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为《关键期关键帮助》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往常我讲亲子类的书有一个软肋,就是所有的案例只有嘟嘟一个人,所以很难代表其他的孩子。这次我请到了一位真正的专家,芭学园的创办人李跃儿老师,掌声欢迎一下。
李跃儿:感谢。
樊登:李老师我是很早以前就知道的。因为我有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上李老师的幼儿园,竟然从城里边繁华地带搬到回龙观,硬是在那住了三四年的时间。据说要上芭学园得提前好几年排队,现在还是这样?
李跃儿:是这样。一般来说是5:1的能上的量。
樊登:而且据说是芭学园开在哪个地方,周围的房价都会涨一大截。
李跃儿:对,有很多人搬家过来。
樊登: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那个朋友告诉我说,芭学园有很多理念特别有意思。比如你们从来不给孩子买现成的玩具。
李跃儿:对。
樊登:都是给他面粉,泥巴,木棍呀什么的。这是一个什么理念?
李跃儿:我们给孩子的这些不叫玩具,叫工作材料。因为我们成人一般以为,孩子在那个地方做事情,那叫玩。后来我们发现孩子所有的玩都不是真正为了娱乐在玩,而是他们的发展行为。那么你会看到一个孩子在那个地方玩的时候,从开始玩到玩的结束,他其实已经发展了,已经不是玩之前的那个孩子了。
所以说,我们如果给他买玩具,让创造玩具的人把这个创造空间全部给开拓完了。比方说一个汽车,你造完了以后,孩子就不能拿它再干什么了,除非把它拆了再装起来。那么小孩子六岁之前又没这个能力,而且大人又心疼那个车,又不让拆,那这个汽车和飞机对这个孩子就没有任何用处。
樊登: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里边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以后,孩子两三天就没兴趣了,又要弄新的。
李跃儿:对。因为我们给他介绍物质的时候,介绍的是一个不能供他去创造和发展的玩具。这个物质对他没有用的话,他就会拼命地要。就像孩子肚子饿了,你给他一块泡泡糖,他吃了以后还饿,就会再要更多的泡泡糖。
樊登:不顶饿。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们让孩子不要把老师叫老师,都叫名字。这是为什么?
李跃儿:因为对孩子来说,你只是老师的这个职业和你的岗位,还有你的年龄跟孩子是不一样的。从人格来说,你跟孩子是平等的。所以在芭学园,名字就是每个人的代号,你跟孩子是平等的。
当孩子叫你老师的时候,势必孩子从这么小就要低你一等。所以说在芭学园,我们就比较喜欢叫名字。但是你让孩子叫老师,他也不叫,他都叫名字。像我现在60岁了,从13年前,孩子就管我叫大李,现在家长和孩子还是管我叫大李。
而且在芭学园,人格是平等的,一个三岁的小孩可以在幼儿园门口质问我,这个幼儿园是你办的吗?他背着小书包,就那么一点点,像个布娃娃一样。我说,对呀,是我办的。我在想,他到底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呢?他说,你为什么收那么高的学费?
然后我好吃惊啊,我赶紧蹲下来,为了让他能看到我脸上的神情,因为孩子是用感受去交流的,不是语言。所以我说,你觉得芭学园的学费高吗?他说,都收了三块钱,还不高吗?
樊登:都收了三块钱。其实你们的学费还可以,我从大人的角度判断,觉得也不算贵。
李跃儿:中低档的。
樊登:这些现象我是在一部纪录片里面看到的。是我们北师大的一个博导张同道先生拍的《小人国》,那个片子成片有十几个小时,特别长。而且据说现在还跟踪了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的状况,到了初中高中以后。那么芭学园培养的孩子到了初高中以后,和其他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会有什么不一样?
李跃儿:是这样子的,《小人国》这个片子主要拍了当初进入我们幼儿园的七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比方说不会交友呀,控制别人,还有他们两个人老在一起,不跟别人在一起,就是类似这种,实际上就是在人格建构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
当然,我们不说这些孩子。芭学园到现在毕业了上千孩子了,芭学园毕业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芭学园为他们建构起来的适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生存的良好人格状态都在。
在前几年,有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到芭学园来考察,他们说芭学园教育是成功的,只给了一个元素,就是芭学园孩子有自我保护能力。这个自我保护能力体现在哪呢?体现在他们不容易受伤。
比方说芭学园第一批毕业的一个孩子,她是四岁来的,到六岁去上学,才两年的时间。她不容易受伤是什么概念呢?
