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曹植的情画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10分钟
以下为《洛神赋图:曹植的情画》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李晓愚。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幅画,这幅画名气很大,你一定听过,它就是《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幅爱情故事画。故事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绘画来讲故事。在《洛神赋图》出现之前,故事画画什么呢?它画忠臣的故事,画侠客的故事,画贞洁烈女的故事。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树立榜样,教育观众。
但《洛神赋图》就不一样了。它画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惊艳的一段人神之恋。一千八百年前的一天,一位顶流才子在洛水边邂逅了洛水女神,神仙姐姐美丽绰约的风姿令才子心神荡漾。可惜人神殊途,这注定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两人只好分手,相见不如怀念,只能对你说声再见。
我们都知道,中国画常见的题材是山水、人物、花鸟。画爱情的,那真是极其罕见。所以这是这幅画的第一个亮点。《洛神赋图》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它和中国古代文艺界的两个大IP紧紧绑定在一起,是一幅自带话题的杰作。
一、曹植与顾恺之
01 才子曹植
那么,是哪两个大IP呢?其中一个叫作曹植,也就是画中的男主角,和洛水女神谈恋爱的那位。曹植这个名字你肯定不陌生,在古代,如果要夸一个男人魅力无穷,就会说这位公子“貌比潘安,才同子建”。
潘安又叫潘岳,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本来可以靠才华吃饭,但颜值实在太高,以至于掩盖了才情。所以用潘安指代美男子。
曹植,字子建,是顶流才子的杰出代表。曹植的人生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第一句叫“出生即开挂”。他爸爸是一代枭雄曹操,母亲是绝世美人卞夫人,基因实在太好了。曹植的才华是世人公认的。南朝有一个大诗人谢灵运曾说过,天下的文采总共一担,也就是十斗,曹植一个人独占八斗,而他占一斗,剩下的一斗,就由古往今来的才子们一起分吧!你看,谢灵运傲气得不得了,但他对曹植是绝对服气,成语“才高八斗”就是这么来的。
此外,还有第二句话概括曹植的人生,叫作“高开低走”。才华从来不是幸福人生的保障,尤其处在帝王之家。曹植有一个哥哥叫作曹丕,在夺嫡之战中,曹丕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登上了皇帝宝座。那曹植呢?他被忌惮、怀疑、提防、流放。
有一次,曹植去拜见兄长。曹丕看到这个丰神俊朗的弟弟,就说道,既然大家都夸你有才华,那咱们就比试比试。你用兄弟为题,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但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两个字。
曹丕逼迫曹植七步写一篇命题作文,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居然炸出了一首千古绝杀,这首诗就是咱们从小会背的《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才华惊人,《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他创作的文章《洛神赋》改编的。所以曹植不仅是男主角,也是剧本原创。
《洛神赋》虽然是一篇古老的文章,但直到今天,它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如果你想用优雅的方式夸赞一个女生美,那该用什么词?你可以说她“明眸善睐”,也就是形容眼神特别灵动;也可以夸她的身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些高级词汇都出自《洛神赋》。
《洛神赋》的文字非常动人,情节也是经典的爱情桥段:从浪漫的邂逅,到火热的恋情,再到爱而不得的失落,最后是追忆往事的怅然。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02 顾恺之:三绝
后来有一位大画家读到了曹植的这篇文章,这一读不得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动在他心中翻涌。这是多么好的剧本,大才子和神仙姐姐,这对情侣太好“嗑”了(指对自己喜欢的情侣表示喜欢、支持的意思)。于是,画家的创作欲望就被激发了,他决定用画笔再现这篇优美的文字。
这位画家叫作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时期,他就是和《洛神赋图》有关的第二个大IP。顾恺之的大名你可能也听说过,人们曾送给他一个美称,叫作三绝。哪三绝呢?
第一绝是痴绝,就是说这个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非常另类。比如一般人都是从根部开始啃甘蔗,因为更甜一些。但顾恺之偏不,他总是从不甜的甘蔗梢开始啃,一直啃到最甜的甘蔗根。顾恺之还给这种吃法起了一个名字,叫作渐入佳境。这一来,这种吃法的境界、层次一下子就上去了。咱们啃的是甘蔗,但在顾恺之那,这就成了行为艺术。
第二绝叫画绝,就是指绘画技术一流。关于这一点,一直流传着一个著名的八卦。据说顾恺之爱上了邻居家的姑娘,天天想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但人家就是不看他。于是顾恺之就把心上人的样子画在了墙壁上,用针钉住她的心脏,结果对面的姑娘居然真的害起心痛的毛病来。顾恺之就说,如果你答应跟我谈恋爱,我就给你治心脏病。姑娘将信将疑答应了,顾恺之就把钉子从画上拔掉,没想到这个姑娘的病就真的痊愈了。
听到这里,我猜你心里已经开骂了,顾恺之就是一个大渣男!先别急着骂他无耻,这个故事很可能就是个传说。但这个传说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顾恺之用下三滥的手段收割爱情,而是要说明他的绘画技艺高超,画人画得有多么传神。
咱们再来说说顾恺之的第三绝,才绝。在顾恺之之前,画家基本是工匠,他们有绘画技巧,但根本不读书,文化水平比较低。但顾恺之不一样,他的文学素养非同一般。有一次他去会稽(今绍兴一带)旅游,回来后朋友就问他那里的风景如何?要是换成一般人就会说,美,很美,美极了。而顾恺之脱口而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大致意思是说,那里有千座山峰竞相比高,沟壑里的水争先奔流,茂密的草木笼罩其上,如同彩云涌动,霞光灿烂。这句回答虽然仅仅是三言两语,却非常有画面感,透露着无限的蕴藉风流。
良好的文学素养使得顾恺之能够胜任一份特殊的工作——改编。这类似于今天导演的工作,需要把文学经典用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顾“导”的改编经验是相当丰富的,咱们盘点一下他的传世名作: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这幅画是他根据文人张华撰写的《女史箴》改编的;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列女仁智图》,是顾导根据汉代刘向的《列女传》改编的。
现在,他需要把曹植两千字的小作文改编成绘画,这个挑战可不容易。不相信的话,你也可以试试看。《洛神赋》里有一句描绘神仙姐姐姿态的话:“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如果你是画家,你要怎么画?这句话改编成舞蹈还比较容易,《甄嬛传》里的甄嬛就跳过一支惊鸿舞。舞蹈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惊鸿、游龙那种灵动的感觉,可是画要怎么表现?
其实在顾恺之之前、之后,都有人画过《洛神赋》,但最有名的还得数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有很多欣赏方式,但是我觉得,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部中国最早的沉浸式爱情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