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山海经〉的世界》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山海经〉的世界》,副标题是“妖怪、万物与星空”。很多人说:“樊老师你飘了,竟然敢讲《山海经》了。”《山海经》确实很难讲,甚至很难读,但是这本薄薄的小书竟然把《山海经》的逻辑讲得非常清楚,我读完之后的感觉是“言之有据,论证合理”。
首先我们就要搞清楚《山海经》是本什么书。绝大多数对《山海经》有一知半解的人,都会觉得它里边充满了各种怪物,那它是不是一本怪物志?它是不是一个妖怪之书?(因为除了怪兽,里边还有很多妖怪。)它是不是一本神仙的书谱?这些疑惑我们在之后就能够一一地解答。
这也许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刘宗迪教授主要探讨了《山经》的部分(《山海经》分为《山经》跟《海经》)。《山经》的部分在这本书里解释了,《海经》在另外一本叫作《失落的天书》的书里有介绍。我们将来有机会也可以介绍一下,但是逻辑是一样的。
《山经》一共有二十六篇,这二十六篇包括《南山经》三篇、《西山经》四篇、《北山经》三篇、《东山经》四篇、《中山经》十二篇,每篇记述一个山列,全书共记录了二十六个山列。每篇记述少则数山,多则数十山,均按照特定的走向依次记载每一座山的山名、里程、所出之水的名称、流向和归宿。每记一山一水,都会说明山上长什么草、什么树,山上有什么鸟、什么兽,水中有什么鱼类,山中和水里有什么金属、玉石、矿物。对每一座山上特有的草木、鸟兽、鱼类,则详细地加以描述,说明草木长什么叶、开什么花、结什么果,鸟类、兽类、鱼类长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脑袋、面孔、角、耳朵、眼睛、鬃毛、羽毛、翅膀、爪子、尾巴等都分别长什么样子,草木的果实、动物的肉是什么味道、是否可食,吃了可以治什么病,动物的叫声像什么……
整部《山经》一共记录了近五百座山峦、两百多条河流,……百余种野兽、百余种飞鸟、数百种草木、几十种水生动物、数十种矿物、数百种药物,并细致入微地记载了这些草、木、鸟、兽、金石矿藏的形状、习性、功用。
《山海经》肯定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它特别像一个调查报告,更像一个古代的资源清单。《山经》开篇第一章叫作《南次一经》:
南山经之首曰䧿(què)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g),食之善走。丽麂(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这个内容基本上也不用翻译,就是说有什么草、什么兽。然后就不断地重复,又东三百里,然后又东三百八十里,就是讲走多远,大概是什么。这里出现了一个大家熟悉的地方: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hù)。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这个地方有一个鸟,长得像斑鸠一样,叫声是呵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ú),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不用整个书念完,咱们如果把这本书里所有的经都念一遍,那就没法听了,都是这种形式。为什么大家觉得《山海经》读起来费劲呢?因为它通篇都是这样的行文方式,告诉你哪座山有什么草、什么鸟兽,分别长得什么怪样。大家都觉得这个动物我们没见过,听起来太奇怪了,所以就认为《山海经》里描述的全都是怪兽。但实际上《山海经》描述的是什么呢?根据《周礼》里一篇专门介绍大司徒这个职位的文章考证(什么叫大司徒呢?其实就是大司土,司土就是掌管土地的人),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国家是要建立自己的山川博物志的,我们这个国家到底有哪些资源,得由大司徒亲自去考察,再把它记录下来。在《晋书》当中就有记载,晋朝的时候曾经开掘过一个战国魏襄王的墓,在魏襄王的墓中找到了一套书,叫作《梁丘藏》。《梁丘藏》记录的就是大梁周边的这些山川博物,山里有什么样的宝藏。但很可惜,这本书后来丢失了。
那么《山海经》的结尾是谁结的呢?是用大禹的名义结尾的(虽然不一定真的是大禹这个人说的,但是是以大禹的名义在做结尾),结尾要念一下: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我们权且相信这是大禹写的话,那么大禹告诉你,这就是我们的国用,我们国家需要用这些东西作为自己的资源。所以,《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时期国家的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