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社交天性

社交天性

主讲人:康妮
4.7
2020.09.16上新

荐语

你以为不爱社交是自己的天性?你以为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人都是利己者?你以为心碎是失恋人士的夸张说辞? 但是《社交天性》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你以为”答案都是“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权威学者之一马修·利伯曼,从认知神经科学出发,为我们从根本上解释了人类社交行为产生的背后动机,而且从连接、心智解读和协调三部分入手,帮助我们清晰认识自己的“社会脑”。

你将获得

想去社交,但感觉自己被腼腆的天性限制了?
失恋后的“心如刀割”和“断了一条腿”竟然可以划等号?
大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思考如何交朋友?
一切社交理念和行为的产生都是由大脑构造控制的?

主讲人

康妮
资深人脉管理师、哈佛“面试官”

精彩选段

身体传来的疼痛感会驱使我们,让我们的手远离火炉;社会排斥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感会激励我们去与他人重新建立连接。
..........
每个人都有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有迹象表明,别人表达出来的喜欢、赞美、挚爱我们的信号对于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
我们常常以己度人,似乎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别人也能看到,我们相信的东西别人也会相信,我们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
..........
尼采指出,通常来说,我们的自我意识主要是由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人构建出来的,而且自我还是一个“秘密特工”,它所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他人,而不是我们自己。
..........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努力真的能帮助别人时,他就会更加努力。 ⑥ 人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认知偏差和自我估计错误,包括但不限于:天真的现实主义、基本归因错误、虚假共识效应、情感预测误差,小团体偏爱(“党同伐异”偏差)、过度自信,等等。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邢艺璇
策划、责编
王琳媛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社交天性》音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樊登的书友们,你们好。我是康妮。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作《社交天性》。它的副标题是,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英文副标题其实是why our brains are wired to connect,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去连接。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修·利伯曼,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他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如何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感知社会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不爱社交或者不会社交,为什么会给我带来一种挫败感呢?当我受到别人的排挤或者孤立时,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

 

我平时的研究领域是人脉和人际关系,我讲过的几本书也都是和人相关的。那么,这本《社交天性》,给我平时讲的人和人的链接、互动,提供了非常多科学理论基础。

 

常常有学生问到我说:“老师,我不太喜欢社交,是不是天生的?”那我告诉你,经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我们的大脑天生就爱社交

 

大脑天生爱社交

 

为什么说我们的大脑天生爱社交呢?华盛顿大学的戈登·舒尔曼博士,他利用大脑断层扫描的技术,想看看大脑在做什么活动的时候,哪个脑区更活跃。结果,他通过这个实验不小心发现,当大脑不在做任何具体任务的时候,有一系列的脑区会表现得更加活跃。他把它定义为默认网络

 

当你执行任务完成以后,这个默认网络就会在默认的情况下打开,这个脑区就会变得最活跃。那在你休息的时候,其实你的脑子是在进行社会认知的。什么是社会认知呢?社会认知是我们对他人,对自己,以及你对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男孩子在做心理实验的间隙,想着怎么跟女朋友去约会。

 

舒尔曼博士的研究证明,默认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是高度重叠的。我们之所以对社交圈感兴趣,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在我们空闲的时候打开这个默认网络。

 

比如,你在考试的时候做完一道数学题,哪怕中间只有几秒钟的间隔时间,你脑子里可能也会想到跟同学去玩,或者跟别人在一起交流这样的事,所以,默认网络具有促进理解、同情、合作和关爱的功能

 

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比如我在完成一个工作的时候,我会自动做什么呢?我会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这就是我们会利用任何空闲的时间,寻找跟别人相关的信息,寻找自己跟别人进行社会链接的机会。

 

同时,还有一个关键发现来自对新生儿的研究。几乎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大脑的默认网络就处在活跃的状态。而且,科学家观察到,新生儿默认网络的活动,跟成年人的活动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婴儿大脑默认网络的活动,比他对任何有意识的兴趣都来得早。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异类》里面,讲到了一万小时的定律。他说,不管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投入一万个小时,你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你想一想,假如我们通常花20%的时间,去思考我们和别人的关系,那么,我们的默认网络每天就要工作三个小时左右。当我们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已经投入一万个小时在人和人的关系上面了。那么,大脑通过不断回到默认网络(恢复到社会认知模式),就会帮助我们成为极其复杂的社交圈的专家。

 

你可能会说,因为我们对社交圈感兴趣,所以我们的默认网络才会进行活动。但是,实验表明,默认网络的活动是我们关注社交圈的原因,而不是关注社交圈的结果。因为,即使你有几秒钟的休息时间,你的默认网络都会自动开启。大脑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社会思考上面,你有意无意地都在处理或者加工社会信息,同时默认网络还会引导我们去体验社交生活。

 

既然大脑天生爱社交,那我们接下来就谈谈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第一是连接;

第二是心智解读;

第三是和谐、协调。

 

让我们看看大脑是怎么样从这三个方面开始工作的。

 

人类社交驱动力之一:连接

 

第一是连接。其实我们对人和人连接的需求,是我们所有社会生活的一块基石,其他的东西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只要你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是渴望去连接的,从婴儿时期就是如此。

 

01 社会需求和生理需求同等重要

 

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层是生理需求,上面是安全需求;再上一层是归属与爱的需求;第四层是尊重的需求;最上面金字塔的顶尖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哈利·哈洛做了一项恒河猴的实验。他把刚出生的猴子和它们的母亲分开饲养,并且造出了两只假猴来替代它们的母亲。一只假猴是由铁丝网做成的,身上挂上牛奶;另外一只猴子是用木头缠上绒布做成的。

 

哈洛观察到,新生猴子每天会从铁丝网猴子那里取奶,但是它居然会花18个小时和绒布妈妈在一起,几乎不和铁丝网妈妈相处。由此他得得出结论,小猴子更亲近于那些让它们感觉更像母亲的东西,而无关于是否能够提供给它食物。

 

所以,哈洛的研究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补充或者完善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15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

从破圈到扩圈,原来打工人的社交如此简单?
播放量808.40万
至关重要的关系400000038

至关重要的关系

搞定四种关系,成为天生的企业家!
播放量75.99万
不再害羞400000019

不再害羞

冲破自我的牢笼,打通你社交能力的“任督二脉”
播放量85.37万
天生不同400000100

天生不同

你是I人还是E人?关于社交密码MBTI的“使用说明”
播放量150.10万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400128615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

前沿心理学助你击破焦虑社恐
播放量19.28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