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彷徨

彷徨

主讲人:杜素娟
4.8
2025.05.15上新

荐语

都说“年少不懂周树人,读懂已是书中人”。长大后读鲁迅的《彷徨》,被跟我们一样卡在现实里的人生深深刺痛: 《祝福》里祥林嫂的“越努力、越悲惨”,《伤逝》里“缺少物质基础的爱情”,《肥皂》里不可告人的欲望,《孤独者》里被群体排斥的理想,《在酒楼上》里人到中年向现实的妥协……  作为百年间头号人间清醒,鲁迅用锋利的文字,刻画出生命中最普遍、最尖锐的痛苦——求而不得,写透了属于你我的彷徨。  文学教授、鲁迅研究会会员杜素娟全新解读,带我们重新认识鲁迅,让他成为我们人生中最清醒、最通透的力量。

你将获得

深度理解祥林嫂等角色,读懂他们的真实命运。
了解鲁迅的核心观念,掌握“求生是第一要义”背后的涵义。
重新认识我们生命中的“求而不得”,去直面自己的真实需求。

主讲人

杜素娟
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

精彩选段

仔细地读《祝福》,我们会发现,祥林嫂是一个充满了欲求的女性,充满了对于人生的不甘心,是一个不愿意被动接受命运,想去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
..........
求生绝对不是庸俗的代名词,它是人生坚实的立柱。
..........
尊重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接纳自己,跟自己站在一起。
..........
当我们谈人生这门课程的时候,学会看待、发现、直面、管理自己的需求,就是人生最核心的课程。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历时600小时精心打磨
王心怡
策划、责编
王天仪
初审
周珅玮
复审
徐如梦
审读
欧明超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以下为《彷徨》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杜素娟。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本书是鲁迅的《彷徨》。

导语:《彷徨》——现实人生中的求而不得之苦

《彷徨》是鲁迅写于1924年到1925年的短篇小说集,第一篇是《祝福》,最后一篇是《离婚》,总共11篇短篇小说,于1926年结集出版。在汉语中,“彷徨”的意思是犹豫不决、来回徘徊,不知道该走向哪里。这种状态就是彷徨。

《彷徨》中的11篇短篇小说里的人物,身份、阶层、性别和文化程度十分复杂。男性形象以知识分子为主,但也有乡绅、犯人、普通农村和乡镇的民众;女性形象有知识女性,也有农村妇女和家庭主妇。这些人物看似没有什么共同点,但从人性、人生和命运的层面来看,他们的状态存在相同之处,用佛家的话来说,那就是“众生皆苦”,每个人的人生都很苦涩,区别只在于苦的情景、层面和内容不同。

鲁迅的《彷徨》凝练在非常明确的一点,那就是“求而不得之苦”。我个人觉得,求而不得是人间最大的苦难,也是最普遍的苦难。当我们感觉自己受到社会的毒打,或者感觉到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其实剥开这个内核,就是一种求而不得的苦楚。

那什么叫“求”呢?求就是个人生存当中的需求,求而不得就是在生存当中,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对于个人的需求往往不太进行理性层面的强调,因为我们更倾向于强调个人的奉献。当我们在讲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也往往比较集中于去思考个人的奉献度。但是我们不太有一个合理的依据,让我们去关注一个人的需求是什么,他的需求的满足度是什么。这更多是由我们的道义论的影响而形成的,通常来说,奉献是一种义务,它更具备道义上的美感。

但是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人的需求更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真实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个人需求在不同的层面上是否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满足,往往决定着我们真实的生存体验,包括我们的自我认知,甚至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定。所以它绝对不是一个所谓的格局很小的问题。在现实生存中,人的需求非常重要,能够关注到一个普通人的需求也非常重要,因为人的需求是生命的本质,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驱动力。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呢?其实活着——这个生存的本质本身,就是我们在不断地向自己、向他人,也向世界发出一个一个需求,并且通过个人的行动达到一种需求的满足。而我们个人的发展,包括我们个人的提升、个人的生存都是通过这样的一个需求的提出、对需求的追求,以及需求的满足来实现的。所以人的需求的产生、发展和达成,是最主要的推动我们生命生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内在逻辑。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当中感到烦恼非常多,或者说有的时候我们感到比较大的内耗,我们往往会认为,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内心平静呢?在当下的社会当中,就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认知,很多人认为如果我们无欲无求,生命就没有烦恼了,生命的质量就提高了。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一再提到的“佛系”。

但是我觉得,这个词我们要谨慎地使用,也要辩证地理解。如果我们说的这个“佛系”指的是减少人生中不必要的烦恼和内耗,那这个“佛系”是健康的。但如果我们把“佛系”理解成,在人生中,我们要无欲无求,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一个社会当中的成员如果都无欲无求,那么这个社会基本上就停滞不前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活力都会大大减少。

包括很多人会说,年轻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我觉得我不止一次在社会上听到这个说法:你们年轻人为什么现在很烦恼,觉得压力很大,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看法——年轻人就是需要有很多的欲望,只要这个欲望是合理的,因为这是生命热情的根源所在。合理的欲求从来都是生命的动力、生活的热情和人生奋斗的小马达。如果一个人他真的无欲无求了,事实上生命就陷入了我们经常说的非常可怕的停滞状态,就像行尸走肉,那是非常糟糕的。

所以从这些现象当中,我们就能看到,“无欲无求”这个词需要我们做精准的理解,它指的是我们要去掉那些不合理的欲和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有欲望是不对的,更不意味着我们活着要没有需求,那是不可想象的,是非常荒诞的。

一、无欲无求不一定会带来幸福

——以《祝福》为例

我们不妨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说明这一点。我们在中学时期都阅读过《祝福》,可能很多人会对祥林嫂有一个比较刻板的印象,认为祥林嫂是个愚昧的、麻木的、逆来顺受的、被动忍受命运的一个旧女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地去读原著,没有把原著读通,才会得出这个错误的印象。

如果我们仔细地读《祝福》,我们会发现,祥林嫂是一个充满了欲求的女性,充满了对于人生的不甘心,是一个不愿意被动接受命运,想去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呐喊400118575

呐喊

课文里的鲁迅,那些年你可能从未读懂
播放量111.41万
活着400132337

活着

写尽死亡,却教会我们如何活着。
播放量146.55万
围城27

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播放量187.42万
繁花400105099

繁花

梁永安重磅解读,剧版只是冰山一角,原著更是命运沉浮
播放量69.34万
斯通纳400119101

斯通纳

生活艰辛而平凡,自我何以安放?
播放量46.92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