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这是真的吗》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这是真的吗》。这本书的副标题很有意思,叫“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曾经有一本大畅销书叫《乌合之众》,就是告诉我们人在群体中容易犯头脑发热的错误。那本书只是列举出了一些现象,但怎么能够具备深刻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减少自己成为乌合之众的风险,它却没有多讲。《这是真的吗》这本书把这件事讲得很清楚。
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是Critical Thinking For Sociologists(社会学家的批判性思维),所以读这本书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叫作学会使用批判性思维,第二个好处是可以了解社会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曾经讲过很多心理学的书、经济学的书、历史的书、哲学的书,但还真是很少讲社会学的书,所以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应该如何看待社会学家的工作。
首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个人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会怎样?这个作者总结得特别精炼:第一,耳根子软;第二,容易受伤。耳根子软是怎么回事呢?比如我们家的老人特别喜欢买电视购物里的东西,我们就觉得很奇怪,跟他说电视购物里有的东西你不能信。但是没办法,老人看到那个电视购物每天都播放着那些视频,比如哪种鞋子穿起来很舒服、对老人很好,他就买,买完回来一穿,就发现上当了,不管用,这就是耳根子软。耳根子软带来的问题就是容易受伤或者伤害别人,甚至有时候这种伤害来自你的愤怒。比如你被一篇文章挑唆,情绪爆发了,然后你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应该跟着一块儿去骂人,一块儿去伤害别人,这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带来的结果。
那么,什么叫批判性思维呢?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用证据评判断言的技能。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断言,什么叫断言?比如有人告诉你“抽烟不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一个断言,或者“上大学会使你的收入更高”,这都叫作断言。断言就是一个结论,有人告诉你这么一个结论,你需要怎么评判它们正确与否呢?要用证据来评判,而不是通过直觉、感受,或者这个人说话的表情和技巧。比如教育程度跟收入之间是不是有关系,你得去看相应的统计数据,结论确实是教育程度越高,相对地,收入也会越高。那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作者说教育程度和收入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是我们讲,“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读了那么多的书,是为了能够明辨是非,学会用证据来评判断言,而不是简单地凭自己的情绪来做判断。
书里讲,批判性思维有几个基本要素,包括根据、理据和结论。什么叫根据?根据就是一些事实,比如“外面下雨了”,这是一个事实,这个叫作根据。那么理据是什么呢?理据就是一些道理,比如“我们都不希望被淋湿”。理据其实是一个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外面下雨了,我们都不喜欢被淋湿,那么结论是什么呢?咱们不要出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论证的过程。有很多人在论证的时候,会直接忽略理据的部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大家认为理据是共识,比如“下雨了,咱别出门了”,我们就忽略了中间的这一步,也就是“我们不希望被淋湿”这个理据,因为我们默认大家都不希望被淋湿。但是事实上我们真的全都不希望被淋湿吗?如果你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话,是可以从理据的角度质疑的。比如有部电影叫《雨中曲》,那是很老的一部老电影,就讲了下了瓢泼大雨以后,电影的主人公在雨中跳舞。没有人规定了一定不能在雨中淋雨。这就是论证的三个部分:根据、理据、结论。这三个部分都是可以进行评判的。
批判性思维有难度上的差异。最容易的是针对那些你讨厌的人进行批判性思考,你跟这些人不是一个阵营,你看到他就不喜欢,所以对于他说的话,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质疑,要么质疑他的根据,要么质疑他的理据,当然最终是为了质疑他的结论。那比这个稍微难一点的是质疑那些你认可的人,比如我们有的书友会说:“樊老师,你讲的书我都特别喜欢,只要是你讲的我就相信。”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说,这不是我讲书的目的。我讲书的目的是希望你们都能学会批判性思维,我讲得不对的地方,你们也要指出不能这样讲。”这就是你难以对自己认可的人进行批判性思考,比如你的家里人、你喜欢的老师、朋友。难度最高的是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绝大多数人这一生中所吃的最大的亏,都是因为自己骗自己。就是自己有一个坚定的想法,然后一直认为它没有任何错误,不能够被质疑,甚至被别人质疑了,你还会生气。因此,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学会批判自己的思维。
与此相对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