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社会心理学》(上)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魏知超。今天要为大家解读的是一本非常经典、非常重要的心理学书籍——《社会心理学》,作者是美国霍普学院的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这本书被誉为了解社会心理学最全面、最权威的书籍之一。书很厚重,但是我会尽量帮大家把它“读薄”,帮你在几十分钟时间里,通过这本书把握住社会心理学的精髓。
社会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因为它要回答的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惑:人与人之间因何相互吸引,又为何相互隔阂?爱情因何萌发?冲突如何化解?我们为什么会被说服、容易从众?人群会在什么时候变成“乌合之众”?
这些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与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有时候社交这件事仿佛是生活的痛苦之源,我们经常感叹“他人即地狱”,因为总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许,而不得不扭曲自己。我们有时感叹“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因为我们总能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看到太多险恶的人心、不堪的人性。但与此同时,生命中最温暖与感动的瞬间,同样来自人与人的互动:与爱人牵手的甜蜜,陪伴家人时的温馨,与同伴并肩作战、荣辱与共时的兴奋与激荡……这些感受,美好又可贵。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社交互动成为一种滋养而不是伤害?除了从人生的阅历中学习和总结之外,社会心理学这门学问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和启发。
为了让大家理解起来更轻松顺畅,接下来我会沿着两条线索来讲解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
第一条线索是“人有强烈的归属渴望”。这说的是人们普遍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渴求,渴望自己被人认可、被人肯定,渴望自己被伙伴接纳,融入群体。说服术、从众行为、各种群体失控现象的背后都能看到它的影响;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也深受它的影响。
我们的第二条线索叫作“亲善与对抗并存”,概括的是人际关系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方面,人际关系中有亲密、友爱、互助等相互亲善的一面,人们渴望建立亲密关系,有利他的本能;但另一方面,人际关系中也有相互对立、伤害、冲突的一面。从性别冲突到族群偏见,对抗的阴影无处不在。亲善和对抗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际互动的基本图景。
“归属渴望之强烈”和“亲善与对抗并存”,这两条线索串联起了书中的关键知识点,是我们理解《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简单框架。
鉴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本书我们分成上下两集来解读,这集我们先讲“归属渴望”,我会通过下面这五个问题展开:
1.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他人的目光?
2.为什么我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3.为什么外在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内心的态度?
4.最有效的说服术利用了什么心理?
5.为什么会出现乌合之众?
这五大问题不但涵盖了本书多个章节的核心知识,也能让我们从中看清归属渴望为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能从中获得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一个问题的讨论。
一、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他人的目光?
人与人的交往是从哪里开始的?我觉得是从“他人的目光”开始的。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开始对面这个人是高看你一眼,还是低看你一眼,取决于你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如何。
所以,人际互动的首要大事,就是我们对自己形象的管理。我们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展现出自己更优秀的那一面,来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类努力叫作印象管理。
1.1 焦点效应
关于印象管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
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发型乱得一塌糊涂,偏偏来不及洗头。你只好稍加整理,慌慌张张赶去上班。一整天,你都在为自己糟糕的发型感到很尴尬。但奇怪的是,与你共事一天的同事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到你的发型——难道他们都在暗中嘲笑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