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十讲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维特根斯坦十讲》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我们今天讲一本特别高端的书,叫作《维特根斯坦十讲》。
其实我本来不打算讲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可能很多人不懂维特根斯坦,也不需要懂。但是最近我身边很多书友都热衷于了解维特根斯坦到底是谁,他到底有些什么理论,他为什么会成为现在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请到了这本书的作者,浙江大学的楼巍教授。
【警惕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
樊登:接下来,第六讲叫反本质主义,这是属于他后期哲学的一个核心。那什么叫反本质主义?
楼巍:反本质主义就是认为,所有可以被归入同一个概念之下的东西,它都应该有个共同点。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美德,我们说×××是美德,×××也是美德。为什么这些都叫美德呢?那么苏格拉底就会认为,它一定是有个共同点。
樊登:本质。
楼巍:本质。我们找到这个本质,说出这个本质,其实就是在给它下定义,就像追问什么是时间一样。这就是古代哲学的思考方式,西方哲学从开始到后来,都想要去寻找这个本质或者共相。
樊登:这里我可以举例子,比如说什么是美德的本质,你可能会说,为别人好是美德的本质。假如你这样说,那么你的妈妈为了你好,非要让你跟这个人结婚,请问这是不是美德?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逼问。还有人说“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为别人好”,他试图完善美德的本质,但你也一样会找出……
楼巍:反例。
樊登:找出反例来。
【人为什么喜欢谈论不可说的东西?】
樊登:但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烦恼,就是我们往往喜欢谈论这些不可说的东西。
楼巍:是,正因为它不可说,正因为它很难说,所以我们很想去触摸它。我可以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都看过《蒙娜丽莎》这幅画,我们称之为美学领域或者艺术领域的范畴。那如果有人问蒙娜丽莎在笑什么?《蒙娜丽莎》表达了什么?你会发现一旦想要把它说清楚,它就不再是艺术。
樊登:有时候我旅游,到一个很美的地方,其实你只要在那儿好好欣赏美景就够了,但是我们基本做不到,我们脑海当中总是搜肠刮肚地想要描述它,我们习惯性地想要把真实的事物变成图画,哪怕是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去描述。
【为什么向医生描述病情很困难?】
樊登:那您就说说吧,先说什么叫私人语言。
楼巍:私人语言也是我刚才说的,因为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是没有我的感觉的。如果有一种感觉,它非常奇特,比方它既不是酸,也不是麻,也不是痛,也不是痒,那我就会想,我能不能给它发明一个名称呢?然后我用这个符号(名称)的时候,你肯定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好像只有我知道它的意义,知道它指称的那个感觉。这就是维特根斯坦想要反对的这种私人语言。
樊登:维特根斯坦反对私人语言?
楼巍:对。
樊登:您说这个我有例子。我小时候肚子疼去看医生,医生总是问问题。首先是问哪儿疼。哪儿疼还好说,这儿疼。然后医生接着问怎么疼。我说怎么疼……
楼巍:这还用问吗?
樊登:不是,怎么疼没法说呀,你说这个疼是怎么疼呢。后来那个医生只好很不耐烦说,是“针扎一样的疼”,还是“一跳一跳的疼”,还是“鼓着疼”。
楼巍:对。
樊登:这其实就是医生的私人语言。当时作为一个生病的孩子,我是没法准确地说出这种感觉的。然后等我们带孩子的时候,你问他哪儿疼,他会说“咕噜咕噜疼”,这就是您说的发明了一种私人语言?
楼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