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绝非偶然》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魏知超。今天我会为你解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的自传《绝非偶然》。
阿伦森是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的泰斗,他是美国心理协会成立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杰出研究奖的心理学家,一生中做出过数十项非常颠覆常识、发人深省的重要科学发现。樊登老师解读过的《社会性动物》那本书就是阿伦森的作品,你可能有印象。对于人的社会行为,阿伦森在那本书里提出过很多见解,他的很多研究发现如今都已经载入各种心理学教科书了。
而《绝非偶然》这本书巧妙地把一位杰出科学家个人的成长奋斗史、社会心理学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史这三个层面融为一体。它既是一本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传记,也是一本深入了解认知失调、偏见等等这些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的科普读物,同时还是一本充分展现心理学家奇思妙想的科学思维书。
阿伦森在书的开头先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靠的到底是一些偶然的因素,比如好运气,还是靠一些“绝非偶然”的因素呢?从《绝非偶然》这个书名就可以看出来,阿伦森认可的是后者:成功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中要有某一些始终坚持贯彻、一以贯之的信念。靠着这些,我们才会在人生的各种关键时刻里坚持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选择。
我读完整本书之后,觉得有这么两种信念,是阿伦森贯彻一生,始终没有动摇的:一是科学精神,阿伦森从不迷信权威,也不轻信各种思想,而是坚持用科学的证据证明问题;二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阿伦森一生遭遇过不少风波,但他却始终坚信即便抓到一手烂牌,也要尽力把它打好,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帮助他跨过了人生的种种坎坷。
我想,就是这两种贯彻一生的信念,帮助阿伦森取得了那么多绝非偶然的成就。
那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阿伦森到底经历了什么,最后才得出了“绝非偶然”这样的感悟。
成长的历程
埃利奥特·阿伦森,1932年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家庭里,是家中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阿伦森出生的年代正好赶上了经济大萧条,他们家本来靠着父亲经营小店的收入,生活过得不错。但在大萧条期间,父亲放任顾客赊账,结果阿伦森3岁那年,小店就倒闭了。加上阿伦森父亲很爱赌博,很快就变得一贫如洗,此后一家人靠父亲打工挣取微薄的薪水度日,生活变得非常清苦。三岁的阿伦森就经常得跟着妈妈到几个街区之外排队领面包。家庭生活从此也再无安宁,餐桌就是父母的战场,他们常常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
这就是阿伦森原生家庭的状况,境况挺凄惨的。那阿伦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阿伦森其实从小就非常聪明,但性格很腼腆,很内向。有一回老师罚抄,阿伦森写到一半铅笔尖断了,他吓得根本不敢问老师是不是可以削铅笔,绝望之中居然把铅笔放在嘴里想把笔头咬出来。老师发现后以为阿伦森是故意咬断笔头气他,把他臭骂了一顿,阿伦森居然也不敢辩解。
由于阿伦森总是表现得这么木讷,他在家里长辈和学校老师眼中很不受待见。尤其是跟魅力四射的哥哥相比,阿伦森就更是相形见绌了。哥哥贾森比阿伦森大三岁,长得高大强壮,性格外向又有领导力,是家里和学校里的明星人物,长辈和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看好他。在光彩四射的哥哥面前,阿伦森就显得更像是个书呆子了。阿伦森虽然有时也会为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而感到苦恼,但兄弟俩的关系其实出奇亲密。当时他们所住的街区里,有些小流氓专找阿伦森这样的犹太小孩欺负,木讷的阿伦森经常成为他们的目标。结果每次都是哥哥贾森挺身而出,帮他打跑那些小流氓。
哥哥贾森不但是个“护弟狂魔”,而且还是家里唯一一个真正认识到弟弟很有才华的人。阿伦森写到:“我18岁以前,贾森是家里唯一认为我聪明能干、潜力无穷的人。他并没有因为一些相反的证据而改变对我的评价。他告诉我要苦中作乐,学会感受快乐是最重要的。他告诫我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能过于自恋。他还向我展示自嘲很有趣,幽默无处不在。”
有一回,贾森借着教阿伦森打牌的机会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他说:“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哥哥贾森在阿伦森心中种下了第一颗种子,让这种“即使抓到烂牌也要尽力打好”的人生态度在他心中慢慢发芽。
与亲密无间的哥哥相比,阿伦森与父亲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隔阂了。阿伦森说自己少年时脑海中常浮现出一个画面:自己与父亲一边散步,一边亲密地交谈某些重要话题。但实际上,父子俩基本没有过任何交心的谈话。阿伦森说:“……我为什么从不打听父亲的人生经历?答案很简单,我认为父亲对我并不上心,我觉得自己总令他失望。”
在家里,阿伦森的父亲是专门唱黑脸的,阿伦森每次犯一点小错就对他发火。但其实父亲对阿伦森是非常有感情的,有一回,阿伦森打篮球摔了一跤,晚上半夜醒来后头痛欲裂,想说话却只能发出吚吚呜呜的声音,阿伦森自己倒不怎么害怕,可是父母脸上恐惧的表情却吓到他了。阿伦森看到父亲转向母亲,用悲痛的语调说:“我们失去孩子了。”好在后来检查发现阿伦森只是脑震荡,不久就恢复了。
阿伦森写道:“多年后,每每回忆起童年时代,思量着父亲是否爱我时,记忆中他悲痛的声音‘我们失去儿子了’就会在脑海中清晰地重现,总会令我安心。”父亲的爱总是这样的,藏在心里,一辈子也不会表达出来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