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8分钟
以下为《理性的边界》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会非常感兴趣,叫作《理性的边界》。平常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会说一个人没有理性,比如一个人封建迷信,我们就说他没有理性;某个人不会算账,不会计算得失,我们就说他不够理性;或者某个人总是做出自相矛盾、完全没有逻辑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说他不具有理性。那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是我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如果一个结论是用理性的方法得出的,那么我们基本上认为它是可靠的。所以理性经常跟科学、文明、发展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又充满着矛盾和局限性,这就是这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物质世界是没有矛盾的。宇宙是没有矛盾的,它是自洽的,在不断地运转。现实生活是没有矛盾的、顺畅的,但是理性却充满了矛盾和悖论。理性的悖论体现在哪儿呢?作者随手举出了几个例子。
在没有矛盾的物质世界和充满矛盾的人类思维之间,存在着一片充满模糊的地带。
比如说,站在门口的人既在房间里又不在房间里。就是有时候我们说那个站在门口的人在房间里,有时候说他不在房间里,但这不可能是同时存在的。
一个人要掉多少头发才会被认为是光头?如果一个人的头发少,发量不够,那么少到多少才可以称他是秃子?
42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讲,到底是一个大的数字还是一个小的数字?如果把42放在你的银行账户上来看,那应该是一个相当小的数字,你的经济情况可能已经出现危机了。但是如果说这个人得了42种病,那42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运用理性解决问题时,应该更多地去了解理性的边界,思考是不是有一些理性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本书在这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警醒。作者认为,如果他在写一本探讨理性的书时,竟然没有清晰地界定理性,那他一定是太大意了,所以他去查了《牛津英文词典》。其中最符合我们需要的定义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思考过程并形成有效判断的思维能力;用来将思想或行动改造至一定水平的精神智力;人类思维在思考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常与意志、想象力、热情等对比使用;常被拟人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理性在哪些方面具有局限性。首先,我们的语言经常会突破理性的边界。我们的生活当中还会出现这样的词——原创的复制品。“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原创的复制品”,那它到底是原创的还是复制品?“我是一个好战的和平主义者”,有人曾经讲过“为了得诺贝尔和平奖,我宁愿展开杀戮”,这到底是追求和平还是讨厌和平?还包括“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它是公开的,但它是一个秘密。“这是更多的一半”,一半就是一半,怎么还会有更多的一半?
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语言层面的矛盾。还有更厉害的各种各样的悖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矛盾、不可能发生的事,在语言当中却特别多。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悖论,是罗素提出来的,叫理发师悖论,也称作罗素悖论。他提出,在瑞士的一个小山村里,人不多,只有一个理发师。然后把这个小山村里的所有男性分成两类,一类是自己刮胡子的,一类是不自己刮胡子的。自己刮胡子的人就自己刮胡子,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就要去找理发师刮胡子。这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一分为二,自己刮胡子的自己刮,自己刮不了的找理发师。
那么问题就来了,请问理发师算哪一类呢?如果把理发师算作是不自己刮胡子的那类人,那他应该去找理发师刮胡子,但是他自己就是理发师,所以他就得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又变成了自己刮胡子的人。所以,如果他是自己刮胡子的人,他就自己刮,但他又是理发师,自己刮胡子的人不应该找理发师,他却又找了理发师,这就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怎么解释呢?这个推理过程听起来没有问题,把人群一分为二,分成两类,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悖论又是不可能存在的。后来就有人做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有人认为这种小村庄就不可能存在,或者至少得有两个理发师,又或者这个地方可能就没有理发师,总之不会存在这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