持要求自己开车,美国老年人开车是没有像咱们这样年审的,你到多少岁你都可以开。所以在美国出现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大部分是由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开车造成的。

 

曾经有一个老人家把油门当做刹车,冲到一个集市里边,直接撞死了六个人。有一个老太太在这本书里边,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照顾,她就自己生活。直到她连续一周之内出现两起车祸,她才不得不选择跟子女谈那件事,说是不是应该接受去老人院住这件事。

 

老人想要自己照顾自己的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呢?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咱们现在的中国,你发现要求一个子女去照顾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或者八九十岁的老人家,真的还是一件挺难的事。

 

我们家就有这样的状况,我爷爷今年就九十五岁了,他身体还很好,只是有那个阿尔兹海默症,就是老年痴呆症。他有点记不住事,但是他的身体很好,他每天走路都能走很远。但是你想想我爸爸他们这一辈也都七十多岁了,我爸爸他们也都是老人家了,他们也都需要人照顾。

 

我的姑姑他们有孩子,就是我的表哥表弟他们,他们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第三代。所以他们很多人还要去照顾更小的孙子。那么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在任何一个人家里边住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大家说,能不能送好一点的养老院呢?这个老人不愿意去。

 

老人特别不高兴,他觉得到那去就是等死,特别反对这件事,子女也觉得不忍心。但是他在城里边住的时候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会出事,因为一不小心他就跑丢了这样。后来他就强调要回农村老家,还幸好我们有农村老家,就农村老家的亲戚愿意照顾他。

 

他在农村很开心,因为那是他长大的熟悉的地方,把他放回去。大家经常回去看他,他反倒觉得这样很安心,很好。但问题是很多人的家里边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没有一个农村的老家,没有一个愿意照顾他的亲戚。

 

尤其是将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你会发现想要照顾自己的年迈的父母真的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这书中写到了很多人一边要去上班,一边要照顾自己的家人。

 

如果你们想了解这件事的话,看一个电影叫《一次离别》,伊朗的一个片子,就反映了这个事。照顾老人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那么为什么老人都不愿意去老人院呢?阿图在书里边研究说,老人院的确是一个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为什么呢?

 

他说老人院跟监狱是一样的,只不过对待犯人的方式不同而已。就是老人院里边对待这个犯人的方式可能是客气一点,然后照顾着你。但是同样的状况是不让你干这个,不让你干那个,他唯一所做的保证就是安全。

 

一个老人进到老人院就发现周围的人全是比他还老的人,然后周围的人都是等死的人。他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走,一个一个的走,他就数着自己还有多少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极度反对去老人院的原因。

 

那么老人院可不可以变得更好呢,有没有可能把老人院改造一下呢?有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其中有一个人叫作威尔逊。威尔逊的妈妈八十多岁了,她就极度反对去老人院。后来他妈妈跟他谈了一下,她就说我真的特别不愿意住在那个地方,很恐惧。

 

威尔逊想说,对啊,那为什么非得这样呢,问他妈妈说你有什么样的需求呢?她妈妈说,我觉得至少得有一间房子,我是可以从里边上锁的。就是我自己能够从里边上锁的一间房子,这是我最起码的隐私权的需求。老人院是不会让你这样的,当你进到老人院以后,你会发现你就剩下一个床和一个抽屉了。

 

你的所有的财产最后就浓缩成一个抽屉,在抽屉里放点吃的、喝的、玩的东西就够了。剩下的就是坐着轮椅被人推着到处走,每天早上起来一块吃饭,排着队上厕所,排着队洗脸刷牙,然后排着队在外边遛弯玩儿,这就是老人院的生活。

 

所以他妈妈说我就需要一个能够在里边上锁的这种锁,后来威尔逊说,咱们能不能做这么一个东西呢?当他去了很多地儿考察,发现都没有这样的老人院之后,他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他就和他的妻子一块去找钱,然后去建这样的一个组织。

 

后来他们真的做起来了,它叫作“帕克之地辅助生活中心”。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放弃的艺术
放弃的艺术
别在一件事上钻牛角尖,放弃错的事,才能开启对的事
播放量1243.48万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
来自北欧的自由生活意见:真正幸福的人都会做减法
播放量1755.20万
宽恕
宽恕
当你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时,你就能卸下重担迈向真正的自由
播放量906.28万
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
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
与世界搏斗前,先与脑袋里的“怪兽”和解
播放量801.07万
善终守护师
善终守护师
学会好好告别,一堂关于临终的必修课
播放量652.04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