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主讲人:樊登
4.7
2025.09.20上新

荐语

鲁迅,一位以笔为刃的斗士,一生都在与人性最幽暗的深渊斗争。鲁迅,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也有理想,也有爱恨。他从传统典籍读到西方著作,他从三味书屋走向日本留学,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造就了他思想的复杂与深刻,他敏锐的触觉造就了他文字的力度。跟随本期解读,让我们走近鲁迅的人生。

你将获得

剖析鲁迅的作品与思想
走近一位血有肉的鲁迅
读懂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作者简介

王晓明
上海大学教授
1955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兼该校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分析和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研究。

精彩选段

社会对人的压抑,也首先是从剥夺他做梦的心境开始,什么时候你发现自己再也没有幻想,再也不做白日梦了,什么时候你也就完全被现实挤扁了。
..........
第7页
贫困和闭塞,向来是套在中国文人脖子上的两根绳索,你有再大的志向,一旦饭碗被砸,立刻会彷徨失措;而纵有满腹经纶,如果陷入宵小猥集的角落,也往往毫无办法,徒然受气。古往今来,多少有才气有抱负的文人,被这两根绳索勒得奄奄一息。
..........
第40页
无论是十八岁从绍兴去南京,还是二十二岁从南京去日本,也无论是二十九岁从日本回老家,还是三十二岁再次离开绍兴去北京,更无论四十六岁从北京去厦门,去广州,还是四十七岁从广州去上海,哪一次不是在原来的地方碰了壁,可到新的地方之后,又继续碰壁呢?他不断地夺路而走,却又总是踏入新的穷途,说得严重一点,他的一生,就是在各式的走投无路中苦苦展开的。
..........
第231页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经历286小时的精心打磨
宋瑶
责编
刘程程
校对
桑云婷
审核
钱赵力
终审
张玥
审读
陈凤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音视频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鲁迅传记,我选的这个版本叫作《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为什么选这本书呢?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王晓明教授对鲁迅先生是真爱,而且这本书不仅讲了鲁迅的生平,还对鲁迅的作品和思想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剖析,让你读完之后感到特别有收获。

鲁迅先生对他自己的文字和思想的定义是希望尽快地被人们忘记。但是事与愿违,直到今天我们还在阅读鲁迅的文字

【大先生的童年很可爱】

从鲁迅的阅读顺序上能够看出来家里人对他很好,家里的祖父母、父母都非常温和,而且尽量引导他先读故事、先读历史,因为小孩子容易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容易读得懂。他们家不是用那种硬性灌输的学习方式。

鲁迅从小就生得很可爱,非常体面,长得也漂亮,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有一次他在市集上逛街的时候,买了一本不太正经的书,叫《花经》。按理说这个《花经》拿回家以后被父亲发现了的话,他是会被责罚的,但是父亲翻了翻觉得没什么,又还给他了。所以鲁迅是在一个相当包容的环境中长大的。

鲁迅很聪明,但是也顽皮。他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寿镜吾先生出对子,让学生练习对对联。其中有一道考题叫“独角兽”,同学答不上来,课前就悄悄问鲁迅这个应该怎么答。鲁迅告诉他说,你就对“四眼狗”。老师戴着眼镜,这个学生说“四眼狗”,直接被老师责罚了。鲁迅是个特别好玩的孩子。

他喜欢读杂书,比如《山海经》《封神演义》。他还读《茶经》,抄写过《荡寇志》,描过《荡寇志》里的各种绣像。十三四岁的时候,鲁迅就喜欢编造童话。他躺在床上跟弟弟一块儿谈天说地,讲着自己编写的那些童话故事,其乐融融。

【鲁迅与《新青年》】

到了1915年的时候,陈独秀办了《新青年》。这个《新青年》杂志是以北大为核心的,杂志社主要的编委有李大钊、胡适、高一涵、钱玄同……那时候鲁迅在干吗?在刻章、抄碑,设计各种版画,北京大学的校徽上“北大”两个字就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据说是钱玄同来找的鲁迅,钱玄同和他说,或许可以写些文章吧。

他们俩就写文章这件事有过一个争论。这是新文化运动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没有鲁迅先生加盟的话,《新青年》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的,因为鲁迅的文字实在是太强了。我们念一段鲁迅先生的原文。

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为什么鲁迅不愿意写文章呢?你把人叫醒以后,你又没办法打破这个铁屋子,这不是让人更痛苦吗?这是鲁迅的观点。)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这就是《呐喊》的来源。之前鲁迅在东京策划《新生》的时候,其实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出一本像《新青年》这样的杂志。他那时候没有成功,这次终于可以呐喊了。

【鲁迅最喜欢自己的哪篇小说?】

他写小说,却是为了启蒙的呐喊,他自己就明确说,是要借它来改良社会。”

他最引人注目的小说,是《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可他自己最喜欢的,却不是这类作品。……是《孔乙己》。……《孔乙己》……通篇都是以一种散文式的笔调,挟着隐隐的哀伤缓缓道来,社会和人心的冷酷薄情,反而表现得异常深切。从那些貌似平淡的叙述当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少年经历的影响,体会到他当年出入当铺时的痛苦心情。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叫《在酒楼上》,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下这个小说。

《在酒楼上》正是作者对自己内心“鬼气”的一次专注的描述,主人公的精神历程,正是他从那“鬼气”的某一面概括出来的。甚至吕纬甫的脸相,都会令人想到他:“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又浓又黑的眉毛”——这不就是鲁迅么?

也就是说,《在酒楼上》里边的那个“我”并不是鲁迅,跟“我”对话的那个叫吕纬甫的人才是鲁迅先生的写照。因为吕纬甫就是回乡给自己早夭的小弟弟办迁坟的那个人,大家记得吗,鲁迅就有一个早夭的小弟弟,他的母亲也要求他去办迁坟的手续。

最后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就是他要和自己分手,他要和吕纬甫走向不同的方向,他要摆脱他,走向一个清爽的世界。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400003744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

一生只做热爱的事,走近许渊冲的百岁人生
播放量888.99万
银元时代生活史400129992

银元时代生活史

看老上海世态百相
播放量481.46万
转折400093961

转折

解码转折伟业,开启变局新篇
播放量540.32万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400002562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再现一段荡气回肠的建党历史
播放量1200.41万
惠通桥之战400113892

惠通桥之战

如果这座桥晚炸10分钟,中国抗战史可能彻底改写!
播放量421.15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