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要讲一本梁启超先生的书,叫作《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
我对梁启超先生的好感,首先是始于他的教育孩子的成功。当你看过梁启超先生跟他的儿子的通信以后,你会发现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不是我们过去传统文化当中塑造的那种严父的形象,而是真正用慈爱的方法去影响他的孩子,并且培养出来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是第一件事。
所以,他在谈教育的话题的时候,我是非常服气的。因为人家真的是教育出来很多的英杰。那么,他写的这本《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是向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这几个门派,那这里边关于老子和孔子的部分,我打算不讲,因为体量太小了。孔子的部分和《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有特别多的雷同重叠的部分,所以大家听那本书,可能就更加完备。
今天我们的重点是要把墨子讲清楚,因为墨子这个人在中国的学术历史上是一个评判两极化的人。像孟子这样的人,会认为墨子,是禽兽也,他实在是错得离谱了。而司马迁也没有给墨子单独地立传,在整个的《史记》当中提到墨子的只有短短的24个字。所以他的人生让大家揣摩不定,甚至连他到底是哪儿的人,还在不断地考证。
但是,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墨子,所以他专门写了这本书来介绍墨子。这里边关于墨子的笔墨也是最多的,那么我们来看墨子。
首先,来看墨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因为他没有详细地立传,梁启超经过他的大幅地考证以后,他说墨子大约是生于孔子死后十年,就大概孔子死以后十年左右,没有一个确切的年份在那个阶段。死于什么时候呢?死于孟子生前十年,大概活了七八十岁,就是年纪也不小。
哪国人?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因为墨子救宋的故事非常有名,但实际上不是,为什么?因为他是从别的地跑到宋国去救宋,而且他救宋以墨子的学术,他绝对不是只救自己的国家,他后来救过很多个国家。哪个国家只要被别人攻打他都去救,所以不能够据墨子救宋这件事来判断他是宋国人。
实际上,从墨子走的那个路线上,他来判断墨子大约是鲁国人。那只是大约,有可能是鲁国人,在孔孟之间生人。那么,墨子所处的那个环境,决定了墨子的学术方向跟孔子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个我们说春秋后期,大家发现孔子他们所倡导的那一套继续维护春秋时期周王朝统治的那些方法,已经不再奏效了。而人们经历了这么多的失望以后,墨子所提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革命性的、推翻性的东西。
他在倡导人民群众的权利,他在倡导“天志”和“明鬼”这样的东西。实际上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的,而不是像孔子一样去跟君王妥协去结合的这种方式。第二个就是从尚文到采取行动,因为简单的尚文坐而论道,已经不能够救命了,不能够减少杀戮了,所以他们必须得行动起来。他是一个行动派,为什么梁启超说他像耶稣?因为他真的去做了很多的事。
第三个,就是用“兼爱”和“非攻”来减少杀戮。因为从春秋到战国的那个时期,真的是到处都在打仗,杀人无数,人命如草芥,如刍狗。所以,这个时候他倡导兼爱,非攻,希望大家能够减少杀戮。奢侈成为了贵族的主旋律,就出现了像子贡这样非常有钱的人,富可敌国的人。所以他说要倡导节用,不要乱花钱,乱花钱是一种犯罪,这是墨子的观点。
对于这个墨子来讲,他没有知识分子的背景,也没有这么好的出身。他唯一能够去让别人相信他的办法,就是鬼神。用迷信的方法来传递,所以他在不断地强调天志和明鬼,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传播的方法。
在当时还有一个状况,就是老子那一派开始说不尚贤,使民无争。老子说希望无为而治,但是在墨子看来无为是治不了的。按照无为而治的方法,只是一味地避世求全,让自己能够活得更好。但问题是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去拯救。所以,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尚贤》,你看老子说不尚贤,墨子说尚贤。就是要有为而治,必须去干活。
同时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因为孔子去世以后,在孔子之后,以子夏为代表的这些儒生,我们把他(们)叫作腐儒。就是腐烂的那个腐,体现在哪儿呢?比如说家里边只要有了丧事,就要马上变得一蹶不振的样子,同时不能够做任何事,有三年的时间什么事都不能做,要天天去守丧等等。
在礼乐上面下了特别多的功夫,去做各种礼乐的演绎。所以,从底层出身的墨子看来,认为这一切实在是太造孽了,花了那么多的钱,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让人们没有产出。所以,墨子反对腐儒,提出来说,我们要用洁葬代替厚葬,就是葬礼不用搞得那么复杂,不要有三年的九丧。因为在三年的九丧时间里浪费是极大的。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三年的九丧,还要好几次。同时非乐,就是不要整天去听那些音乐,那些音乐对人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把音乐整个停掉。
曾经有一段问答,就是他问一个儒生,说为什么要作乐?儒生说作乐能够教化,能够干什么。他说不对,我们说为什么要做一个房子?因为这个房子能够遮风避雨,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这叫作有用。但是,你听那个音乐有什么用呢?没有这种实际的用处,所以不要作乐,所以他反对这一切。
当时还有一派,跟墨子同样兴盛的就是杨朱一派,杨朱一派所倡导的是明哲保身的方法,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不要再添乱了,这种避世的想法。而墨子跟他完全不一样,叫“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他是一个实干家,这些背景是产生墨子所有学术的一个土壤和原因。
为什么墨子用词特别生僻,特别简洁,没有特别多铺垫呢?这里有一段解释得很有趣。韩非子里边有一段,有一个墨家的后人叫作田赳,有人问这个田赳说,为什么墨子的书难读?田赳说,曾经有一个宋国的国王嫁女儿,结果嫁女儿的时候,就送了很多陪嫁的丫鬟过去。没有想到陪嫁的丫鬟比他的女儿还更好看,所以导致对方整天把这个陪嫁的丫鬟当作夫人一样地对待,她的女儿受到了冷落,你说这事亏不亏?这话什么意思呢?
