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命悬一线,我不放手》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扣人心弦的书,叫作《命悬一线,我不放手:ICU生死录》,作者是北医三院的ICU的大夫薄世宁。欢迎您,薄大夫。
薄世宁:谢谢您,樊老师。我很高兴,因为我一直想让您读这本书。
樊登:谢谢。我先说说读完您的书之后的感受。第一,我对ICU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二,我特别钦佩医生们对身体的了解程度,人体内会发生意外的地方实在是多得不可想象,就算您有这么多年的医疗经验,依然要像探案一样,面临很多像迷局一样的疾病,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第三,我感受到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感情很深,因为医生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所以,我在这儿对所有的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
薄世宁:谢谢。
樊登:咱们先普及个知识吧,您先跟大家讲讲什么叫ICU。
薄世宁:ICU这个词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首字母缩写,国内通常翻译成重症监护室。协和医院把它称为加强医疗科(重症医学科),我们医院把它称为危重医学科。ICU接收的应该是医院里病情最重的病人,通常是这么几类,第一大类是急性器官衰竭的病人;第二大类是发生意外情况的,比如在住院过程中突然心跳停止的病人;第三大类是处于手术危险期的病人。这些年来,很多老人也能做手术了,一方面是因为麻醉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外科手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因为ICU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以前这些老人的身体可能无法承受手术。ICU里主要是这三大类病人。
樊登:为什么要专门设计一个这样的科室,把这些危重病人都放在这儿呢?ICU里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吗?
薄世宁:ICU里有独立的单元设置,一个单元里有很多设备,包括生命监护设备,比如监护仪;还包括生命支持设备,比如呼吸机,呼吸困难的时候可以用呼吸机来支持,肾脏不好的话可以用机器来替代肾脏功能。主要是由这两套设备构成一个ICU的单元。那为什么会有ICU这样的一个独立专业呢?因为人在垂危阶段的很多表现是有共性的,比如病人的血压会下降,意识会变差,呼吸道的廓清能力和排痰能力会降低,病人还会出现重症感染,器官会发生衰竭,这些问题都有共性,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专业——ICU。
樊登:您的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当某位患者从ICU里被推出来的时候,整个楼道里,其他等待中的ICU病人的家属们,全部一块儿来祝贺他了。即使推出来的是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人,却在相互祝贺。这是不是也说明,能从ICU里出来就不容易?
薄世宁: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曾和我的病人、病人家属进行了很多访谈。其中一个病人就讲了这个细节。她说,当她被推出来的时候,原以为的场景是自己老公会哭,但没想到的是,外面的这些人都翻身坐起来,眼巴巴地盯着自己,同时他们都在祝贺她老公——他们居然不是在祝贺她,而是在祝贺她老公,说“恭喜你,终于出来了”。她说,这些人都是普通人,其实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渴望能够在门一打开的时候,看到推出来的是自己的家人。这点是我没有想到的。
樊登:这就是不同的视角。
薄世宁:不同的视角。在换视角考虑之后,很多故事颠覆了我的想法。作为医生,我每天都在单方面地考虑这些问题,但是病人具体怎么想,家属怎么想,我没仔细考虑过。所以转换角色以后,我的看法也转变了。
樊登:我要跟大家说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消息:薄医生所在的ICU里,有80%的人是可以顺利出来的,这个成功率比我们普通人想象中的要高得多。
薄世宁:当然,这个成功率也包括了一些术后恢复的病例,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可能就没有这么高了。但是在今天,现代医学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呼吸机、监护仪,还是我们其他各种设备的进步,都会让成功率逐步提升。我一直在这本书中强调一个观念: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一方面,病人的自我修复要打配合;另一方面,医生要为病人的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创造条件。
樊登:给他的自我修复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