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桥之战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惠通桥之战》音视频对谈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微观战史的书,这本书叫作《惠通桥之战》。我们请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军事专家余戈老师。欢迎您,余老师。余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惠通桥到底在哪儿吧。
余戈:惠通桥在云南龙陵县和施甸县之间的怒江之上,现在是龙陵县和施甸县的一个分界。
樊登:这座桥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它横跨在怒江水流最湍急的地方,怒江河面很宽,水流湍急。而且它是滇缅公路进入中国境内以后通往昆明的必经之路。
【惠通桥之战的意义】
樊登:惠通桥之战的意义是什么呢?
余戈:惠通桥之战的意义在于,我们利用怒江天堑和上面这座唯一的咽喉桥梁,完成了一场阻击战。正是这场阻击战,使得在1942年气焰非常嚣张的日军在突破我们国门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步伐戛然而止。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在惠通桥阻住日军,日军有可能迅速地过江,然后就会占领保山、楚雄,一直进攻到昆明。那我们的抗战大后方,我们的后门就可能彻底被攻陷。
【日本人为何屡屡炸桥失败?】
日本人当时炸惠通桥,是从河内、海防起飞,从航线上来讲大概掠过了我们的河口,然后斜切着到滇西。因为航程比较长,所以他们要计算一下应该在早上几点钟起飞。到了这个地方,他还得保证正好在轰炸的时间窗口。因为刚才咱们说怒江峡谷切得很深,切得很深会造成一个现象:如果太阳在正顶上的话,江面看起来会很亮堂,如果太阳稍微偏一点,两侧山的影子就会把江面遮住,就看不见那座桥了。
这个时候的瞄准完全是依靠肉眼的,当时还没有现在激光制导,这些手段通通都没有。那我们在防空上有什么手段呢?就是在桥周围的山上布设一个化学兵连。这个化学兵连,实际上就是要投放化学的烟弹,日军飞机来了以后,他们把这个烟点起来,然后烟雾会弥漫整个江面,这个作用就和利用太阳和山的阴影来遮桥一样。
樊登:让他们在视觉上看不见桥。
余戈:至少你视觉上看不见了,你就炸不了。
【如何辨别难民中的日本间谍?】
因为缅甸这个地方信佛教,和尚的权力非常大,所以在战争中,远征军经常会看到穿橘黄色袈裟的和尚。这些人实际上都很坏,都是在给日本人当便探,有刺探情报的,有带路的。大量的口述史料里都会提到这件事,但是日方没有提。所以当时在滇缅公路上有多少这样的情形,咱们实际上是说不清楚的。
当时独立工兵第24营营长张祖武负责炸桥任务,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交代他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要放过更多的中国人,又不让日本人混过来,这个时机你得自己拿捏。那为了避免日本人混入的情况,他就派人到西岸去摸排,化装成什么呢?化装成一群要饭的人。因为大家在这条路上逃难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没有饭吃了,所以借着饿肚子就可以翻开一辆辆车的后备箱,看看货厢里都是什么人员成分。然后他们发现了一辆很特殊的车,看起来都是些年轻小伙子坐在后面,有个老太太也坐在货厢后面,前面的驾驶室里有两个小伙子,按道理说应该是老太太坐在前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