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记忆错觉》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我是徐英瑾。今天我和大家要读的这本书,题目叫《记忆错觉》。
今天我们恰恰是碰到一个记忆力不够用的时代。我们比古人更痛苦,虽然古人也需要记忆力。咱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过载。
一打开手机,你连手机微信上谁是谁都分不清楚。有时候你在微信上想给某一个人发一个消息,但是忘记把他的备注名改过来了,结果就会在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名字里面踌躇大概10分钟。
怎么样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里面管理我们的记忆资源、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呢?这需要我们对于自己的记忆架构是如何运作的,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作者叫茱莉亚·肖,她的这本书囊括了现在世界上对于记忆问题研究的种种比较前沿的理论,可以说是一册在手,记忆不愁。
我自己把这本书的介绍分成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我也都拿出了一个观点,一个主题词。
第一个观点是什么?我们的记忆,特别是自传体的记忆,其实是我们心智重构的产物。重构就是指重新架构,重新构造的意思。
第二个观点就是,我们个体的记忆的构成,集体的思想塑造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换言之,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我们周遭的环境是怎么认识我们自己的,尤其你身边的那些人,朋友圈是怎么认识你的?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问题了,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经常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第三个问题就要站在记忆和联想的关系这个角度的基础上去讨论,我们为什么经常把事情记错?
第四个部分,也就是我们怎么样利用现代心理学、认知科学的成果来强化自己的记忆?强化记忆的诀窍是什么?
一 记忆类型:当说某人记忆力好时,我们在说什么?
其实记忆,可以类比于体育。你说张三体育好,他到底是跑得好,是跳得好,还是游得好呢?有些人他游得好,跑不好,有些人跳得高,但是跳不远。记忆也是这样,它有方方面面。
首先,要提到的记忆类型,就是所谓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娱乐的时候的记忆就不叫(工作记忆)了,而是指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之内的记忆。比如,你花3分钟做一件事情,把3分钟以内的这些事情全部记清楚的这种记忆能力。
为什么要用“工作”这个词呢?因为在英文里面work和working不仅仅是指职业上的工作,比如有一个词叫it works,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奏效,行得通,所以work这个词在英文里面的含义非常宽广,中文直接把它翻过来多多少少是有点生硬了。
那所谓工作记忆好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你在三四五分钟之内的记忆要hold得住。比如我在酒会上给你介绍两三位朋友,给你介绍了他们的名字、国籍、职业,结果三五分钟之内你前说后忘,那你的工作记忆就完了。这就是所谓的工作记忆。
接下来的记忆类型,就是所谓的长期记忆了。长期记忆指保存时间能够比较长的记忆。
比如这个酒会已经过了5天了,我再问酒会上认识的那个巴西的朋友,你还记得是哪个公司的吗?你说,“好像是有一个巴西的朋友,他是哪个公司的我忘了”,那就麻烦了。你的工作记忆也许没问题,因为你在三五分钟之内记住了。但是如果这是个很重要的客户,你几天以后忘掉了,老板就对你不满意了,你的长期记忆有问题了。
请注意,长期记忆是一个大帽子,下面有很多很多的小类型。
比如有一种从属于长期记忆的记忆,我们叫情境记忆或者叫情节记忆。这也就是想起来这件事是有情节的,是能够展开的。请注意,不是所有的长期记忆都有情节的,我现在告诉你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是什么,你展现出来就是个数学公式而已,数学的公式更多的是叫语义记忆。那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不一定和情境相关。
比如,你同样讲一个历史故事,如果是一个抽象的,像《春秋》《左传》那种写法的非常短的一句话,那就是个语义记忆;如果你点击右边就会有看到一个小的动画,里面有个小公仔跳来跳去:我叫宋襄公,我就是仁义,我就不打你。这就变成一个情境性的东西了。
