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7分钟
以下为《黑格尔》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徐英瑾。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彼得·辛格先生写的《黑格尔》,这实际上是介绍大思想家黑格尔的一本导论性的著作。
黑格尔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其思想同时影响了黑格尔以后的两大思想思潮,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另外一个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有人说这两种思想彼此之间好像差别很大,怎么可能都从同样一个思想源头里面得到滋养?道理很简单,因为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就试图诠释一个核心命题,即自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以后的哲学家对于自由的不同理解,也是延续着黑格尔的不同解释路向继续地开枝散叶。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由呢?到底对于自由我们有哪种误解呢?这也是彼得·辛格写的《黑格尔》这本书展开的一条逻辑线索。
当然黑格尔的书非常难读,所以我们最好读一本比较容易上手的导论性著作,让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黑格尔哲学的概貌。这就是我要推荐大家读彼得·辛格的《黑格尔》这本书的道理。
彼得·辛格先生何许人也?他是在世的一位大哲学家,是澳大利亚的。这本书在整个学术界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也有一些评价说,能够以如此短的篇幅,如此清楚明白的语言,把如此晦涩的黑格尔哲学解释得如此清楚,在这个世界上是很少见的。
所以这本书介绍黑格尔的次序,是从黑格尔哲学当中比较好读的部分——历史哲学入手,然后进入相对来说有一点点难读的部分,也就是法哲学,再进入更难读的精神现象学,然后再进入逻辑学。这样深入浅出、由容易到抽象的解读思路,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黑格尔哲学的诞生背景
我们从第一个部分开始谈,也就是黑格尔整个哲学的诞生背景。
其实黑格尔的生平和很多哲学家一样貌似是波澜不惊的,但是黑格尔所生活的时代,正好经历了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重大变化。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消息,在自己成为青年的时候多多少少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目睹了整个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在他逝世的时候,德国虽然没有统一,但是普鲁士的国力已经流露出了将来会统一整个德意志世界的势头。身处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的黑格尔,很难不被这些时代信息所感染,所以他的哲学也可以视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发展的系统性的反思。
法国大革命引发了很多革命的恐怖,罗伯斯庇尔的公安委员会建立了以后,做了一些滥杀无辜的事情。法国大革命以后又出现了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四处征战,多多少少也给黑格尔本人的家庭造成了困扰,黑格尔本人在耶拿的一些财产就被拿破仑的士兵给劫掠过,他在家族里面有一个兄弟,在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时候被征召入伍了,然后也没有活着回家。这些事情都使得黑格尔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合理性进行了反思,也许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像他原本所设想的那么美好。
那么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法国大革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上,但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平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意味着你要把旧有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封建传统,一股脑全部消除,在完全干净的一张白纸上重新画出一个新的法国的蓝图,难道这就是理性的意思?这就是自由的意思吗?
黑格尔对此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质疑。
那么黑格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法国革命太激进了,还是要从更讲究理性、更讲究沉思的德国(德意志)文化里面去寻找更好的思想养料。
不过当时德国文化界、思想界非常蓬勃,出现了很多重磅级的思想人物。黑格尔本人比歌德要小二十岁,比席勒要小十岁,因此大约还能算得上是歌德和席勒的同时代人,他对于歌德和席勒的作品也相当熟悉,同时在文学界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人物。除了文学界的一些材料对黑格尔构成了滋养以外,另外还有哲学界的影响。在黑格尔以前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伊曼努尔·康德,伊曼努尔·康德所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知识论里面实现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颠倒”。
什么叫知识论领域当中的“哥白尼式的颠倒”呢?在此之前,大家都认为我们构造的人类的知识,是为了符合客观外部事物的形象而勾勒出来的,外面是只老虎,我心里有只老虎,心里的老虎符合外面的老虎,所以心里的老虎才能算是知识。
康德把整个过程颠倒过来了——实际上外面所获得的那些信息并不是老虎,而是碎片化的感觉印象。就类似于你去看电视,如果凑着很近很近去看电视的话,你是看不到老虎的,看到的就是色斑和色素,你要远到一定距离才能看到老虎。因此我们最早所获得的都是这些原初的感觉材料,老虎的形象是我们按照内心的范式构造出来的,所以知识是由我们的心所产生的,而外面所获得的那些感觉印象只是材料而已。
这种观点明显把知识构造的主动方拉到了主体这一边,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这个思想对黑格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康德在宗教方面也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上帝不是知识的对象,上帝只是信仰的对象。信仰和知识不是一回事,凡是信仰的对象,他不一定在知识上是靠谱的。这个想法对于当时的宗教势力的挑战意味是非常重大的,所以它带有非常浓重的启蒙意味。
但是康德在有些地方还是不能让他满意。一,康德认为,我们不能够认识事物自身,事物自身也称为“物自体”,也称为“自在之物”,都是对于同样一个概念的不同翻译方法。我们只能够认识人类的心智对外部的感觉材料进行加工以后形成的表象知识,知识只是一个表象的东西,它并不能够告诉我们,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康德的观点。
另外黑格尔也不是特别喜欢康德的一个伦理学观点,即伦理的实践理性要去管住感性和欲望。康德哲学的风格,就是在不同的地方要划界限:在知识和信仰之间划界限,在现象和物自体之间划界线,或者说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划界限。他是一个界限划定者,他认为哲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划定界限。黑格尔是追求和谐的人,他总觉得你把界限划定得太清楚了,两边的事项就没有办法交流了。比如理性和感性之间,难道就永远只能打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