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你好。
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我是徐英瑾。我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今天我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是我自己写的一本小册子,题目叫《认知成见》。
什么叫“认知成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成见”这个词。
比如说,张经理对我有成见,人家都加薪了,为什么不加我的薪;然后,爸妈在微信群里面说,我们幼儿园的张老师对我家闺女有成见,我家闺女明明表现非常好,为什么不表扬。
但成见到底是怎么回事,成见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缺乏系统的反省。
我写这本小书的一个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成见不可怕,甚至有些时候是可爱的,这是我们为了节约处理信息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得不使用的一些思想窍门。这就是成见的不可摆脱性。
但是的确有些成见是有害的,有些成见是要人命的。那哪些成见是有害的,哪些成见是要人命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就要了解成见的基本构成原则是什么。
这就好比说“电”,电这个东西很重要,但是运用得不恰当,电也会电死人。哪些情况下电会电死人,哪些情况下电能为我们所用?你要有一定的电学知识打底,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为你介绍《认知成见》这本书:
第一个部分,我将在宏观层面上讨论认知成见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部分,我将具体讨论认知成见中的“合取谬误”。合取谬误听上去有点难懂,我等会儿来解释。
第三个部分,我将从理性观的角度,重新看待我们的推理谬误。也就是说,我要证明有一些推理谬误,它们也许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