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无处安放的同情
无处安放的同情
主讲人:徐英瑾
4.8
2024.01.18上新
荐语
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又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你更倾向哪个观点?  其实,我们的同情心是个“圈”。如果这个圈太大了,我们的爱会不够用,如果这个圈太小了,又会显得我们很冷漠。我们的同情心应当安放在何处?我们应该如何释放出同情心真正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德国思想家汉宁·里德深度剖析了四个哲学思想实验,并告诉我们,真正的同情并非是要与任何灾难感同身受,而是要多关心自己及身边的人。
你将获得
感受7位哲学家的跨时空思想交锋
了解4大著名哲学思想实验
重新认识同情心的边界
主讲人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中国首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获得者
精彩选段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一切社会秩序成立的根源。
..........
人性,与其他的情感一样,在经历拓展与延伸的同时,也会逐渐淡去、褪色。
..........
远程道德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它根本就不是道德。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6个环节共耗时360个小时精心打磨
刘欣宇
策划、责编
崔慧新
初审
吴彤
复审
徐如梦
审读
李梦雨
设计
欧明超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无处安放的同情》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徐英瑾。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无处安放的同情》,那么这本书的关键词显然就是“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同情也是个很大的话题。很多朋友在私下和我聊天时就说:“这个世界真没有同情心,我最近遭遇到了一些不幸,怎么微信圈里都没有人同情我呢?当然,有一部分人同情我,但是还有一些人对我冷言冷语,这个世界是多么冷酷呀!”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当我们遭难的时候,有些人同情我们,而有些人却不同情我们,反而幸灾乐祸呢?但是,你也可以反过来问:“当别人受苦时,你是否不加例外地施以同情了呢?”这样反过来想一想,这个问题可能就想通了。

比如,如果亲人遭受病痛的折磨,我们是否会怀有更大的同情?但是,当我们看到朋友遭受痛苦时,是否同情感就会小一点?当然,这也取决于这个朋友和我们有多亲密。如果只是酒桌上碰到的一般朋友,你的同情心可能就不会那么强烈。如果对方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也取决于这个陌生人的生活到底和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相似。比如,我是一个教授,如果那个陌生人也是一个教授,那么我就会对他遭受的不幸更饱含同情。但如果这个陌生人和你完全从事不同的职业,你甚至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外星人遭遇到了灾难,你会同情他们吗?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很显然,在比较宽泛的同情的概念下,我们看到了情感的梯度分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当事人比较熟悉,或者我们与当事人的社会关系比较密切,我们对他们所产生的同情也就更强烈;如果我们对当事人不太熟悉,或者我们和当事人的社会关系不那么紧密,那么我们就会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的同情。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传媒业非常发达的社会。在因特网上有各种信息,我们会得知很多遥远的灾难,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同情心比古代人更强呢?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有一种假同情、假礼貌。也就是说,出于礼貌,我们会同情别人,但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饱含同情。

我们似乎都成了“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实际上,这种廉价的同情并不能实质上帮助改善遭遇灾难的人们的生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今天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似乎我们的同情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了。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主张同情动物,甚至有人主张在煮龙虾之前,要用无痛的方法先把龙虾杀掉。

那么,这就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所谓的“同情圈”覆盖的范围应该有多大?如果我们的“同情圈”覆盖了所有事物,我们的爱可能不够用;如果我们的“同情圈”覆盖得比较小,又显得我们过于自私和冷漠。那么,这个范围到底应该多大才是合适的呢?

我们最好从历史纵深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历史上人类的“同情圈”是怎样的。这本书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叫汉宁·里德,生于1943年,他是一个德国思想家。我个人认为,这位德国思想家写的这本书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职业的哲学家,所以他受到了很好的哲学训练,但这本书又不是按照哲学的思路来写的,而是类似于文学散文。另外一个特点,虽然他是德国思想家,但他写的这本书里却提到了伏尔泰、卢梭等法国思想家,而对德国思想阐述的比例远不及对法国思想阐述的比例。这就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汉宁·里德作为一个德国人,他非常“同情”法国的思想文化,这本书的选材就体现出这是一部充满同情心的书。

我们知道,在欧盟建立后,德国人就想到一个问题:“我首先是一个欧洲人,还是一个德国人?我是要把所有的欧洲人当成我的兄弟姐妹加以同情呢?还是应该首先同情一个特定的欧洲国家?比如德国人是否应该更多同情德国人?”其实,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欧盟成员国的老百姓。

讲到这里,本书的作者是否试图要让我们的大爱扩张到更远的地方,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到我们的大爱呢?这并不是作者的真正意思,他后面的观点会有反转的,我在这里先卖一个关子。

我现在先讲讲,与同情相关的问题背后有什么样的哲学背景。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与萨特一起升维认知
与萨特一起升维认知
摆脱他人眼光,自由地做自己
播放量49.22万
给善恶一个答案
给善恶一个答案
善恶作为选择题,是否存在正确答案?
播放量45.62万
正义之心
正义之心
为什么说服他人不能只靠摆事实,讲道理?
播放量26.61万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误听的真相,比谎言更糟糕。
播放量410.76万
非理性的人(上)
非理性的人(上)
了解人性中的非理性,发现真正的自己
播放量50.81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