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思考,快与慢》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张五常教授在很早年间有一篇文章,名字叫作《学术里的老人与海》。那篇文章讲的主题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学术的过程当中呢,其实未必是发的文章越多越好。
像很多教授一年发几十篇,那就实在是太多了。像钓鱼一样,钓鱼到最后你钓到那条,最大个的鱼才最能够代表你的价值。所以,张五常教授说,一个人所做的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看你的文章被别人引用过多少次。而在所有的我看过的这些心理学的书里,今天我要讲的这一本,就一定算是一条大鱼,这本书叫作《思考,快与慢》,它的作者叫丹尼尔·卡尼曼。
他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是人类有诺贝尔(奖)以来,第一个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泰勒(Richard Thaler,也译作理查德·塞勒),就正是丹尼尔·卡尼曼的学生,他们都在研究同一个主题,就叫作非理性。
我以前讲过很多书,都引用过《思考,快与慢》里的内容,所以它真的是一条大鱼,但我一直没有想过要讲它,因为它真的太学术了。不过随着读书会不断地深入,我发现我们不能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工具层面,给大家讲很多的工具。我们也需要讲一些深入的书,让我们了解原理。虽然,它不能够使你立刻获得一个工具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它可以从底层让你变得更聪明,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押韵的格言就更加具有信服力?】
你比如说,押韵的格言就更加具有信服力。就同样一句话,如果是押韵的,比如人心齐, 泰山移。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这种话没有人去琢磨它到底背后的学术背景是什么,它有没有道理,但是很容易就说服人。就别人一听这话有道理,所以他还会经常引用,为什么?因为它押韵。但是,如果你把这句话换成一句拗口的,当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差不多的时候,就能够产生一个不同的结果,那流传不起来,而且很难用来说服别人。为什么?因为押韵的词更容易带来认知放松。
【生活中的锚定效应】
暗示有时候就是一种锚定,就比如说有一个超市给罐头打折,心理学家去做了一个实验,第一种时候就是只写打折,第二次他们就说每人限购12罐,就是在打折以后贴上一个标签,每人限购12罐,这个实际上就是一种锚定。而当12罐的锚定放在这儿以后,就发现平均每个人都买到了7罐,而在之前没有做12罐的限定的时候,大家的平均购买量不到3罐,一下子翻了一倍。
原因就是当你给了12这个锚定的心理数字的时候,引导着人们会朝着锚定的方向走,所以当双方还没有就一个价钱达成一致,在进行谈判的时候,往往是先提出锚定数字的人会更加占优势,因为他会把锚定往上调。
所以,丹尼尔·卡尼曼的建议是,如果你在遇到了谈判的时候,对方提了一个数字很高,你其实是没法控制自己对于锚定的想法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拍案而起,摔门而出,下次再来谈,因为你已经被他锚定了,所以今天不要谈了。改天我来,我要想办法先出我的锚定。
【专家的建议什么时候可信?】
那究竟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去相信专家的,什么时候我们不能够相信专家呢?丹尼尔·卡尼曼说在一个可预测,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当中,这是第一个条件。如果这个像葡萄酒种植,像婴儿的健康,它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环境当中。第二个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和学习这些规律的时候,专家的作用就能够发挥出来。你比如说下棋、打牌,那你肯定得听专家的,专家一看就知道谁赢谁输。因为它是完全一套完整的规律放在那儿。
还包括医生、运动员、消防员这些专业人士,他们的预测是会比正常人有效得多的,因为他是可以训练的,而且有规律可循。但是,反过来像股票,像政治,像房价,像人的发展,像算命这样的事情就属于非常难以预测的东西,所有我们觉得有效的东西往往是由于对于回归均值的不了解,还有就是我们过度的自信所导致的规划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