情境性记忆对于激活记忆的帮助会更大。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主张在教育里面,要更多地引入多媒体的方法来增加记忆效果的道理。
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长期记忆是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你成长经历的记忆,所以它对于人格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词我要解释,就是所谓的元记忆。这个元是什么?元就是表示从根基上来考虑问题。那么什么叫元记忆?我们对于自己的记忆能力的根基的评估叫元记忆。
比如一个人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他非常自信,他知道自己能够一目十行地把很多内容全部记住,这就是一种元记忆评估:我记忆力好。所以他在从事有些工作的时候,他就能更加自信。有一些人他的记忆力就很差,他就知道他需要一些辅助。对于自己元记忆能力的评估,也能够导致你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不同的策略。
二 你的记忆很可能被重构了
首先,我们就来讲第一个观点:我们的记忆,特别是自传体记忆,有可能是掺杂了大量的主观的重构的。
大家可能都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前一两年挺火的,叫《我的前半生》。如果人到中年,要把自己的前半生回忆一下,你说的这个事就是自传体记忆了。
那么关于记忆的错误性,为什么要从自传体记忆开始说呢?那是因为很多人会误认为自传体记忆相对可靠。老公和老婆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是在网上认识的,还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大家说如果这些事情大家都搞不清的话,那我们的人生的基础就太脆弱了。但肖博士要告诉我们,就连自传体记忆,就是对于我们的人生经历的记忆,可能也不太靠谱。
大致了解过一点弗洛伊德思想皮毛的人,可能都记得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法,就是试图要把所谓的病患的潜意识给激发出来。那么这和自传体记忆有什么关系呢?
弗洛伊德还有个很有趣的观点:一个人的一个性格的养成,和他孩童时候所接受的刺激和暗示特别有关系。所以孩童时候如果受到了某些抑制和创伤,他以后的人生就会体现对于这样一种抑制和创伤的某种反作用力,或者是某种报复。
因此,一个合格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诊疗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问答,把这个患者内心中潜意识所隐藏的童年小秘密给揭发出来。让他说出来了,事情就好办了。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思路。
但是茱莉亚·肖会告诉你这整套思路是有严重的科学上的谬误的。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观点,现在很多科学家都这么说。为什么?
大家想想看,当弗洛伊德式的医生在和病患进行讨论的时候,因为他的理论已经先验地预设了这个病患小时候是受过创伤的,所以他心理有问题。所以他就会用一些词项来引诱你:小时候是不是被谁伤害过了、迫害过了?
你要知道我们人类的记忆是会根据外部得到的这个信息进行重组的,你第一次听到这个信息,当然会非常地拒斥它,我小时候很阳光很快乐,不要乱讲好不好。但是这样持续地说,一周说,两周说,每周说3次,说个52周,一年以后我的潜意识就会想:可能医生说的是对的。
于是我们的记忆系统就开始编造故事,编着编着就编得和弗洛伊德医生想的差不多了:小时候我真的被侵犯过,我真的被破坏过,我现在需要释放。你看,弗洛伊德就记下来了,我所有的治疗在一年以后获得了成功。
但是这种过程是什么呢?今天的心理学家就认为,是医生用他的想法重塑了病患的记忆,然后,把这个被重塑过的病患记忆当成是真实的记忆来进行处理,反过来又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这种论证的方法就是一个循环论证,在科学上是没有效力的。
01 童年记忆错觉与童年期失忆
而且现在有很多的科学研究都在证明这一点:我们如果要对非常早年的记忆进行提取的话,在生理学上和心理学上都是不可能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的术语叫童年期失忆,失忆就是失去记忆。我们在做小baby(婴儿)的时候,当时是有记忆力的,但它持续不到以后的成年,你记不住。
我们要说小朋友失忆,不是说小朋友没有工作记忆,而是说小朋友他的长期记忆不足以让他对前几天的记忆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加工。即使有一些孩子能够提取几天前的记忆,现在的研究基本上也认为,这样的记忆是很难不借助其他的手段维持到自己成年。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