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10分钟
以下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我们之前讲过很多与学习有关的书,比如说《翻转式学习》,还有《可汗学院》。所有的这些书籍探讨的主要内容都是怎么样能够让学习更有效,怎么样能够高效地学习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这些东西。
但是我们始终有一个问题没有问过,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学这些东西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所有人的感觉是,既然学校规定了我们要学这个东西,并且考试也考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就学这个东西。
今天要讲的这本书的作者大有来头,是戴维·博金斯。他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他用了50年的时间就做一件事情,叫作“零点计划”,专门研究我们人类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而不应该学习一些什么知识。
比如说他问,你们各位学过二元二次方程,有多少人在人生当中除了考试之外,又用过二元二次方程?然后你就会发现,大量的人用脑海搜索一下,几乎都没有用过。除了我辅导我儿子将来可能会用到之外,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么复杂的题需要二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用到log就更少了,几乎很多人都忘记了什么是log。但是我们当年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习log、二元二次方程、解析几何这些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我们经常用,却学得不好。比如说概率论,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我们经常会碰到需要用概率的思维来判断的问题,但是我们很多学过概率论的人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经常反应不上来,说我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学过生物,我们都知道胆固醇,都知道细胞分裂,都知道这些东西,但是当你真的跟自己的健康相关的时候,你对于胆固醇也只是知道这个名词而已,你知道怎么填写它,去挣这个分,但是你身体内的胆固醇到底是怎么生长的,到底对你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坏处,应该注意些什么,你其实发现你并没有深入地了解。
所以博金斯教授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教育的侧重点到底应该在哪?我们哪些东西值得学哪些东西不值得学?所以他这本书的名字叫作《Future Wise》,就是未来的聪明,翻译成中文,他说《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就是我们在做今天的教育的时候,脑子里边要想着未来的智慧,未来有没有给这个人带来切实可行的智慧?
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讲说,不要那么短视,教育怎么能那么短视,二元二次方程你现在用不上,说不定哪天能影响你的思维,它会让你变得更聪明等等。这是最容易的反驳,我们不要那么着急,要有点耐心,因为你要知道,一个教授拿了毕生的精力就研究这件事情,他一定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肤浅,所以他一定有他的理由,我们要好好地了解一下,他究竟是怎么样思考和研究这件事情。
我觉得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端正对于教育这件事情的深入思考。比如说教会我们的孩子怎么样能够学会科学地讨论问题,而不是成为一个简单的网络暴民,或者是一个无知的吃瓜群众,随便就被别人操纵。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由于它不在考纲当中,所以它在学校里边经常是不教的,所以这就是这本书的使命。
接下来我们来看,你的教育投资产生回报了吗?就是这个教授问,你的教育投资产生回报了吗?他把知识分成三类接触,这个是斯皮尔伯格拍的一个电影的名字,叫《第三类接触》,各位看过吗?跟外星人的接触。第一类接触是人类看到外星人的飞船飞过去,这叫第一类接触。第二类接触是人类发现外星人生活过的痕迹,这个叫第二类接触。然后所谓第三类接触是人真的遇到外星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个叫第三类接触。
那么教授把第三类接触挪到这本书里边想说明什么?就是我们和我们的知识之间能不能多产生一些第三类接触?第一类接触是我学过,我看过这飞船飞过去,第二类接触是我看过,这里边好像是有物理学的那个意思,这是痕迹,第三类就是我真的用到我学的东西去解决另一个问题,这个叫第三类接触。
所以我们能不能够去重新设计我们的教育结构,选择我们要教育的内容,让我们今天所教给孩子的东西在Future,就是在这个孩子的未来,能够给他带来Wise,能够带来智慧,也就是能够让这个知识在他的人生当中出现更多的第三类接触?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就是,我们学的知识越多越好吗?只要是老师规定你学的,反正你也别挑剔,就都学了吧。知识是用进废退的,就是你会发现log这样的概念,还有我们小时候学过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你们试一下,我现在想想,我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就是当年我是学霸,我学得很好的,那些东西我都会,非常熟练地就能够配得出来,但是到今天你会发现,我完全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就叫用进废退。所以当你学了一些根本没有用过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浪费,就是你人生时间的浪费,以及这个世界物资的浪费。这是用进废退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知识的学习有机会成本的问题。就是你用心地学了那些东西,你就不可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这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产生了那么多高学历但是低情商的人,为什么我们产生了那么多职位很高、赚钱很多但是情商很低的人。他可以是一个很棒的工程师,但他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尊重别人,因为那些东西并没有在他的知识体系当中体现出来。而且我们还甚至有很多很棒的理工科的人解决不了家里的上下水问题,解决不了家里的换电灯泡的问题等等,就是他分数很高,他只学需要考试的,只学需要糊口的,但是其他的能力一概没有。这是知识的机会成本问题。
