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书约需5分钟
以下为《翦商》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是我在直播的时候提到过很多次的《翦商》。这本书的作者李硕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学者,他曾经写过《孔子大历史》,还写过一本书叫作《楼船铁马刘寄奴》,我也讲过。
这本书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李硕惊人的才华。他能够通过大量的考古证据,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地来给我们清楚地展示从商到周的整个变革过程,让我们对这一段过去几乎不太熟悉的历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这本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距今4000多年)讲起,一直讲到商周易代时期,时间跨度一千年,焦点就是人祭这件事。如果大家去过安阳,会知道安阳有殷墟,殷墟遗址到处都是人殉的遗迹。人殉其实代表着当年的宗教倾向,而这种宗教的选择引发了两种文明之间的搏斗。
首先,第一个阶段叫作社会升级的阶段。什么叫社会升级?从族群到一个国家,中间经历从村落到部落,然后到早期国家的这个过程,叫作社会升级。
首先从新石器时代说起。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更加擅长使用工具,能够制造出大量的工具,出现农业和定居生活。新石器时代的发端大概是在1万年前。大概在距今6000年到5000年时,(今)湖南澧县的城头山就出现了一个“古城”,这个古城打着引号,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大规模。然后在距今5000年到4900年间(目前学界一般认为距今4600年到4300年),(今)杭州余杭区的郊外出现了良渚古城。然后在距今4500年到4000年的时候,黄河流域开始出现我们今天所讲的龙山文化。这时候你会发现,战争的痕迹、人祭的痕迹变得越来越多。
这里边有两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一个是从西北方向来的冶铜的技术,就是我们可以用铜,甚至合金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铜)。青铜的熔点变得更低,所以青铜的使用范围就变得更广,使用的方式更加灵活,人们能够用青铜铸造出各种各样的器皿。还有一个是从长江流域流传过来的水稻种植的技术。因为有这两个技术,所以才会有早期的国家,否则过去的这些小国(就是我们讲的村落式的这种小国)繁荣都不会超过200年,到200年左右的时候就消失了,大家也不明白为什么。
但是到了夏都二里头遗址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发现,夏朝的朝代时间非常长,打破了过去的“200年魔咒”。二里头遗址的开发,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二里头在哪儿呢?在(今)洛阳以东20公里处,伊河和洛河冲积平原的那个地方。二里头遗址距今3900年到3500年。
人们在发掘这个地方的粮食的时候,一般会用浮选法。就是把从遗址里发掘出来的颗粒放在水里,让它漂起来。漂起来以后数颗粒数,统计这里边粟(就是小米)有多少、稻有多少、麦有多少。原来我们的统计方法认为,这个北方的文明以粟为主,因为粟的种子数量是稻的2倍。但是这个作者说,这个统计方法用的是数量,但是人吃粮食吃的是重量,而稻子单颗的颗粒大小要比粟大,粟要小得多。如果用重量法(这里是通过颗粒数“构拟”出重量)来计算的话,你会发现,那时候在(今)河南,就是北方的夏朝,我们的先民们最主要的粮食是水稻,二里头出土的水稻的重量差不多是粟的4倍。
在二里头这个地方我们还要考证什么是“大禹治水”。我们常说尧、舜、禹三代,禹是夏朝的启的爸爸。根据史书上写,大禹治水的功劳很吓人,他疏导了黄河,疏导了淮河,挖通了长江。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按照那时候的人的劳动力水平是不可能挖通这么深的河道的。而事实上,大禹治水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呢?就是人类开发平原的活动,把这些沼泽地的水排干,让大家能够在沼泽地里边种粮食。这个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那个时期世界上也有其他国家在干这件事。罗慕路斯兄弟建造罗马城之前所干的事也是排干沼泽,然后让大家可以在沼泽地上改造土地、种粮食。
这个时候,龙成为华夏民族的图腾。从这些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当中,大家能够看到很多带龙纹的器具。这是距今3900年到3500年左右的时期。所以我们读完这本书之后,一方面我们很佩服现代的考古学,能够把那么多过去的证据找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同样也非常佩服司马迁,在当年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的情况下,司马迁全靠自己不断走访,他所记录下来的夏朝的历史、商朝的历史竟然高度准确。
在新砦和二里头这两个地方,发现了古人们的高等级建筑。所谓高等级的建筑,就是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宫殿那样的建筑,但是没有那么宏伟,面积也没那么大。具体的数字书里边都有,就是一些很明显不是给普通人居住的建筑。这就意味着初代的国家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