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童话中的心理学

童话中的心理学

主讲人:黄峥
4.9
2025.03.06上新

荐语

2025年初,《哪吒2》电影爆火,影响力足以载入史册。 在心理学家看来,哪吒的爆火不仅是现象级,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学因素在推动,它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在暗中影响着我们…… 换个角度来看,哪吒的故事叫《哪吒闹海》,与此同时,孙悟空的故事叫《美猴王》,白娘子的故事叫《白蛇传》,都是以主角来命名的。但为什么沉香的故事叫《宝莲灯》?这相当于把孙悟空的故事叫《金箍棒》。宝莲灯“何德何能”呢? 这些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童话绝不仅是讲给小孩听的随随便便的故事,童话折射的是成年人的内心世界,蕴含丰富的心理学真相。 本书将从心理学角度解读4个经典童话,提炼出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亲子教育方面的启发。

你将获得

荣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以荣格心理学的视角理解人性
自我成长和亲密关系方面的启发
建立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养育观

主讲人

黄峥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精彩选段

很多父母逼迫孩子向自己屈服,根本原因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在争论到底谁说了算。
..........
放弃自我并不能换来幸福。好的亲密关系能让双方共同成长,而不是某一方不断妥协、退让。
..........
成长或许并不需要原生家庭的完满,因为成长本身就意味着冲突、分离和超越,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成不了英雄或者大女主。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历时325小时精心打磨
舒从嘉
策划、责编
张艾祺
初审
吴彤
复审
徐如梦
审读
欧明超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童话中的心理学》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黄峥博士。今天我要跟你解读的这本书叫作《童话中的心理学》。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进行解读的,从中提炼出很多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亲子教育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感悟。

童话跟心理学的关联

01 童话是一代代人心灵世界的集合

我估计大家一听到这个书名“童话心理学”,都会觉得有点纳闷:童话,那不就是给小孩子讲的故事吗?怎么还跟心理学扯上关系了?为什么说童话跟心理学有关联呢?我来举几个例子。

比方说,有很多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说,王子和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大家听到这个结局之后都会觉得心满意足了。虽然后来也有人提出质疑:结婚之后呢?结婚之后的生活怎么可能是一帆风顺、再不起任何波澜的呢?这个问题固然很真实,但是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一点了。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它们的目的不是呈现真实世界,而是表达一种理想和愿望。公主、王子的童话故事基本上都以“永远地幸福生活在一起”作为结局,这就反映了人们内心当中普遍存在的、追求圆满的愿望。皆大欢喜、苦尽甘来,听者的内心都感到满足了,童话也就可以结束了。

童话当中类似的共性还有很多。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童话当中,最聪明、最懂事、最美丽或者能力最强大的往往是那个最小的孩子?比方说,《海的女儿》里,主角小美人鱼上边有五个姐姐;《灰姑娘》里,主角辛德瑞拉有继母带来的两个姐姐;《三只小猪》里,最有能力的那个猪老三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甚至就连咱们的《葫芦娃》里也是最小的紫娃实力最强(自带的法宝当然也是实力之一),可以把他的六个哥哥都打得团团转。但按理说,不应该是年纪最大的那个孩子最成熟、最懂事、最有力量吗?为什么是反过来的?这种“最小的孩子最优秀”的故事设定,其实也反映了潜意识当中一种常见的心理,我会放在后边来做详细解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典型设定。比方说,故事的主人公要么没有父亲,要么没有母亲,要么无父无母;再者就是父亲娶了继母,但是继母很恶毒——反正就是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还有,主人公往往都要经历各种磨难,近乎万劫不复,但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又偶遇高人指点、柳暗花明,最终收获成功和幸福。这种看似有点套路化的故事设定,其实都蕴藏了人类潜意识当中的心理倾向。我会在后边代入到具体的童话故事当中为大家解读。

所以总的来说,童话故事其实是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浓缩的呈现,它背后隐藏的是人类潜意识当中包括理想、愿望、诉求、恐惧、焦虑、冲突、愤怒、绝望等等各种有意无意的心理活动。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童话都来自民间传说,它们最早不是通过文字记录的,而是通过口口相传——通过父母讲给孩子听,孩子再讲给孙子听,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讲述者同时又是童话的改编者,他会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还有潜意识当中的信息都融入这个童话中,再把它传给下一代。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我们现在所能听到的版本,它本身就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世界的集合。所以说,童话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学宝库,里面能够挖掘出很多关于人类心灵世界的知识。

02 如何用心理学解读童话

那是谁最早开始把童话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呢?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有一个最著名的弟子——心理学家荣格。我之前在非凡精读馆解读过一本书叫作《荣格心理学入门》,如果你听过的话就会知道,荣格是非常痴迷于研究人类深层的心灵世界的。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也提出并且很清晰地阐释了潜意识,也就是无意识这个概念。潜意识指的就是每个人内心当中难以被自己的意识所觉察的那一部分隐秘的心理活动。但荣格在这个“个人潜意识”的基础上又更深了一步。他认为,在潜意识的下面还存在着一个更深层的心灵世界,荣格把它叫作“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物种,繁衍、进化到现在,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集体经验,是人类心灵最底层的精神积淀物。在集体无意识的层面上,人类的很多心理活动都是共通的。

童话和神话当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方说,每个文明的神话传说当中都有关于开天辟地和创造世界的故事,几乎都发生过一场大灾难,让天地分离了,人类再也无法抵达天神的世界。再后来,各个文明的神话当中也都提到了一场大洪水。尽管在人类文明诞生的初期,各个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绝对是没有办法相互借鉴、相互抄袭的,但是它们还是有非常相似的内容。在神话学研究当中,这被叫作母题。这些我在《荣格心理学入门》这本书当中都有分析过。它们反映了人类祖先在和外界互动的时候,潜意识深处产生的相似的想法和感受,它们是跨文化,甚至是跨文明的。

虽然说童话不像神话那么历史久远,但是通过我们的讲解,大家也会发现,童话在本质上和神话类似。它同样承载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是我们理解人类心灵当中一些共通的模式、共通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的一个很好的路径。同时,童话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所以其中有很多关于男孩、女孩个人成长的主题。我们在对童话做心理学方向的解读时,常常会套用荣格心理学的知识框架。后续的解读当中也会涉及一些我在《荣格心理学入门》这本书里介绍过的专有概念,包括自性、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等。大家不要担心,觉得这些概念很复杂,我会代入一个个具体的童话故事当中跟大家讲解清楚。

听了这本书之后,我相信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居然还能这样解读!我一直认为,童话不仅仅是讲给孩子听的,它背后有深刻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和心灵深处的对话。这种对话在我们童年的时候通过潜意识传递,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回想起来,意味无穷。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荣格心理学入门(上)400105871

荣格心理学入门(上)

深度揭秘你的隐藏人格。VIP可分享给好友免费听
播放量64.79万
荣格心理学入门(下)400105876

荣格心理学入门(下)

深度揭秘你的隐藏人格。VIP可分享给好友免费听
播放量38.59万
当尼采哭泣400123837

当尼采哭泣

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些,因为你终将失去它
播放量71.75万
我抑郁了吗400130685

我抑郁了吗

精神科医生带你识别抑郁、走出抑郁
播放量63.49万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400128615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

前沿心理学助你击破焦虑社恐
播放量50.11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