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李井奎。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这本《稀缺》。这是一本由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沙菲尔合写的行为经济学著作,它从稀缺心态这个角度解释了,贫穷的人和忙碌的人因何会陷于贫困和忙碌无法自拔,而且它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呢?大家可能知道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行为的理性决策,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主要关注成本和收益的计算,但是行为经济学却将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也引入到决策的范围中来,扩大了现代经济学的范围。
一、生活中的稀缺处境
01 时间稀缺
我先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来帮助您理解一下什么是“稀缺心态”。
我太太是一位心理学家。在遇到我太太之前,我当时的生活既忙碌又一团糟。那是十多年前,我正在写一本专著,同时我还有五篇论文的写作、两本英文著作的翻译,浙江大学经济学实验班每周四个课时的教学、八个本科同学的毕业论文需要把关、三四个正在找选题或者是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指导,而且当时我还给硕士研究生新开了一门高级经济学课程,我忙得团团转。
当时浙江大学的导师打电话给我,逼我去相亲,让我第二天下午必须去和一个女孩见面。我当时就说不行,我第二天下午还有一个讨论班。可是我的导师没有等我说完,留下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我突然感到一阵可怕的恐慌,我担心我的一切的安排都乱套了。事实上我还是忘记了第二天下午要和未来太太见面这件事。谢天谢地,我过了一个暑假之后想起这个事,重新和我太太去约会的时候,我太太还是给了我一个机会。
那现在我们说回《稀缺》这本书。
当我读到《稀缺》这本书的引言的时候,我发现作者之一的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竟然和我有一样的遭遇。他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因为他发现他实在是太忙了,很多事情早就过了原定的截止日期,他却一直在延期。拖延变成了恶性循环,烦心事层出不穷。正是这样的个人遭际,让作者有了写作缘起,写成了《稀缺》这本书。
02 金钱稀缺
我不知道在座的你是不是也经常会陷入这种时间不够的窘境当中。其实我们深陷于稀缺的处境,不仅仅是时间不够,对于钱不够的穷人也是一样的。就像两位作者在书中所说,穷人或者是手头比较紧的人很容易掉进“债务深渊”。
网上有很多所谓的小额贷款公司就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弱点。
我有一个学生,他毕业之后在一家不错的企业上班。刚刚开始工作,他手头很紧张。而且有好几个朋友要结婚,等着他送份子钱,我这个学生就遇到了暂时的财务困境。于是他决定从网上贷款公司贷一笔只有几千块钱的小额资金,准备第二个月拿到工资就还上。但事实上,他不但没有及时还款,还开始从其他的小额贷款公司借钱,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债台高筑。虽然欠的钱不是很多,但是这件事搞得亲友们都知道了,他自己也很苦恼。在这个过程里他自然收到了很多理财建议:不要再借贷了、不要越陷越深了、能省就省、节约开支吧……但这些建议中看不中用,抵制诱惑不但对我的这个学生来说很难,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很不容易。
你可以想一想,十多年前还没有遇到太太时候的我和我的这位刚刚工作就债台高筑的学生,我们虽然缺少的东西不一样,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感受到了稀缺所造成的影响。就像《稀缺》这本书里面说的那样,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我们感到自己被一大堆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觉得时间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我的学生感到手头拮据,永远都有还不完的各种债务……这种现象的背后都与稀缺的内在逻辑有关。
03 情感稀缺
其实稀缺还不仅仅体现为缺钱、缺时间。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中有一些朋友在人际上非常敏感,能从一句很普通的话里边读出许多原本并没有的情绪来。这样的人其实并不是不通情达理,是由于他们人际交往的纽带比较缺乏,反而造成了对和人打交道这件事过于敏感。所以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稀缺心态在作怪。
我们这本书里面就提到了一个关于“孤独者”的研究。实验人员用一秒钟时间向实验对象展示了带有表情的人脸的图片,这些人脸图片表达了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等人类的情绪,这是一个关于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测验。有意思的是,“孤独者”的成绩最好。因为孤独者更多关注自身的稀缺状况,关注为数不多的亲人朋友,他们对他人表情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就会非常敏感。
现今诸多的社会问题,其实我们都能看到稀缺的存在。这些社会问题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当中,但都逃不开稀缺的范畴。是不是存在一个关于稀缺的通用逻辑呢?传统经济学家又是怎么看待稀缺的呢?行为经济学对稀缺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呢?且听我一一为大家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