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狡猾的情感》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魏知超。
今天我会为你解读《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来看待“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觉得情感是理性的障碍,一旦意气用事,就没法理性决策了,“冲动是魔鬼”。 但《狡猾的情感》这本书用非常雄辩的论据说明,其实很多时候情感的介入反而会让我们的行动更明智、更理性。
情感是很“狡猾”的,乍一看冒冒失失的,鲁莽得很,但实际上暗藏“心机”,会在不知不觉中帮我们赢得一些有利于自己生存繁衍的利益。 就像书的副标题说的,愤怒、嫉妒等等这些听起来消极、负面、很碍事的情绪,其实很多时候反而会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行动和决策。冲动有的时候非但不是魔鬼,反而可能是天使。
这是非常反直觉的结论,但也是一种非常有洞察力的见解,能帮我们打开认识情感与决策心理的全新视野。
这个全新的视野至少会从两个方面提升我们的认知:
首先,在理解人的情感、情绪这方面,传统观念一般都把情感区分成积极还是消极,然后教你怎么消除负面情感,放大积极情感,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情感并不能简单地区分好坏,而是要分清在具体情况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优势。
猫是黑是白其实不重要,能抓住老鼠就行。而且,这种视角也把情绪与行动、决策联系了起来,它打破了那种“要明智决策,就得抛开情感”的老观念,我们会从书里学到在哪些情况下,适当的情绪反而会优化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第二,《狡猾的情感》这本书里引用了大量的进化论与博弈论知识来理解情感和决策。作者的思维层次非常高,知识也很跨界,跟着作者一起思绪飞扬,非常长见识,能极大地拓宽我们看待一些心理学问题的思路。
作者埃亚尔·温特(Eyal Winter)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的主任,是一位跨越经济学和心理学这两个领域的学术大咖。
一方面,温特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很善于用博弈论这样的数学工具来研究人的决策行为,这其实是经济学家常用的研究手段。温特跟很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情都很好,并且有学术合作。
另一面,温特也兼具进化论、心理学这些学科的视角。这种跨学科综合的特点在书里有很多体现,看着温特在书里旁征博引,非常过瘾。当然,这种跨界视角增加了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尤其是博弈论方面的研究,涉及一定的逻辑和数学,但我的解读会尽可能简化这些研究的细节,帮助你从原理的、原则性的层面更轻松地理解这些研究的含义。
那我们下面就进入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一、理性的情感
情感到底“狡猾”在哪里呢?它是怎么帮我们做出更明智的行动和决策的呢?
咱们先从作者埃亚尔·温特在书的一开头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开始说起。 有一回,温特去美国出差,酒店坐落在海边的悬崖上。那天傍晚,温特靠在阳台栏杆上,一边欣赏海上的落日美景,一边思念起远在天边的妻子,为自己离家万里感到有点气恼。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到靠着的栏杆晃了一下。刹那间,他的感伤之情被强烈的恐惧取代,吓得立即往后退,离开了栏杆。这一瞬间的恐惧很可能救了他一命。然后紧接着,结合之前的思念之情与这会儿的后怕,温特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更和睦的夫妻关系,自己以后要减少出差的时间。
先是“迅速离开栏杆”,然后要“多陪伴妻子”,温特在这里接连做了两个决策。而这两个决策,都是由情感直接推动的。
在这里,我们很明显地看到,情感并不是决策的阻碍,反而是一种协助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机制。如果没有感到恐惧,温特就可能继续把身体探出去,摔得粉身碎骨;如果没有对妻子的依恋之情和没能陪在她身边的悔恨之情,那他可能日后会继续疏远太太,落入更糟糕的境况。
温特就此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他把这种能帮人做出正确行为和决策、给人们带来正面收益的情感,叫作“理性的情感”。
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在我们一般观念里,理性和情感是相互矛盾的。所谓理性,就是那种慢条斯理的深思熟虑。仔细思考各种可能之后做决定,那才叫理性。但情感的特点恰恰就是不经过深思熟虑。恐惧也好,悔恨也好,它们都是一下子就从心底自然涌出来的,是种直觉反应。
在“欠缺慢条斯理的思考”这个意义上,所有情感都是冲动的,的确没有任何理性可言。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看待“理性”的角度,那就是看“结果”,看实际获得的收益。一个行为、一个决策,不管产生过程是不是深思熟虑,只要从结果上看,我们因为它获益了,那这个行为、这个决策,就是理性的。 书名里的这个“狡猾的情感”,在书里指的就是这种从结果上看能够给人带来正面收益的理性情感。
如果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当我们说一个行为能为我们带来正面收益,这个正面收益归根结底指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