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与哲学家谈快乐》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叫作《与哲学家谈快乐》。我一开始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这么薄、书名又这么俗气,对它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结果读完了以后,我发现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
它的扉页上写了塞内卡的一句话:“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连绵不绝的快乐。”我们讲过那么多关于幸福的书,但是没有一本书讲过幸福跟快乐竟然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事情。这本书在开篇就首先向我们界定了快感、幸福、智慧、快乐这几个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快感呢?当我们的需求和愿望得到了满足的时候,那种感受就是快感。比如你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服穿,需要爱的时候有人爱,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快感。但是快感有一个问题:所有的快感都无法持久。你很少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开心了一次以后一辈子都不需要再开心了,吃饱了一次后一辈子不需要再吃了,没有这种情况。这是快感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如果你过度地满足快感的话,长期就会产生危害。比如说,吃得太多,那长期就会有害;爱得太多,长期就会有害;沉迷在一个游戏当中太长时间,长期就会有害。所以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快感存在这两个问题:无法持久以及长期有害。
接下来就有人研究怎样才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这个研究领域中最出名的哲学家,咱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很多次了,叫伊壁鸠鲁。伊壁鸠鲁专门研究幸福。他认为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有节制。你可以吃东西,你可以跟朋友交谈,你可以喝葡萄酒,但是量不要太大。你不需要过极其奢华的生活,你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从简单的饮食、交往、生活条件当中,找到那种快乐的感觉,这就是幸福。就是当你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时,会收获幸福。
那么什么是智慧呢?如果我们所有关于幸福的要素全是从外部获得,比如:如果没有这个朋友,我没法感到幸福;如果没有这栋房子,我没法获得幸福;如果没有这杯葡萄酒,我没法体验幸福……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法永远按照你的意愿来让你拥有这些东西。所以哲学家又开始研究如何能够摆脱对外部的依赖,从我们自身就能够找到幸福。这种能力就被称作什么呢?这个就叫作智慧。智慧就是我们能够学会,从自身就能发起一股快乐。
所以,圣·奥古斯丁讲过的一句话特别有意思,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琢磨:“幸福就是继续追寻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假外求,不需要向外追求,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果你还能够继续追求,你就会幸福。
比如,夫妻两人结婚好多年了,如果你厌烦,如果你渴望新鲜感,那你肯定会觉得很痛苦。但是如果你能够继续感受到这份感情带给你的滋养,你能够继续感受到这种美好,很珍惜在一起的这种生活,这就是智慧。
你自己过得好不好,和住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关系不大,关键是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的内心是喜悦的、快乐的、安闲的,那么你在哪个地方都能够养老。所以快乐是我们内在智慧的反映。
哲学要研究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让这种快乐常驻,让这种幸福感觉常驻。“所以快乐是快感的加强版,是对一件事情具备的强烈的身心感受。”但是快乐和快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快乐不可琢磨、超乎常理。
你比如说,快感很容易寻找,你需要吃饱,需要穿暖,需要恋爱,这些需求满足后就会产生快感。但是快乐不一样。比如: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算吃了一顿很好的饭,还是不高兴;即使拥有爱情,依然不高兴,反而会更加伤痛。有时候你看那个电影里,赢了比赛的人怅然若失。为什么?因为那个人没有感受到喜悦的、快乐的感觉。所以快乐的产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东西,它和快感比起来要复杂得多,非常难以琢磨。
所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研究快乐。历史上对于快乐研究得最多的哲学家,这本书的作者筛选出来有三个人:第一个叫斯宾诺莎,第二个叫尼采,第三个是法国的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是一个1632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大家知道,在17世纪那个时候,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中心,属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那个时候非常开放,所以斯宾诺莎从小就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当他读了书,开始有独立的思考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批判自己的宗教——犹太教。他批判得太厉害了,导致被犹太教咒逐(“咒”是给你施一个咒,“逐”是赶走),意思是这辈子都不能够再回到犹太人的社区。
这种惩罚对犹太教的人来讲是极大的打击,所以他只能够一辈子独身,跟基督教徒混在一起(因为当时有很多开明的新教,新教徒非常开放,这也是导致荷兰和英国蓬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背景)。他跟这些人混在一块儿,每天以打磨镜片为生。大家知道斯宾诺莎是怎么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