最后一个就是,就算要保留那些看似用不上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思索一下,能不能用恰当的方式带来第三类接触,就是想到用更好的方法来教他,然后让这些东西能够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就是教授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这么多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么现在的问题有哪些?首先是过度地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这个话怎么解释?学业成就大家都知道,我们都关注小学毕业了吗?初中毕业了吗?然后拿到大学文凭了吗?拿到硕士、博士的学业成就了吗?忽略相关性差距就是,学的这些东西跟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这些东西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然后第二个就是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这个我深有感触,什么叫了解性知识?你没发现我们大家听到很多词都是一知半解吗?当我说到胆固醇,一知半解,当我说到陶瓷材料,好像听说过,当我说路由器,我们家里有路由器,当我说到带宽,说到行星轨道,说到历史,说到查理大帝,你会发现每一个词似乎你都知道,甚至真的有学霸就能够立刻报出查理大帝是公元哪一年哪一日出生,这都可以。
但问题是都停留在了解的层面。我们有特别多了解性的知识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思维没有深度。我们之前讲过一本书非常火,叫《人类简史》,就是所有人听完《人类简史》或者看完那本书以后,都会觉得惊为天人,这赫拉利是什么人,能够把所有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如此顺理成章地让你知道,人类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那你说,尤瓦尔·赫拉利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能力?很简单,就是这种知识内涵的贯通性,就是他完全知道这些历史人物之间,这些地理事件之间,然后这些人种的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有着怎样的联系,这就是深入思考的结果。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地停留在了解性,整天在背时间、地点、人物,然后了不起让你画张图,这种小时候学生物经常会用的东西,但是内涵不去挖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有关的软知识。比如说我们学物理,学化学,学得都已经深入到了准科学的那个高度了,但是我们对于怎么讨论问题,怎么投票,然后大家怎么样对一个小组内产生的不同意见进行决策,甚至男孩到底应该怎么样追女孩,女孩怎么样得体地拒绝男孩这样的东西,没有学,我们很多人在社交场合上完全就是生瓜蛋子那种感觉,包括我自己就不会,因为这些软知识没有人教过。这也是一个问题。
然后我们的教育将会从迟钝的层级结构过渡到灵活的网状结构,但是我们未必准备得好。什么叫层级结构?你看这是学科,标准教材,很多个老师,老师下边教学生,这就是层级结构。你会发现你要想改变这个东西很难,因为从上边下来的教材是一样的,然后对老师的培训和要求是一样的,然后每个老师教不同的学生。
但是现在的问题变了,现在是这是一个学科,交叉着有四五个学科,这些学科都交叉在一起。然后这是教材,这个教材有大量相关的辅助资料,可能包含了杂志,有视频,有录音,有采访等等。然后老师来教,这个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老师的群组可以互相交流,好多老师都可以来帮着同一个班的学生来上这个课程。然后到下边的学生会形成他们的社群,学生会跟别的班学这个东西内容的人进行讨论,也是交叉在一起。所以,现在的教育已经逐渐地变成了灵活的网状结构,但是我们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准备好,都还是在用过去的这种层级结构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麻烦和问题所在。
那么戴维·博金斯教授长期从事的一个项目,叫作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就是“为理解而教”。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这一部分,他说什么叫作真正透彻的理解?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他去参观“为理解而教”的一个教学实验成果的时候,发现那个老师做了一个尝试,他们给孩子们教有丝分裂,还记得有丝分裂吗?植物当中的一个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有丝分裂这件事情,他们的办法是给孩子们编了一套舞蹈,叫有丝分裂之舞,然后这些孩子们一边跳着这个舞蹈,一边就深刻地了解了有丝分裂这个过程,而且还锻炼了身体,练习了舞蹈,这是一种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的方法。
还有就是他们为了教生物,了解生物的过程当中,他们出了一道题目,这个题目很有创意,说让孩子们设计一条鱼。设计一条鱼,就这样,没有别的了。就是为了设计这条鱼,你就会发现孩子们非常兴奋,孩子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鱼的发展的历程,了解了什么样的鱼类是最先进的鱼类,鱼为什么要这样的构造,鱼的这个部分功能是干什么用的,然后鱼的天敌是谁,如果把一个没有天敌的鱼放在这条河里会怎么样。然后孩子们不但学习了生物学,了解了进化论,还知道了生物入侵的这些概念等等,这一道题目激发了孩子特别大的兴趣去参与。这就叫作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他会给孩子一个任务,让孩子去主动性地发掘和学习,真的全方位地了解鱼这个概念。
所以这本书的重点就是全局性理解,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全局性理解的概念,而不是立即理解。我们在生活中现在追求的是立即理解,立即理解的意思是,这个事我理解了有好处,这个事我理解了能得分,这个事我理解了能拿到学位,这叫立即理解。所有人学东西都是为了得到一个东西来的,所以你会发现立即理解的结果就是,考完试就忘,拿到学位就忘。我们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个我相信你们很熟悉。
但是全局性理解不一样。比如说这个教授有一次在课堂上问,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自己对某一个东西是全局性理解的?请举手我看看。有一个小伙子举手说我理解欧姆定律。各位还记得欧姆定律吗?就是电压、电阻、电流,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这个孩子举手说我理解欧姆定律,就是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然后教授说那你能不能跟我讲一讲,你为什么觉得你是全局性、透彻地理解了这件事?
这个孩子就说,我学了欧姆定律以后豁然开朗,我突然觉得它和我们推算的导热管的气流量也是有关系的,所以他说欧姆定律的基本形式至少可以提供一种粗略的范式,比如说气流量等于气压除以导管的阻力。他有了这个东西以后,用这套欧姆定律的概念去改造他自己家里的供暖系统,然后他发现家里的供暖系统更有效了。
同样,你再深入地思考一下牛顿的那个著名的公式,F=Ma,就是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你把它换一下,你就会发现它变成了加速度等于外力除以物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