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8分钟
以下为《不吼不叫》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我最近特别急切地想讲这本书,因为我经常看到需要读这本书的人在我身边出现,这本书的名字叫作《不吼不叫如何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因为在生活中你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大吼大叫。
那天我在一个酒店里边吃早餐,然后一家三口坐在那。那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哭了,大声地哭,满嘴都是食物。你知道孩子满嘴食物哭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哇张嘴在那哭。然后那个爸爸在对面呵斥他,爸爸是低声的那种呵斥。那个妈妈就开始上手就打那个孩子,这个妈妈打了一下以后,那小孩哇的一声就更大了。那个爸爸就劝妈妈说,你别打他,但是照样用这种呵斥的方法对待那个孩子。那孩子我觉得他真的相当的无助。
很多的父母在生活当中就会觉得说,我不行,我必须得吼一声,然后那个火上来了以后,压抑不住这种火气。但是你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我最近感觉我讲了这么多的书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自己的结论。还没有开始讲这本书,我自己的结论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最大的问题,第一种问题就是成瘾。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有成瘾性人格,比如说抽烟、吸毒、打游戏停不下来等等。这些叫成瘾性人格,还包括赌博。还有一种状况就是孩子叛逆,然后摔门,跟你大喊大叫,做一些很过激的事儿。
这两种情况分别来自哪呢?综合了这么多的理论之后,你会发现这两种情况都来自于父母。成瘾性人格来自和父亲的关系不好,而叛逆的情绪来自于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太容易焦虑,母亲特别喜欢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变得容易暴躁,容易情绪不稳定。而父亲如果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或者说父亲特别的凶,不讲理,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有成瘾性人格。所以我特别急切地希望大家能够听到这本书,就是怎么样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来跟孩子沟通。
这本书的推荐语当中有一条我印象很深,说从来没有见过一本这么慈悲的书,为什么说它慈悲呢?就是终于出现了有一个不是整天教训你的一本书籍。我在反思我以前讲的这些书籍,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就是我们讲的所有的儿童教育类的书,大家听完了以后,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内疚。都会觉得这真是,我就这样,我真是不对,其实这种情绪并无助于你的修复,我们不应该给父母带来那么多的内疚。
这本书的开篇首先带来的是理解。这个作者是一位美国非常有名的护士,她是护士专业的一个专家,她是当了奶奶的人。她会经常讲到,她也会对她的孩子和孙子大吼大叫,因为她也有过非常不堪的人生。当她每次大喊大叫之后,甚至她还打过她的儿子,在那之后她会非常的懊悔。然后她慢慢地发现,其实这种自责或者是自卑都无助于你能够更好地改进。
因此这本书的开篇首先让我们了解吼叫,我们首先得理解吼叫是怎么回事儿,第一个观点就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着吼叫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的话,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朋友,朋友家里就会有。就是一定会有这种,都见过大吼大叫的问题,我们谁小时候没有被父母呵斥过。所以你首先应该知道,不是只有你才有这样的问题。
吼叫有时候也是有用的,那吼叫在什么时候有用呢?比如说孩子过马路没有看到一辆汽车,这时候你要不要喊一声,小心,这是很有用的。然后小孩子在喂更小的小孩吃糖豆,你看这多危险,卡住气管就完蛋了,说不要动,这都可以。所以当孩子面临着危险或者紧急的关头的时候,其实父母的吼叫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的。这个时候你必须得该吼的时候就要吼出来,因为你能救他的命。除了这种危急的情况之外,其他的吼叫其实未必是必要的。
一定要不自责,不羞愧,做过的事就是做过了。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好了,然后我下次会努力做的更好。但是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动力去改进。你们听这个观点像不像我们讲过《拖延症》那本书里的观点,就是如果你整天责怪自己说,我怎么总是这么拖延,我太羞愧了,我都不能够再面对自己了。当你整天这样想的时候,其实你会继续拖延下去,因为你没有一个改进的动力。只有你接纳自己说,我知道我之前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依然接纳我自己。像轻疗愈里边敲这个,尽管我心情很不好,但我依然接纳我自己,这就是接纳。首先要懂得接纳自己,你才有可能改进。
