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传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波伏瓦传》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在讲今天的书之前,我要先向大家做一个提示:这本书的主人公可能存在一些争议,我们讲她的书并不代表对她生活方式的推荐和认可。但是,这个人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非常重要,而且她非常具备个人魅力,因此,我今天向大家推荐《波伏瓦传》。波伏瓦最为大家所称道的有三点:第一,她是一个存在主义者;第二,她写过一本书叫作《第二性》;第三就是她和萨特之间的开放关系。但是波伏瓦绝不是简单地只有这三件事值得被我们了解,我们今天就来走近她的一生。
波伏瓦出生在一个现代社会发萌的阶段。1908年1月9日,波伏瓦出生在巴黎。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母亲叫作弗朗西丝·波伏瓦,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叫乔治,是一个律师。实际上,她的父亲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因此不得不出来自己做律师,打工赚钱。她的爸爸娶她的妈妈,是因为她妈妈的父亲是银行家,她爸爸幻想着能够获得一大笔嫁妆。结果没想到,两个人刚结婚,波伏瓦的外祖父就破产了,他不但没有获得任何财产,还背负了颇重的负担,没有得到嫁妆。波伏瓦还有一个妹妹叫作伊莲娜,波伏瓦晚年的时候,跟伊莲娜的关系也不是很好。
【波伏瓦和一生的伴侣萨特初相识】
她在索邦大学结识了新的朋友,都是鼎鼎大名的人,不局限于女性。“这段时间,她最好的朋友是莫里斯·梅洛-庞蒂,一个高挑瘦削的男生。他们常常散步到很晚,探讨一些深刻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勒内·马休看起来像个优雅的冒牌绅士,厌恶教会、军队、民族主义相关的一切。马休已经结婚,却爱上了西蒙娜。他给西蒙娜起了爱称海狸。”各位知道,西蒙娜·波伏瓦在文学史上被人们叫作海狸。这个精英圈子还有一个年轻人,名叫保罗·尼赞。后来在二战期间,保罗·尼赞在战场上牺牲了。
“这伙叛逆者的首领身高不到一点五米,眼睛斜视,外形平庸,自称对女人充满诱惑力,秉持哲学的自由精神。他第一次参加高中教师招聘会考就失败了,但他的朋友们认为这只能进一步证明他是个天才。虽然这个首领让-保罗·萨特让西蒙娜难以忍受,但她还是想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西蒙娜在日记中写道:‘萨特不喜欢我。’”
【黑格尔对波伏瓦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波伏瓦大量阅读黑格尔的著作。“通过阅读黑格尔的著作,西蒙娜·德·波伏瓦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碰撞。她写道:‘一个社会究竟是走向自由还是沦为落后的奴隶社会,取决于每个人把自己看作人群中的一员还是蚁穴中的蚂蚁。’西蒙娜认为,每个人都要做出抉择。她最终决定反对黑格尔,支持他的头号反对者索伦·克尔凯郭尔。索伦·克尔凯郭尔坚持个人自由和尊严。”这是一个哲学立场上的选择。
【波伏瓦的《第二性》讲了什么?】
1949年1月,波伏瓦最重要的书《第二性》出版了。“在书中,她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女人?’在这一问题常见的回答中,她发现了一个循环论证,而在讨论美国种族主义问题时也曾出现过同样的情况,即让黑人擦鞋的美国白人认为,黑人除了擦鞋之外什么都不会做。换句话说,他们出于个人利益而人为导致的局面却被粉饰成自然发展的必要或神圣意志,不可动摇。”她用女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类比了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主义特别适合于揭露这些谬误,那些表面上无可争议的事实其实是人为炮制的。西蒙娜写道:‘存在即成为。’具体到她这本书来说就是:‘人非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如果你读过《第二性》,总结起来就这一句话。有人问《第二性》讲了什么,其实就这一句话:“人非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就好比黑人不是生下来就会擦鞋,而是白人认为他们应该擦鞋,他们只会擦鞋,所以他们才成了擦鞋的人。这就是《第二性》里最重要的一个逻辑上的发现。“男人被视为本质,女人被视为次要的非本质。男人的定位不言而喻,但是女人的定位取决于与男人的关系。”这是西蒙娜在《第二性》中的一个重要的发现。
【波伏瓦的自由,仅仅因为她不结婚不生孩子?】
波伏瓦在这个时候名气越来越大。在她写了《第二性》之后,大量女性把她视作精神导师和偶像,给她写信。但是波伏瓦看完所有的信之后,比较失望,因为大量女性认为,波伏瓦之所以自由,是因为她回避了正常女性会做的三件事:过早结婚、放弃工作和生孩子。很多女性只是肤浅地认为波伏瓦没有做这三件事,所以她很自由。但她们意识不到,波伏瓦的自由并不在于外在这些条件的限制,而在于她内心中对于自由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