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我是李蕾,看到有书友在问说最近讲书怎么都是音频了,没有视频吗?对的,从三月底到现在,我都处于居家隔离的状况,还没有恢复正常的工作,所以最近只能在家里面录音频,但是声音非常的诚实,如果我不再分心去关注我的脸,我的小动作,以及今天的头发和妆怎么样,反而觉得更加的放松和自然。所以希望我们能在声音里,跟那些经典的好书相见,也跟你遇见。
今天要讲的这本书,一想起来就让我觉得快乐,先给大家朗读一下它的开头: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湘西,还有白色的小塔,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狗,这个地方就是边城。
那1934年,沈从文就以这个地方的古渡口为原型,创作了文学名著《边城》,也让这个地方成了爱情圣地。
《边城》是讲爱与美的,首先是环境的美。那这个地方的现场是什么样呢?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一次连人带马大约可以载二十位,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只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就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则引手攀援那废缆,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
那这一段描写就让我们眼前有了画面感。那这种原始的摆渡方式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就叫拉拉渡。边城这个地方位于湖南湘西的小山城,那这里的这条江就叫清水江,江岸的两边,一边是重庆一边是湖南,那河的上游不远处就是贵州。所以就在这三省的交界处,有这么一块地,五六百个平方,从前因为非常的荒芜,谁都懒得去管它,大家叫它三不管。那这里居住着土家族、苗族,都是民风非常的彪悍和大胆。那有的时候,因为地界、用水、婚姻引发了纠纷,然后就聚集自己的族人,在这个三不管的地方展开械斗,如果打伤了或者打死了人,就双方自行处理,约好再次械斗的时间。
所以在过去,这个三不管地方发生了无数次械斗,那这里也常常出故事,这就是沈从文先生出生和长大的地方。那人们总是要来往的,山为屏障,水为阻隔,那么拉拉渡就是把三个不一样的省牵连了起来。那么这个渡船渡的是什么呢?各种各样的感情,各种各样的关系,把这个地方本来不相干的男男女女们牵连在了一起,就有了边城的故事。
故事开头就讲了,这里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和普通的家庭结构是非常不同的。那这个老人活了七十多年,从二十岁开始就在小溪边渡船,无论晴雨必然守在船头,往来的人不计其数,大多都会感念船夫的辛劳,总是要犒劳他。那有人在过了渡之后,就抓一把钱掷到船板上,那这位老人就把这些钱一一的拾起来,塞到那个人的手心里去,他就说:“我是吃着公家的口粮的,三斗米、七百钱足够了,谁要这个?”就这一句话沈从文先生就写出了,即便这个老人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但他是有尊严的,他不贪财,也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人生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那对这个老船夫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就是那个伴在他身边的女孩子,他唯一的亲人。就只是那个女孩子,她就是翠翠。
如果我们现在到湘西去旅行,去寻找《边城》里的茶峒镇,就发现它已经改了名字,就叫边城镇。这个渡口还在,水面上依然有一只渡船,船上有一个老船夫。如果坐在渡船上远远朝渡口对岸看去,就有沈从文亲笔题写的“边城”两个字。
老船夫吱呀吱呀地划着船,一定会带你去看清水江中的一个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