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内容为《事实》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我们今天是在北京回龙观的樊登书店,为大家讲解我手中的这本《事实》。在讲这本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本书讲好。因为这本书能够促进世界和平,并且能够带来我们内心的平和。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本书,本书的作者是瑞典的一位国际医生。就是他在全世界各地,哪个地方爆发疾病,他就会去做志工、去做医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埃博拉病毒的疫区,去拯救非洲的患者。而他在整个全世界工作的过程当中,他发现了特别多偏见。
就是大部分的人的眼睛里边,好像装着一个滤镜一样,在看待整个世界的时候,失去了以事实为依据的思维方式。而他用了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以及数据统计,他的儿子和儿媳帮他,发明了一整套数据表达的方法。然后提出了,说怎么样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思考。你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用事实为依据进行思考,我们会减少特别多内心的焦虑。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
那为什么人们特别喜欢一分为二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人们只喜欢比较平均数。你比如说有一个数字说,女性的数学能力比男性的数学能力差,为什么平均算下来,女性的数学分比男性的数学分低。但是,如果你把这两张平均数对在一起,就重叠起来,你会发现,其实女性和男性的重叠部分才是最多的,只是有极端不一样的导致了平均数不同。但是我们会忽略掉重叠的那部分,我们会得出一个简单化的结论,会认为女性学数学不如男性,其实大部分的女性学数学跟男性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只看平均数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我们只喜欢比较极端情况。就是总是听到很多极端情况,拿极端情况进行比较。这时候你会有两分的这个方法。
第三个就是我们喜欢,只俯视不仰视。就是当你站在高楼上去看底下的人行道上走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个子差不多高,你能看出,1米8和1米6的区别吗?在高楼上你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当你站在第四级生活水平上,去看那些穷人的时候,看那些所谓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人的时候,你会觉得都很穷,看起来都很穷。实际上他们的差别很大。他们这里边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是1美元,还是4美元还是16美元,他的生活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因为我们缺乏用事实思考的习惯,所以我们会觉得说好穷好穷,这个世界真的变得越来越穷了,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在变好。这是第一个思维方式叫一分为二。我们今后不要一分为二,我们知道要有数据说话。
【对抗负面思维的方式】
所以那为什么我们大家会这么喜欢想到负面的问题呢?我们似乎觉得如果我们那么乐观,好像不太负责任,如果我们乐观好像这个世界,不需要你干什么事了一样,那么多紧张的事需要做。所以这个作者讲说,你要知道变好和放松不做事,不是一回事,我们知道它在变好。但是我们依然要努力地做事。因为全世界还有10亿人,吃不饱饭,全世界还有那么多的儿童没有上学,还有那么多童工。所以我们要干活。但是你得知道它在变好。
第二个对抗的方法就是我们要对,坏消息有思想准备。你看一听说飞机失事了,我们说“唉呀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飞机,飞机太危险了”。但实际上你要知道飞机失事,这新闻一定会有。因为全世界有大量的飞机,没有失事,没人报道。就是大概(2016年)4000万架次的飞机是消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每年有4000万架次的飞机是安全起飞着落的。然后你见哪个报纸登说,从北京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安全降落这样,没有这样的新闻。所以4000万架次的飞机消失了,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架一架,而这个数字放在那儿它的确是变得越来越安全的一个过程。
所以你要对坏消息,你要心中有准备。你要知道有坏消息这很正常,然后不要过分地美化历史,就是你见到很多老人聊天,会说唉呀过去好,家里边都不用锁门。没关系,你说那你就回去试试看,时光穿越,你愿意过过去的生活吗?扛煤气罐,每天去买煤,蜂窝煤一摞摞往家里边搬,你还记得那个生活吗?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蜂窝煤什么样,反正我是不愿意回去。这就是我们会过度地,美化我们过去的生活。导致我们以为,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
【小心情急生乱】
作者他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非洲,当地出现了一种怪病。然后那种怪病他没法判断到底是食物中毒还是传染病,就是又有点像食物中毒,但是也有很多人都有,会不会是传染病。
所以去跟那个市长谈,市长就很警惕。因为非洲经常会有这样的疫情,市长说要不要封路,问他要不要封路,他当时想了一下,他说最好是封上,最好封路。市长马上行动,把整个城市封路,全部封起来。
封起来了以后,有20个妇女小孩,当天要到另外一个城市赶集,去卖她们采集的那些东西。因为她们都是靠,每天卖这个东西赚钱的要养活自己,要去卖这个东西,结果封路了。封路了以后,公交车就不让开了,走不过去,太远了。刚好有一个小船要开到那边去,要开到那边去办事,这20多个妇女小孩,就挤上了那艘小船去,结果在路上翻船了,都死了。
然后当这个大夫走到路边,看到躺了那么多的妇女儿童死在那儿,他问怎么回事,说因为封路,他们去不了,所以他们坐船去。结果遇到了风浪都死了,他当时难过透了,然后后来事实也证明,那个病并不是一个传染病,只是食物中毒。他说我太草率,就是我根本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事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我没有想过,交通对这个城市的人这么重要,我就轻易地跟市长说,那不行就封路。
所以你可以想象,我们今天生活当中大量的决策,有多少是情急生乱做出来的。就是根本没有做过细致的考虑。而他后来,在他年长以后,埃博拉病毒爆发的时候,他首先做的事不是飞去非洲,而是首先研究数字,首先看疫情发展的规律,然后再决定应该怎么样处理,就是一个成熟的过程。
这里边谈到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戈尔是一个环保主义者,然后戈尔有一次,跟他在演讲的时候说,这个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然后地球变得越来越热。这时候跟他说了一句话,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需要制造恐惧。戈尔说我们需要制造恐惧,这个作者讲,我很尊敬戈尔,戈尔为全球的环保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恕我在这件事上,不能认同戈尔先生的观点。就算是环保问题特别迫在眉睫,我们也不应该去制造恐惧。因为制造恐惧会带来,情急生乱。
我们所做的事,往往就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就像我茫然地去封路一样,那么为了减少情急生乱,我们要学会要小心数据,就是看到数据不要就起反应,要认真地分析数据,要多做对比,深入研究。然后要小心我们的偏见,小心我们的过激行为。当你要做出一个决定,是一个过激行为的时候,你一定要慎重。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说,只有这一刻才能够做决定,往往没有。反倒是过激行为,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