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树王·孩子王》(上):痴迷于一件事的人生状态让人羡慕
解读时间轴
01:26 人世间只有人是最重要的
08:19 天才和怪胎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15:47 王一生只在乎下棋,生活上就是个呆子
19:31 棋道就是生道,心性是最重要的
30:21 王一生以一敌九,和九个人同时下棋
你好吗,欢迎来到《李蕾讲经典》。
我先说一点题外话,大概半个月前,我去做一个线下的演讲,现场有一个书友就问我说李老师,你讲了那么多的经典好书,你自己也写书,那什么叫作好文章?
我在想,他们家一定有一个孩子,到了写作文的年龄。他说对,每次特别着急,抓耳挠腮的,觉得没有好句子。
我忽然想到作家阿城讲过一段话,他说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那他说那怎么办呢?要有笨句子,傻句子,似乎看起来不太通的句子,那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他其实就是在讲文章的参差对照。
然后阿城说,人世间也是这样,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这个话也许你现在听着半懂不懂,但随着你跟经典好书的关系越来越亲密,那些美好的句子会成为你气质里的一部分,会成为你见识的一部分,你可能慢慢就懂了。所以越是简单的事情,或许越不容易做。
人世间只有人是最重要的
我今天就是要讲阿城的小说。它有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都拍过电影,文章好得不得了。那题材是看上去完全不同,但是这三个中篇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那就是人世间只有人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人呢?秉性善良的人,关爱人群的人,沉默工作的人,这些人永远是这个社会的珍宝。
所以阿城不仅仅是一个说故事的小说家,而他的故事就是反映了我们身边的生活,反映了我们想要的那个人世间。所以今天的讲书,我要一口气把这三个中篇小说全都讲给大家听,可能也有很多书友早已经熟悉阿城,如果你手边就有阿城的书,你就翻开来。如果和我手里这个版本是一样的,那可能这个封面就能看到《棋王》《树王》《孩子王》,打开以后,有作者简介,你发现写得好简单。
钟阿城,对,阿城先生姓钟。1949年生,北京人,曾经是知识青年,在山西、内蒙古农村插队。那1984年他开始发表作品,成为一个作家,代表作《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等。
就这么短的几行字,就把这个人给介绍完了。然后你发现说这里面没有人讲说这个作者得过什么大奖,作品卖了多少万册,有什么重大的成就,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你说那这个人厉害吗?厉害。
他有多厉害呢?你看过武侠小说吗,武侠小说在金庸的笔下,谁能告诉我功夫最高的是谁?在评论区里打出来。你说是郭靖 ,是黄药师,是欧阳锋还是萧峰?其实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扫地僧对吧,当大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扫地僧一出手,就制服了所有的人。
阿城就像是文化界的扫地僧。他非常低调,但是他的作品在替他发言。《棋王》《树王》《孩子王》是三个小说,故事都很简单,就是讲了三个王,就被称为“三王系列”。我们说作者阿城像扫地僧,那这个特点就是深藏不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非常了得。
作家王安忆就评价阿城,他们算是同时代的人,说阿城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清风明月的清,谈话的谈。现在的作家里面很少有清谈风格的,因为生活太实用了,一开口就说你能帮我赚到多少钱,你能帮我得到什么样的地位,然后你说这话有什么用呢?但阿城就是有清谈风格,他觉得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一起吃东西,海阔天空地聊天,所以有意思就是清谈的核心。如果你对有意思的生活和有意思的人不感兴趣,那么可能阿城就会在你的视线之外。
我们今天要讲的“三王”系列,它是有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就是阿城先生,包括我们很多父辈朋友们最熟悉的知识青年下乡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特殊的名词,叫作伤痕文学,那阿城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也是阿城的亲身经历。
插队对于阿城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个时期,那可能在很多年轻人的视线中,那个年代已经很遥远了,我们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会发现,好像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匮乏,不管是物质上、精神上都没那么充裕。比如说大家会去偷书,然后能够拿到一本什么小说,就熬夜传看,然后大家会经常吃不饱,那么也不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地搜一下,就能够找到各种的知识点,你问一下机器都会回答你。
可就在那样贫瘠的、简单的环境里,那常常会出现很多奇人,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的人性非常有意思,所以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格外奇异。小说《棋王》就是“三王”系列中出类拔萃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