那么吼叫通常都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作为一个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触发器是什么?你比如说有的人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他就急了,这就叫作触发器。一旦看到孩子玩具乱糟糟,他就立刻会爆发。有的人看到自己的配偶把内衣随便扔在地上,家里乱的像猪窝一样,就不行了。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触发器,针对这些触发器做一些相应的功课,你才能够慢慢地,不会一遇到一个场景就立刻会抓狂。
我见过我身边有的家长,他的触发器是孩子的哼唧。就是孩子哼哼唧唧的,只要孩子一哼唧,这妈妈就急了,好好说话。那个就好好说话,他这要求这孩子你必须得正常说话,你不能哼。但实际上你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哼哼唧唧的?所以首先找到你的情感触发器,然后知道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人在遇到了情感触发器以后,为什么会直接吼叫?是因为他进入到第二步,就是不断升级的想法。
什么叫不断升级的想法?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时候,你立刻就会升级的想到说,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然后就会想到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谁对这个家都不操心。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我怎么嫁给这么一个人,然后把孩子叫来骂一顿。
实际上你把你整个对人生的不如意,全部都因由这么一个触发器就迸发出来了。因为你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你让自己的这个想法不断地升级。家里人把内衣乱扔,扔的家里乱糟糟的,你也会立刻想到说他们对这个家不负责任,他们根本不爱这个家,说不定他根本就不想回这个家。好吧,能不过就不过了吧。你看从地上扔了一件内衣,最后直接上升到干脆别过日子了,因此你要小心。
那么怎么能够减少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的这个习惯?就是你要能够学会把它记录下来,学会把自己的这个发飙的过程慢慢地记录下来。这个记录和跟踪是一个特别好的有效地减少吼叫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本书里边有一段,就是有一段给了你一些模板,你就照这个模板不断地填。我看到了什么情况,我当时的身体反应是什么,我的情绪反应是什么,我又想到了些什么问题,然后我是怎么做的,这就是觉知。
其实佛教讲的觉知的方法,在西方的心理学里边经常用到。他们的办法就是拿笔记下来,当你一次一次地记录自己发飙的过程的时候,你发飙的频率就会越来越少。然后要理解特别多的人会喊叫,这就是我们首先得知道自爱,你要知道自己吼叫其实是有原因的。你比如说大量的吼叫是发生在那些离异的父母身上,为什么呢?因为离异的父母更孤单,他们更加无助,没有人帮他们,他们一个人扛着整个家庭的这个责任。所以那个压力大到那个情况之下,他有时候难免就会喊一声,所以这个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还有就是你想想看,有的父母会缺乏睡眠。尤其是家里边有两个孩子,小的这个晚上睡觉就很费劲,还要喂他吃奶,大的那个还不听话。所以当一个人缺乏睡眠的时候,是很容易脾气急躁的,这个我想大家也都能够理解。
还有就是有人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切都被这个家庭占据了。这个家庭里边要照顾房子,要照顾孩子,要照顾老人,要养车,然后要挣钱等等。但是什么是我自己的时间?一旦想到这个问题,人们就难以抑制地内心会痛苦。所以在开篇他没有去责怪这些喜欢发飙的父母,没有去责怪这些大吼大叫的爸妈。他首先表示了理解,让我们知道每个人其实真的都不容易。当你能够了解、观察和接受自己的时候,才给我们后面的改变带来了一些机会。如果你不会去了解、观察、记录、改变,你就做不到最后的那一步。
在这里边有一个话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整天生活在监视器下边的感觉?就是你的一言一行永远有一个摄像机拍着你,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我想你一定会觉得很不舒服。走哪都被人拍着走,哪都有一个人看着你。但事实上他说,我们就是被我们的孩子这样监视着,这话听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就这样。我们的孩子其实是每天在注意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有时候孩子跟你描述的他眼中的那个你会让你觉得特别的吃惊。
这个书里边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医生,他女儿那天画了一幅画,画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画,一个男人两个腿这么插着,这样走路的样子。他就问她女儿说,宝贝你画的是什么呀?她说我画的是早上起来的爸爸。这爸爸说我早上起来这样吗?她说你早上起来就这样,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这样。就每天早上起来她爸爸就是,因为起床气的关系,可能很生气的样子。每天就是满头乱发,然后两个腿八字脚,咚咚咚走出来。女儿就觉得爸爸早上起来永远都不开心,所以就画这么一幅图。
我们有时候真的习惯了自己在家里边所扮演的形象,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但你要相信我,孩子观察事情的能力比大人要强很多倍。嘟嘟前两天在家里边玩游戏,他玩什么呢?一个人坐在那就看一辆车。用乐高拼起来的一个大车,然后在那看着。我说嘟嘟你玩啥呢,你在这?他说我在看这辆车。他看这辆车能够专注地看十几二十分钟。所以有时候孩子们能够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我们大人根本没有感觉。