如果一个人在修辞上下了太大的功夫的话,以辞害意了。就是辞藻非常华丽,会导致他没有把这个道理交代得明确。所以,要分清主次,哪个才是真正的正室?哪个是陪嫁的丫鬟?他认为那些文字上的修饰,都是陪嫁的丫鬟,并不重要,当然这是在给墨子作解释。
总之,他的文章是非常难懂的,相当枯燥。而且它涉及了特别多科学的环节。我们到后边就会理解,为什么墨子和科学精神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来学习墨子的根本观念。在所有墨子的根本观念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叫作“兼爱”,这个“兼爱”是什么呢?墨子把当时的人分成两类,一类叫兼士,一类叫别士,什么叫“兼以易别”?就是用“兼爱”来代替“分别”。别士是什么?就是我认为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是我的国家,那是你的国家。
所以,一旦有了这样的分别,有了我的,和你的的分别,就必然有着争执,有着比较,有着抢夺。所以,兼士是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大家无所谓都是大家的。这时候这个国家就没有什么好争的,有什么好争的呢?
他有一段论述把这个讲得特别清楚,这是墨子的理想。他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就是所有的乱从哪儿来的?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皆起自不相爱。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这逻辑很对,你看小偷为什么偷你们家东西?因为你们家不是我们家,所以我要把你们家东西偷到我们家来。强盗为什么抢别人,杀人?因为你的身体不是我的身体,所以我损害了你的身体来满足我的身体。所以墨子这样的论述认为,一切的混乱,都是来自于没有兼爱,没有每个人把别人当作父母、兄弟一样。
甚至他说父母兄弟之间,也因为没有兼爱,才没有了孝悌忠顺。你看这多有意思,因此有了这个兼士和别士的区别,实际上挑战的是什么?就是私有权,在墨子的世界里,希望这个世界没有私有权,而一旦没有了私有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墨子作了一个描述,他说不必等到什么人都不爱了,才算不爱人。只要爱得不周遍,也就是有人爱,有人不爱,你就算是不爱人。
所以兼爱是说,所有人都要爱,连那个盗贼你也要爱,这才叫真正的兼爱。没有了差别以后,那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墨子说:“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就是宋国的人看到楚国的人,觉得那就是我们的国家,干嘛要攻打?所以当你能够真正实现了兼爱以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烦恼,大家都非常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听起来是梦幻的。
大家知道墨子所描述的,这个兼爱的世界,孔子也描述过。孔子描述的那个叫作“大同世界”,但是你要知道,孔子在描述了大同世界以后,孔子并没有要求我们一步迈进大同世界,因为孔子知道做不到,所以他中间还有一个过渡阶段,叫作“小康”。
我们今天讲小康社会,这其实是孔子当年定义的一个词,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墨子是希望这些东西立刻就改变,所有的人只要你信我,你愿意跟着我一块儿,摩顶放踵去救天下,你就要做到兼爱,对所有人都一样。那么,通过有了这个兼爱,你就能够推演出来,他下一个提出的就是要能够“节用”。为什么?兼爱和节用有关系,你想,如果我说我是兼爱的,我对你们都很好。但是,我住了这个房子,我觉得不满足,还想要更大的房子。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光我一个人的欲望都满足不了,我怎么兼爱你们?所以,墨子顺理成章地就提出第二条,就是节用,节用是什么意思?
他说要:“兼相爱,交相利,爱利万民。”这个economy就是我们过去学经济学,economy的意思其实就是要节用的意思,那墨子做到以自苦为极,就是让自己过得(只满足)最基层的这个需求。这里边有一个描述,我相信大家很少有人愿意过墨子的生活。墨子说,一个房间,宫室,高足以辟润湿,旁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墙高足以别男女。只要这样就够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叫作奢侈。
墨子以为凡是奢侈的人,便是侵害别人的生存权,所以他加了个罪名,说是暴夺人衣食之财。各位理解了吗?就是如果你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吧,说三口之家两室一厅,这是标准,而且都不需要有暖气。冬天你多盖两床被子就行了,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能够遮风挡雨,能够男女有别上厕所,这就算是可以了。
墨子提出这个要求以后,他的推论就是,只要你超过了这个标准,那我问你,哪儿来的?你超过了这个标准的部分,就一定是暴夺了别人的东西,就这部分你如果拿出来贡献给别人。那如果墨子看到我们今天的社会,真的得气死了。欧洲人用来减肥的钱,就可以解决非洲人的饥饿问题。但是欧洲人一方面花很多的钱减肥,一方面非洲人吃不饱饭,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困境。
所以墨子说暴夺人衣食之财,这就是节用的好处。那在这个上面衍生出了墨子的很多个经济学的条理。第一个就是墨子认为:“以自苦为极,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就是只要我够生活,这就够了,这是他的第一条。大家可以先不要着急反驳,我们进入到墨子的世界里边,去想象一下那个社会,每个人都是两室一厅,每个人都是标准的一样的东西。
第二个就是:“诸加费不加利于民者弗为,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这里他提到了一个字就是“利”。这个东西启发了后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边沁,功利主义。大家听过我们讲《生活的哲学》,就听说过边沁这个人。衡量一切东西都是从利出发的,墨子衡量一切东西,就是从利益出发的。就是有没有好处,凡是你费心劳力做了很多事,对大家没有好处的这种事都不要做。所以,这就跟儒家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儒家倡导礼乐。
墨子看来礼乐这些东西,尤其是“乐”,这是浪费,浪费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并且不给老百姓带来任何好处。没有造一间房,没有带来一点吃的,所以导致这事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