这个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迟到了,她就当当当敲这个教室的门。因为芭学园讲究你进任何人的门,你必须敲门,这是首先的礼貌。那开门的时候你要看门后头有没有人,不要碰着人,这都是应该讲究的。
结果这个孩子当当当敲门,老师就让她进来了。一进来老师就训她说,你怎么搞的?第一天上学你就迟到了。你知道不知道上学不能迟到?
然后她就平静地看着老师,等老师说完话。这是我们给建构的,你要倾听别人,别人有话说,你要等着别人说完。她很平静地等老师说完话,然后说,请你不要这样跟我说话了。老师就吓傻了,哪有一个第一天上学的六岁孩子跟老师这么说话的?
然后说,我明天可以不迟到,我可以到你的办公室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芭学园,她出现了问题是要到园长办公室去解决的。那这个孩子就说,你觉得这有问题,我可以到你的办公室,跟你去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不要这样跟我说话。她就是这个概念,这老师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樊登:那老师没上过芭学园。
李跃儿:对,老师没上过芭学园。然后老师就说,坐下吧,这孩子就坐下了。结果这个孩子就特别活跃,上课的时候举手说,老师,你这个地方讲错了,不是这样的。然后这个老师就觉得她扰乱了课堂纪律。有一天就让她站在讲台上,并且到放学之前,给她妈妈打了个电话,说今天把你孩子叫到讲台上了。
在我们成人看来,被叫到讲台上,而且是一个女孩,那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情。妈妈都焦虑得不行了。妈妈首先担心站在讲台上对这个孩子心理的伤害。因为在芭学园都非常讲究心理的保护,人格完善的建构,再一个是艺术的熏染,这三个部分是芭学园的三大板块。
结果放学了,就问她说,你今天发生什么事情了?没有,挺高兴的,也完全没有受伤的样子。妈妈说,老师是不是对你有什么特殊的一些对待?哇,老师可好了,老师让我站在最前面,能看到全班的同学。你看,她就不受伤。
最后站在前头,她老惹得全班都笑。然后老师没办法,发现罚到讲台上更糟糕,就让她坐在下面去。
樊登: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很多书里面提到的“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真的搭建起来这么一个东西以后,这个人是很难受伤的,确实是这样。
李跃儿:现在最大的孩子上高一了,他们还是这样的特质。不过他们更加智慧,在社会环境中,更加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能够去利于大家。
樊登:大李老师写了很多书,非常勤奋,据说现在已经出版了七本书了。今天我们来讲的是这本《关键期关键帮助》。首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关键期?
李跃儿:这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必须了解的。
因为你种一棵菜,你还有次第,对不对?先下种子,出来小芽的时候怎么对待,快要开花的时候怎么对待,结了果以后怎么对待。任何世界万物都会有它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规律性。这个规律里头包括它的特质,它需要的帮助和它的阶段性。万物都有成长的阶段性。
那人也有他的成长阶段的。人类从出生到六岁是精神的胚胎时期。人是有两个胚胎的动物,第一个胚胎是精子和卵子相碰的那一瞬间,形成了一个物质身体。当一个婴儿离开母亲的身体的时候,其实他还没有成为一个人,他只是一个人的胚芽。
但是我们光看到生出来一个小宝宝,小肉胳膊、小肉腿那么可爱,其实这个物质身体里头蕴藏着一个供精神发展的进化过程,就跟一个受精卵是一样的。那么儿童的小物质身体其实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体,因为人类的精神必须带有他的民族、家族和文化特质、家族的生活习惯,这就是人类的精神内涵。如果没有这个环境,没有这些营养,他这个精神就是不能成立的。
所以人类的精神胚胎是在母亲的体外去完成的形成期。咱们一定要知道,形成期就是从没有到有的这个过程。人类的精神的这个人要经历六年才能够诞生,到六岁的时候,精神的那个人就诞生了。
诞生了以后,精神的那个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立场、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行动模式,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所有方面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在六岁是分阶段去发展的。
那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发展某一个特殊的功能,我们管这个发展某一个特殊功能的时期叫作某一个关键期。
