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可怕的盲从》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刘蔚涛。
今天为大家解读一本很有意思也稍微有点沉重的书,叫作《可怕的盲从》。为什么说它有一点沉重?是因为它是以“可怕”这个词作为开端的。
我们常说,一本好书解决一个问题,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它解决的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比较智慧地对一个权威好像不太对甚至错误的命令说“不”。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名护士,你正在跟一个医生抢救一位病人。这时候医生选择了一种你认为不合适的治疗药物,让你去给病人输液,这个时候你是服从还是不服从?如果你不服从,那么你除了生硬拒绝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选择呢?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本书是怎么教我们说“不”的。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叫作艾拉·夏勒夫。
[艾拉·夏勒夫]
- 领导力专家;
- 国际领导力协会的理事长;
- 《哈佛商业评论》评选出来的追随力领域的拓荒者;
- 被《卓越领导》评为百位“领导力最佳人才”之一。
同时,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也为这本书作序推荐。樊登读书的朋友应该对津巴多不陌生,我们在很多的场合都听樊登老师引用过津巴多的一些话,或者是他的一些理念。
一、盲从是如何产生的
这本《可怕的盲从》,副标题叫作“习惯如何左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说到习惯,我们接触过很多书,这些书是教我们怎么样用刻意练习,用一万小时时间,去养成一些自己的好习惯,让我们能够更有效率。但是为什么习惯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可怕的盲从呢?是因为如果我们的某一种习惯,比如说服从,是我们不经意间,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和生活当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而这种习惯可能在我们潜意识当中,让我们第一反应是服从权威的命令,那么这种服从在很多时候,就有可能转化成为盲从。
01 认识盲从
什么叫作盲从?就是盲目地服从。什么叫盲目地服从呢?就是当我看到一个命令或者要求,没有加以辨别、判断就直接服从、执行,这个时候就叫作盲目地服从。
大家可能会说:“我没有这个习惯,别人给我要求和命令的时候,我肯定是会想一想这东西靠不靠谱,不靠谱我不会去做的。”但是!大家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断,大家也不要低估习惯对我们的影响。
服从的习惯,是一种进化性适应。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在整个人类的演进过程中,服从的人比不服从的人可能要活得更好,或者发展得更顺利,所以我们现在会被服从的习惯不停影响着。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诈骗电话里骗子扮演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都是一些有权威背景的人。说自己是法院的,告诉你有一张传票,或者说自己是警察,告诉你你涉嫌洗钱。
骗老人买理财产品的事件,经常发生在银行附近,他们甚至就扮演成银行的职员,因为这样的人可信度高,所以更容易欺骗别人。
我们再来看一看,在历史上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二战结束后,国际法庭对于二战当中的战犯(德国纳粹)进行了审判,地点在纽伦堡。纽伦堡当时有一串审判原则,与我们所说的盲从的习惯相关的,是纽伦堡原则四。
纽伦堡原则四是这么说的:“依据政府或其上级命令行事的人,假如他能够进行道德选择的话,不能免除其国际法上的责任。”什么意思?就是“我只是服从命令”“这是上级要求我做的”或者“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脱罪的原因。
我们也都看过很多关于二战的影片和文学作品,例如《辛德勒的名单》。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德国纳粹比拼的是杀人效率。我相信在和平年代,或者脱离了当时的背景,这些人也能表现得像正常人一样,这些人在讨论这些事的时候,可能也会觉得这是毁灭人性的事,不应该是大家去做的事。可是,为什么在那个环境下,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一些有良知的人也会去遵从这样惨无人道的命令去行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