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职场妈妈不下班》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郑作彧。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关于家务分工问题上的一本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叫作《职场妈妈不下班:第二轮班与未完成的家庭革命》。
一、一项关于家务分工问题的经典研究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霍克希尔德。这本书是在1989年的时候首次出版的,那么出版了之后,它就马上成为《纽约时报》年度书籍榜单上销售非常好的一本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后来它在2003年和2012年两次再版的时候,还再次补充了一些新的研究数据。
这本书中译本的主标题叫作“职场妈妈不下班”,但实际上它副标题里的“第二轮班”,才是这本书原版真正的主标题。那么“第二轮班”(The Second Shift)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概念倒不是霍克希尔德自己原创提出来的,而是她在研究的过程中,她的受访者无意间讲出来的一个词汇,然后霍克希尔德就觉得这个词汇实在是太中肯了,因此就把它慢慢深化成一个很重要的学术概念。
它的意思是,在当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双薪家庭,不只丈夫要出去上班,妻子也需要出去上班,夫妻两个人都需要出去上班,但是回到家之后,在家务的分配上面,两性之间往往不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妻子也要出去上班,但是回家之后,往往要做家务的人也是妻子。
因此就有一个受访者,她就说:“仿佛我们出去外面上班在干活,但回到家之后还是在干活。”这使得所有家务劳动,对于有出去上班的妻子来说,仿佛是在执行“第二轮班”。“第一轮班”是出去上班,而“第二轮班”就是回家做家务。
“职场妈妈不下班”,这个中译本的主标题也非常妙,它其实说的是,许多的职场妈妈出去工作是上班,回家还得继续上班,因为得不断地做家务。
01 家务的三个类别
当然,霍克希尔德在探讨家务这件事情,她首先就必须对家务进行分类了。那么在霍克希尔德的这本书里,她所谓的家务主要分成了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日常家务,也就是我们每天几乎都不得不做的一些家务,例如说像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等的这些日常琐事。
第二类是育儿,回家带小孩,特别是如果还要回家教小孩写作业、算数学,那真的可能会有“折寿”的那种感觉。
但是,其实除了育儿和日常家务之外,霍克希尔德在这本书中还提出了第三类很微妙的家务类型,它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类事,就是管理家庭生活。
而且这个管理家庭生活,在霍克希尔德的这本书中,往往是把它归类在所谓的隐形家务劳动。什么意思呢?像是要安排家庭活动,比如“今天是不是要回家看妈妈”,或者说做一些维护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人际关系的活动,比如“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做个蛋糕送给隔壁邻居”等等之类的,像这一些安排家务,或是说安排一些人际活动,也是属于家务劳动的范畴。它也许不是我们真的要动手去做的事情,但是它在家庭中的一些家务工作中,其实也占了一个非常重的比重。
而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讨论,虽然是双薪家庭,但不论是日常家务劳动、育儿,还是所谓的隐形家务劳动,也就是家庭事务的管理,在这些家务上,两性的分工却是不平均的。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平均,往往带来了许多家庭之间、两性之间、夫妻之间的争执,甚至可能会造成许多离婚事件。
0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霍克希尔德的这本书有极大的篇幅是在跟我们所有的读者介绍,她所研究的那些家庭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在70、80年代访谈了美国55对夫妻。55对,所以应该有110人,如果我数学没算错的话。
不仅如此,霍克希尔德还直接在12个的夫妻家庭里面跟他们生活,她甚至跟这些夫妻说:请当作我不存在,或是说,可以把我当作一只小狗,我就在旁边静静地看就好。这些夫妻竟然也就真的答应了,这是比较奇妙的一件事情。
不过,霍克希尔德虽然实际上在12个的夫妻家庭里跟他们生活,但她在书里其实也只详细呈现了10个家庭的情况,另外其实有两个家庭她没有专门专章的呈现,而是加入进了后面的分析中。
这些家庭的夫妻大概都在30岁,说是新婚夫妇算不上,但也不到老夫老妻的程度。这样的研究提供了我们许多的细节,所以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要知道霍克希尔德对这12个家庭的介绍,虽然是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的讲述,背后是带入了社会学的原理进入到这些家庭中去研究的。
另一方面,霍克希尔德也把这些故事通过研究观察之后,凝练成一些比较学理性的分析,在书后面的大概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篇幅中,来告诉我们这些家庭分工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而进行的,还有它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争执,甚至我们又可能如何去解决这些争执。我相信大家从这些稍微学理性的分析中,应该也都可以学到一些道理,学到一些我们如何去维持家庭的一些小诀窍。
03 三种类型的家务分工观念
霍克希尔德在一开始也很贴心地为我们进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分类,就是不论是几个家庭,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其实他们关于家庭分工的一些观念大致上都可以分成三类,这三类家庭分工的观念,霍克希尔德称作:传统型,过渡型,以及平等型。
所谓的传统型,指的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方式,就是会认为丈夫就应该要出去工作,负责赚钱养家,妻子主要就是负责操持家务。这个就是传统型,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很容易理解。
而过渡型呢?过渡型就是在传统型和平等型之间的一个类型。过渡型的理念就是,夫妻双方都认可妻子可以出去工作,但是也默认了家务是妻子需要负责的事情。
最后就是平等型,顾名思义,平等型就是丈夫跟妻子在家务上面的分工必须是平等的,两边都觉得说,我们应该一起分担家务。
传统型、过渡型、平等型,这个分类听起来就稍微比较简单一点。而且霍克希尔德在这本书当中,其实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先不公布答案,先让各位书友们猜猜看:
第一个问题,传统型、过渡型、平等型,哪一种类型的丈夫做的家务最多,哪一种类型的丈夫做的家务是最少的呢?
第二个问题,哪一种类型的丈夫,配上哪一种类型的妻子,最容易产生冲突,两个人最容易吵架呢?这两个问题,其实是霍克希尔德在这本书开头,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家务分工的观念后,就提出来的。
不过霍克希尔德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她又突然发现了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大家先来猜猜看。因为我刚说了,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双薪家庭,就是丈夫跟妻子都有出去工作,但是双方获得的薪资往往不是一样多的,有可能是丈夫赚得比较多,但也有可能是妻子赚得比较多。
那么霍克希尔德在这里其实又产生了一个疑惑:究竟是钱赚得比较多的丈夫,家务做得比较多呢,还是钱赚得比较少的丈夫,他会承担更多的家务?
当时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霍克希尔德提出了这些问题,我心里就开始有了一些假想的答案,不知道各位书友们心里,针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这里先不剧透,先接着往下讲,来介绍一下霍克希尔德在这本《职场妈妈不下班》中,夫妻的互动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由于书里家庭的数量太多了,所以我们这里主要选取5个最具代表性的家庭来跟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