樊登:第一个关键期是从零岁到一岁。
李跃儿:应该是刚一出生就是第一个关键期,我们叫安全关键期,也叫秩序关键期。因为儿童以前是在一个水的世界里头摇摇晃晃,从来也不平静的、噪音很大的世界,突然经历了一个苦难,来到人的世界。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那么儿童势必会恐惧。
就像有直升飞机把我们吊着突然扔到乌干达,你听说乌干达有食人族,如果把你扔下去,一群黑人围着你跳舞,那你不知道他要把你切了,大家吃了还是怎么样。
樊登:也说不定是贵宾。
李跃儿:当然都不知道,但是你听说的这个经验会支持你害怕。这个时候你发现李跃儿站在远处,呲着牙在那笑,那你会什么呀?马上心就放在肚子里,知道他们是欢迎你的,不会把你吃了。那么远处站的这个李跃儿就是安全参照点。
所以说,婴儿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关键期其实是关于安全的,我们叫作秩序的敏感期。那这个时期,婴儿就是要有以前在妈妈肚子里的经验,要有这个参照点的支持,我们叫体外孕期,6到8周,要跟妈妈生活在一起。跟妈妈的身体在一起,闻到妈妈的味道,听到妈妈的心跳、声音,感到妈妈的气息,这样会让他觉得是安全的。
第二个,当他能看到周围的环境以后,他就把周围的环境完整地记忆下来,铭刻在大脑皮层中,作为他可安全的参照点。那么这个环境就是他的窝了。就像所有的小动物都首先要信任自己的窝,因为妈妈一定会把窝建在非常安全的地方,像小猫、小狗都是这样子。
当这个窝里边,比方说,他出生的时候这几个灯就在这儿,如果他到了一个月两个月的时候,你把这个灯给撤了,他就会哭,就会焦虑,因为他不认识这个窝了。他会刻板地记忆环境中所有元素的位置和排列,以及这个完整的形象。
樊登:这个时候大概能持续多长时间?
李跃儿:大约是两个月吧。
樊登:两个月的时间,要让他足够安全,哭了要抱他。
李跃儿:对。但是这个秩序敏感有的延续到一岁多以后,有的到两岁还有。如果养好了,很快就过去了,养不好,他就会持续得很长。像自闭症,他就会持续得更长。
樊登:我听说过,有的孩子在小时候跟母亲的链接没有建立好,他可能这一辈子跟别人的链接都会有问题。
李跃儿:如果跟母亲没链接好,他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安全,安全感没有建立好,他会用他一生发展的力量和生活的力量以及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智慧去寻求安全感,他做的所有事情都为了安全感。
这是很可怕的。他不能确定他是建设性的,可能很多都是破坏性的。像贪官,贪这点钱就够花了,但是还是拼命地要那么多,最后把命送了。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安全感,他一直要拿。
所以我们会发现,如果儿童早期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好的话,这六年用来去建构人类精神其他方面的时间和心理都拿来寻求安全感。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他非常黏妈妈。本来跟妈妈在一起,还在哭,妈妈你别走,妈妈你别走,这就是安全感没有建立好的孩子。
樊登:还有就是妈妈爸爸晚上回来晚的时候,孩子就不停地打电话,在电话那边哭,怎么还不回来。我见过很多这样的。
李跃儿:对。当然,这个也是属于两种情况,还不能是安全感没建构好。
儿童的第一依恋人一定是父母,如果父母在的话,他就不会要任何人。那么如果说父母跟他的互相依恋关系建构得比较牢固,那么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会很难受。如果妈妈没有按点回来,破坏了他这个秩序,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安全的需求的话,他就会焦虑。这是正常的,反而这种安全依恋是一个非常好的安全依恋,我们叫作安全依恋。
如果是回避型依恋,妈妈回来了,他也不管,也不理,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他都没哭,直接冲进去就拿着玩具去玩。这样的孩子我们就害怕了,就比较担心了。
樊登:就是有一定的分离焦虑是好的现象。
李跃儿:有一定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
樊登:但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分离焦虑会闹到特别严重了,就是父母都觉得没办法?
李跃儿:一般就是养育环境过于单一。只有家里这几个人,家里这个环境比较单一。领到院子玩也是自己玩,很少有跟其他孩子冲撞、抢玩具、耳鬓厮磨这样的机会。
那这个孩子只要离开家族的人和家族环境就会焦虑。如果这样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你想想,完全是跟其他人在一起,没有家人作为背景支持,他焦虑的时间就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