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断舍离这三个字出现了之后,山下英子老师已经把它从字面上的意思引申出去,变成了一种生活观念,又变成了一种生活美学。它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整个是有序的、连在一体的,我这个人和这张桌子、这支香、外面的树、花,还有宇宙、地球,全部都生生不息, 一起新陈代谢,然后来完成一个非常优美和谐的世界。
山下英子老师是这样践行的,很多跟随她的人也是这样践行的,所以他们给了大家很多小纸条,我们来温习一下这些小纸条,看他们把断舍离归纳为什么样的方法。
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头那些没有用的东西。但一定要记住,你的垃圾可能正是别人需要的宝贝,所以不要拿你的观点、你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离,就是舍弃掉自己对于物质的迷恋,脱离掉物欲。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断舍离的践行者们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会好的。
我就想起好多年前我有一次做节目,看到纽约时报的一个专栏作者,他就在讲,说他的女儿6岁,有一天这个小女孩就拿着她破碎的玩具熊,站在他的面前眼含泪水,问他说:“爸爸,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当年梁漱溟先生就是在苦苦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他(那个专栏作者)说他想了一下,然后就弯下腰来,看着女儿的眼睛,这是一个平等对话的姿态。他说:“我看着女儿纯净的眼睛,告诉她,这个世界会好的。”
这是一个发愿吗?当然是。但是愿望的力量是巨大的,从那一天起,他就认为,他要积极地参与很多社会公共事件,比如说不可以虐童,比如说怎么样保护那些受到性侵犯的人,比如说怎么样能让那些贫困的孩子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怎么样让我们的空气不受污染,怎么能减少自己对于垃圾的产出,他变成了一个对于自己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极度自律的人。
只有每一个人都变得更美好一点,这个世界才也会变得好一点。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发下的那个宏大的愿望,它离我们并不远,它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事情开始的。哪怕今天说由于感冒,我不要浪费那么多的纸巾,我用一条手帕,然后可循环使用,这些都是好的。
当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想,断舍离究竟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应该怎么出现,其实应该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的,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山下英子。那我对断舍离的理解,现在就已经往前又延伸了一步。
其实我有一点是不大同意山下英子老师的,那就是我一直在想,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断舍离吗?不见得哦。要知道,山下英子老师是在50岁的时候才写出了这本书,那么20岁的时候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和你、我一样,都是要买买买的,都是喜欢吃很多东西的,吃一个冰激凌还不够,还要一个双球的。
到她30岁的时候,她又发生了变化,到她50岁的时候,她认为应该舍弃掉那些不必要的占有,让自己变得更亲近。所以每一个年纪对于这个词,都有不太相同的理解。那么首先要接受自己的生命状态,有欲望不是坏事,但是欲望随着年纪的变化,它应该生长出来,变得更高级。
这个高级是什么呢?对我来讲,断舍离这三个字就延展了一步。断就是清理,让我们过上节制的、优美的、自律的生活。那么舍呢?舍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智慧,但它很重要,叫作舍得。
你看,你把这两个字写出来,一个舍字,一个得字,不舍不得。可是这两个字偏偏可以连在一起,有没有像武侠小说里面那个毒药和解药,竟然是生长在一起的。所以有一些事情就是这么相辅相成,如果你不能舍,你就不能得。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一定玩过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把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列出来,如果列出5个词,那会是什么?
金钱、事业、爱情、家人、健康,就拿这5个词来做个示范。接下来,严酷的考验来了,我要你每一次划掉一个词。你来排个序,如果必须划掉一个词,第一个词是什么?
像我这种没有事业心的人,我先划掉事业,我觉得钱我还挺舍不得的。第二个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