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消除指南

胡思乱想消除指南

主讲人:梁秋阳
4.8
2023.11.01上新

荐语

一周七天,总有五天是状态低谷?想发疯“创死”全世界,但其实只敢在深夜精神内耗?每两周就要向身边所有人咆哮不想上班、想躺平、要裸辞...而且间歇期越来越短?现代人看似萎靡的精神状态,其实是脑海里的认知被打了个死结,而这本《胡思乱想消除指南》就是要帮助你理顺内心那一点越想越烦、越烦越想的拧巴,找回轻盈生活的好心情。

你将获得

认知行为疗法的入门级科普
换个角度看世界的好心情滤镜
根治精神内耗的强者思维方式

主讲人

梁秋阳
《奇葩说》明星辩手、临床心理学研究者、畅销书作家

精彩选段

认知策略让我们主观的认知变得更加真实、全面,帮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全然好的,也不是全然坏的,它是复杂的。
..........
昆虫都有触角,用来感知外部世界,而行动就是人的触角,是我们向外了解这个真实世界反馈的探针。
..........
人之所以陷在抑郁情绪里,除了疼痛感太多,也有可能是愉悦感和成就感太少。我们需要的未必是用橡皮擦把一切都擦掉,而是看到更多的色彩。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6个环节520个小时精心打磨
马一晴
策划、责编
王天仪
初审
杨巧燕
复审
张玥
审读
王靖
设计
欧明超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胡思乱想消除指南》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梁秋阳。

在今天,不知道提到心理学,你脑海当中会出现哪些心理学家的名字?如果还是只有弗洛伊德,那就有点可惜了。弗洛伊德当然是最伟大的心理学研究者之一,但在他之后,心理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而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胡思乱想消除指南》,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正是最近几十年来最盛行,也被验证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认知行为疗法。

为什么要了解这样一些心理学知识呢?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许多烦恼。比如,在工作中提不起劲,觉得缺乏意义感,但又不能不上班;比如,体重过重一直想减肥,但一累还是想吃东西;再比如,不知道如何跟人相处,自称“社恐”但其实想认识新朋友;又或者是,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被别人攻击为性格不好,甚至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

那怎么办呢?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当然很多背后都有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这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心理问题,或者说,可以作为心理问题来面对和处理。

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什么缺乏上进心不热爱工作,不是什么意志力薄弱减不了肥,就是心里有些东西闷住了,需要被调整。如果心顺了,生活未必会尽善尽美,但人一定会顺很多。这正是《胡思乱想消除指南》这本书,想为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做到的——帮人们理顺自己的内心。

在书中,作者几乎聊到了当代人精神内耗的全部主题。例如,无所不在的挫折感、时不时就会陷入的焦虑、情绪涌上心头时产生的暴怒情绪、低自尊感、抑郁、对生活里的各种问题缺乏掌控感、与他人沟通不顺畅、低幸福感等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就着这些主题,为你细致讲解书中三个最重要的自我疗愈方法:

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正念策略。

一、认知策略

什么叫作认知策略?

书的序言里引用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那句气势磅礴的名言为此作答:“人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生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

乍一听,你可能会好奇:这听上去,不就是精神胜利法吗?无法直接改变生活,就改变自己的心态?这什么廉价“鸡汤”,你不要骗我啊!

别急,精神胜利法和调整认知有着本质的不同。听下去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如果不调整认知,我们就很难真的改变生活;而一旦调整了认知,生活自然会变得不一样。

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先要理解,什么叫作认知。

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有一段简短的、非常好笑的对话。一个母亲对着女儿焦虑地喃喃自语:“等你考上公务员,再结婚生了孩子,妈妈我的任务就完成喽!”女儿发了三个问号,非常不解地问:“谁给你的任务?”

这一句短短的、天真的疑问,既让人觉得好笑,又隐隐有些振聋发聩。因为这句提问戳破了一件很少被关注到的事,那就是所有人都在谈论体制内、结婚和生孩子。但如果你的焦虑来自这些事,它们对你来说就像任务一样必须完成,那究竟是谁给你的任务呢?而你为什么愿意接受呢?为什么非做不可呢?

是不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必须结婚生子,生活在体制内,才算是成功的人生,所以你也这么认为?最后这句话,就是所谓的“认知”,也就是我们脑子里那些自己平时都意识不到,但在默默影响着我们的想法、信念和态度。书中为我们点破了很多错误的思维方式,正是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形成了很多带来痛苦的认知。而识别出这些思维方式也是我们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步。

第一种常见的错误思维方式,叫作“应该”的滥用

书里提到一个女生,叫作罗珊,她计划和男朋友出国玩,但快出发时,她感染了腺热病,身体非常难受。离出发日期只剩一周了,她还是没有力气和兴致出门。罗珊就特别焦虑和愧疚,因为她不想让男朋友失望。她心想:“我真不该这么做——他得多失望啊!”

可是问题来了。谁要求过她必须得健健康康,不能得病吗?没有。其实,她男朋友也不太可能强求说“你病了,但你就是要陪我出去玩”吧?可是,这个“应该”的念头扎在罗珊的脑子里,除了病痛以外,她感受到的大部分焦虑紧张,其实都来自这个“应该”。

第二种,叫作灾难化思维。这个很好理解,很多人的口头禅就是“我完蛋了”。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