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传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你好吗?我是李蕾。今年我们开讲了一个新的系列,就是“民国大师”。那我们今天来讲其中的一位,李叔同。
我选择的这本书,作者是汪兆骞,它叫《李叔同传》。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第一次对李叔同这个名字有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一首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有一阵子我特别迷恋写字,就在白纸上反复地抄写: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那个时候不太能够理解这首歌究竟在讲什么,但是当你唱出来、写出来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点淡淡的伤感。我总以为那是那个时代和那些人的故事,后来却发现,那里面隐藏着我们每个人看得到的一生。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送别》是1915年李叔同填的词,曲调是来自约翰·庞德·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叫作《梦见家和母亲》。从那个时候到今天,一百多年过去了,可是我们依然会为其中的旋律深深地震动。
有一次歌手朴树在录音棚里唱这首歌,唱到一半突然失声痛哭。朴树说,如果这样的歌词是我写的,我立刻死掉都可以。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一下子就觉得朴树真的是好文艺。
小时候我听《送别》,只是觉得它动人、好听。可是等到看见朴树的眼泪,我也到了能够理解这首歌的年龄。歌词背后的那些事、那些人,更加令人动容。
李叔同是民国著名的才子,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为大家熟知,就是佛教高僧弘一法师。有人说李叔同的一辈子像是过了别人的两辈子。
前半生风华才子,他是中国油画的鼻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是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也是书法家、篆刻家,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其罕见的通才。
后半生,这个叫作李叔同的人,告别天地、告别众生,也告别自己,成为云水高僧。承两世悲欢,立一生修行。他的生命不算长,短短六十三年,可是经历了翩翩公子、风流名士、隐士高僧三重身份,每一重人生都活得彻底。他是怎么做到的?
画家丰子恺是李叔同先生的学生,谈起自己的老师,丰子恺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一层是精神,第三层到灵魂。而老师“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一直走到了第三层,这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晚年的时候,弘一法师留下的画像和照片上,那张脸会让人看了以后就难以忘记。非常地清瘦,很智性,有一种温和又严厉的威仪。盯着那张脸看一阵子,甚至有某种永恒性,就是一笑寥寥空万古。
有些见过弘一法师的人会留下传记和文字,说即便你再浮躁和暴戾,到了他的面前,整个人都会变得平和下来,放松下来。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拥有这种力量?而这个叫李叔同的人是怎么成为弘一法师的?世间那么多的名僧大德,为什么他会被人念念不忘?我们希望在今天这本书里面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线索。
按照时间线梳理一下,我把李叔同的生平概括为七个生命阶段,希望能够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帮助大家走进他的传奇。第一,叫作富贵乡里富贵人,这是他的出身。第二,上海滩的翩翩公子。第三,文艺全才李叔同,这是他的名士阶段。第四,师范学校的李先生,他已经做教育了。第五,虎跑寺出家,突然跟自己的前半生割裂。第六,作为弘一法师的二十四年。他三十九年是俗世中人,二十四年是世外高僧。第七就是悲欣交集,云水高僧走完他的一生。生命的节点是六十三岁。
我们从头讲起。1880年10月23号,正是寒露时节,一场秋雨刚停,从海河吹来的阵阵潮湿的风吹进东岸的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二号。这个地点就是李叔同降生之地。
他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是盐商巨富的单薄血脉。他的父亲李世珍老来得子,所以这个男孩在诞生的时候就是富贵乡中富贵人,拥有玫瑰色的未来。
津门陆家有一座依市傍水的三合院,院内青砖墁地,一棵上了年头的老梅树,金戈铁马之姿,竖立在院落里。大门平常日子都是关闭的,主仆人等出入走的是东边的侧门。院内的房舍是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叫三合院结构。
在这个胡同的东口,有一座庙宇,叫地藏庵。那么再往西走呢,三道河流在这里交汇,沿河有一片小树蔚然成林,在天津市内很出名。这就是李家老宅的地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