有一天我在家里边,不是我喜欢卖旧书吗,你们知道我在网上经常卖我的旧书。然后我把我的旧书打成包,我说嘟嘟你来帮我一块做。嘟嘟说我的书已经卖完了,我没什么书好卖了。我说你陪爸爸一块做呗。他说行,然后他就坐在旁边,这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接下来我要说一句你经常说的话了。我说你要说什么?他就拿起一个手机在那这样玩游戏,说我现在就在陪你。我当时听完这句话我就乐了,我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你经常说这样的话。
我反思,有时候我真的有可能会拿着手机坐在旁边,他在那玩,然后我说我就在陪你。他说爸爸你陪我玩,我说正在陪你,实际上我拿着手机在看。孩子比我们记录得准确多,孩子就是我们的监视器。所以各位家长你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儿的反应是更加准确的,他把你拍下来,然后记住你,经常地给你回放。所以知道这个,你就知道你的言行在家里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如果你经常用大吼大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话,孩子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越是父母大吼大叫,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学习遇到障碍,学习成绩差。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很多是被父母吼叫带来的。然后长大了以后容易焦虑,容易叛逆。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用吼叫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大吼大叫几乎无助于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好像每天早上起来起床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很多父母在后边会催,快点,起来了,要迟到了,怎么搞的。一天到晚这样催他。我后来就问这些家长,我说你们为什么早上起来要这么整天催他,大喊大叫地跟在屁股后边?他说我是为了帮他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习惯。我说你这样做根本没法帮他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习惯,你这样做只是帮他养成了一个把妈妈当做闹钟的习惯。
他判断自己该不该走,唯一的条件是看我妈妈疯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妈还没有疯到足够的程度,那我还有时间。等我妈真的抓狂了,这时候才该走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习惯。所以当父母只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会给孩子造成一系列心理的问题以及行为的问题。他其实根本没法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对的。
在这个书里边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一个小男孩说,当父亲朝我大喊大叫的时候,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各位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被父母吼叫的样子,你会发现在父母发怒的那一刻他的智商是零,你的智商也一样是零。就你彻底呆掉了,你脑子里想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会不会打我,会不会打我,这今天会怎么样,很糟糕。你在想这个,你根本听不见父母说的任何一句话。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听一下这本书后面所给到的方法,我们来减少生活中的吼叫。
了解了吼叫的这些背景之后,我们来看看更深层次的原因,吼叫可能来自哪里?第一个是来自于遗传,代代相传。就是因为你的爷爷奶奶吼叫你的爸爸妈妈,所以你的爸爸妈妈很自然地吼叫你,然后你就吼叫你的孩子。我们的一个书童告诉我说,他小时候觉得他妈妈老吼叫他,他说我长大了肯定不会吼叫别人。结果当他有了弟弟以后,他发现他自己经常吼叫他弟弟。遗传,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是第一个来源。
第二个来源是迁怒于人。一天中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已经很大了,然后你把这些怨气发在谁身上你会觉得更安全呢?弱者。找到一个弱者,孩子,来欺负他,冲他大喊大叫。这时候其实你是在迁怒于人。
孔夫子说颜回这个人有两个好处,叫不迁怒,不贰过。我记得我们在《梁漱溟先生讲孔孟》里边讲过这个,不迁怒,不二过是美德。当你能够知道好好地控制你的怒气,你把他迁怒在别人身上只会引起踢猫效应。听说过踢猫效应吗?老板骂员工,员工骂下边的员工,下边的员工没办法,回家骂老婆。然后老婆很生气就骂邮差,邮差出门就踢了猫,那个猫挠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早上那老板,这叫踢猫效应。所以这个社会上如果每个人都在冲别人不断地发泄怨气的话,这个社会的恶性循环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这是第二个叫迁怒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