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西方美术史话》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今天的书我强烈建议大家看视频,这本书的名字叫作《西方美术史话》。因为我不是美术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们请到了这本书的助讲人——著名的画家慕容引刀先生,欢迎您!
慕容引刀:您好!
樊登:慕容老师因为是学画画的科班出身的,而且深入研究过西方美术史,他在听说我们选了这本书以后,说这本书选得很准。
慕容引刀:对,非常好。
樊登:为什么呢?
慕容引刀:因为首先一听到这本书的名字——《西方美术史话》,你就吓住了,觉得有一大堆的人名,巴洛克、洛可可……你是记不住的,对吧?
樊登:对。
慕容引刀:这本书讲得非常通俗。一方面,它不会让你觉得完全是学术性的、完全是无法理解的;另一方面,它又很正,并不是讲了一大堆的八卦给你听,让你听完发现心里没有一个脉络,不知道西方美术史是怎么回事。这本书不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就特别好了。
樊登:这本书的作者迟轲先生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去世了。这本书被再版了无数次,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最初的版本,是一个薄薄的黑白印刷的小册子,里边的画都看不清楚,但是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喜欢美术史的文艺青年。
慕容引刀:没错。
樊登:那为什么要给大家讲一本关于美术史的书呢?这是来自我个人的一个痛点。我可能跟大部分的理工男一样,对于美术,就知道比如毕加索、梵高、达·芬奇,了不起知道杜尚、塞尚这样的人,我能说出名字的就这么几个人。
但是一旦走到国外去逛美术馆,导游充满敬意地跟你讲,说这是提香的画,提香是怎么回事;说这是雷诺阿的画,雷诺阿是怎么回事;这是波提切利……我就懵了,就会觉得自己好糟糕,怎么一点都不懂?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乏了很多的趣味,因为我没法体会那些画的美好,也不知道西方美术史发展的脉络,在心中就会造成一个空缺。当我把这本书整个读完了以后,我觉得这个空缺被弥补上了。
慕容引刀:没错,整个脉络就清晰了。
樊登:如果让您来介绍《西方美术史话》的话,您会跟这个作者一样,先从岩洞的壁画开始讲起吗?
慕容引刀:会,一定会是这样。
樊登:为什么岩洞里的原始人画的画很重要呢?
慕容引刀:我觉得读这本书得有一个态度。你需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一个对绘画一无所知,但是充满了好奇的小孩。当我们大人看到岩洞壁画,可能都看不懂那个是什么的时候,小孩就能懂,因为他觉得那是他自己的表现方式。幼稚的线条、稚嫩的造型,小孩一看就懂了。
樊登:比如他会看懂这是牛、这是狗。
慕容引刀:对,他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所以我们需要以这样的一个心态去看整个西方美术史。就像一个小孩子学画一样,从不会画画,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然后觉得技巧不够了,要更多地表现自我了;最后又返璞归真,觉得还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最打动我。我觉得整个西方美术史跟小孩的成长是一个脉络的,所以我们可以按这个脉络去理解它。我们不懂美术史,难道还不懂一个人吗?
樊登:如果说岩洞壁画是属于原始人的蒙昧状态的创作,那到了文明时代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埃及。迟轲先生说:“古埃及最大的艺术是关于来世的艺术。”这里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可能是斯芬克斯雕塑——狮身人面像。那么欣赏古埃及的这些艺术作品有什么重点需要关注的吗?
《斯芬克斯》
慕容引刀:我觉得古埃及的重点就两个字——来世。整个古埃及社会其实都在倡导我们来世可以如何,所以它的整个艺术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樊登:我在大英博物馆里面见过古埃及的展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古埃及的雕塑跟古希腊的雕塑是完全不一样的。迟轲先生讲,所有古埃及的雕塑都是正面的,全部都是一本正经的,这个人高高大大地站在那儿;但是古希腊的雕塑开始有曲线了,人就开始有侧面了,就开始有各种婀娜的姿态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界呢?
慕容引刀:古埃及那会儿,其实它不是真的按照肉眼所见来创作的,不是我们看到什么,就把它还原出来。而是按照它应该有的那个样子去创作,就是说按照我们应该要如何的样子去创作。我觉得人类的艺术史上,或者说造型艺术史上,作品大致就在这么两种风格间来回摆动:一端叫作应该的、理想的,另一端就是本来的、真实的。那一端如果做得过头了,我们就会回到这一端来,这一端存疑了很久的时间之后,又会往另一端去,就是两端来回在摆动。
那么古埃及的时候就刚好强调,人就得是正面的,人就是为了显示他的神性,显示他来世的那些想象、幻想的东西,所以古埃及的雕塑都是正面的。可是到了古希腊,就开始强调,真人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生动、要婀娜、要有衣带、有纹理、有肌肉、有结构……什么都要有,看上去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樊登:这个可能跟两个社会的社会形态是有关系的。
慕容引刀:对,巨大差异。
樊登:我们请赵林老师讲过《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古希腊是一个相当知足的社会,它不追求来世,也不追求未来,它就追求现在。古希腊人会觉得,今天晚上有鱼可以吃、有葡萄酒可以喝,就很美好了。
但到了古希腊以后,你马上发现,艺术的风格变化了,这时候就叫作爱琴文化。如果要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可能就是公元前4世纪的《米洛的维纳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断臂维纳斯”。
慕容引刀:那个时候你能看到她身上的衣纹,这些都能够展现得栩栩如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