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本质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人心的本质》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非凡精读馆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黄峥博士。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本书,书名非常有意思,叫作《人心的本质》。一说到人心,你会想到什么呢?人心叵测、日久见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好像古往今来,人们都觉得人心是个特别变幻莫测的东西,很难琢磨透,更不要说去抓住它的本质了。那这本书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口气,能自信阐述清楚人心的本质呢?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韦格纳教授确实有这个资本。事实上,他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泰斗级的人物,他提出过一些很著名的心理学现象,比方说我们都听说过的“白熊效应”,就是这位韦格纳教授提出的。意思是如果我跟你说:“千万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你的脑海里就特别容易浮现出一只白熊。
韦格纳一直都致力于研究人心,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研究的是心智。他想探究心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一生写过很多的书,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人心的本质》,就是他的封山之作,是他一生研究成果的精华汇总。在这本书里,韦格纳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切入,提出了一套关于心智底层运作规律的简洁模型。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人心其实没我们以为的那样复杂,或者说很多看似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心智现象,其实都可以用这套规律来解释,甚至是可以预测的。
什么是心智
01 心智是主观的
那开始讲“人心的本质”之前,我们要先来讲一讲,究竟什么是人心,或者说心智现象。心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包含了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比方说认知和智力活动、情绪情感、意志动机、观念信仰等等,还有由这些内在活动导致的外在行为。简而言之,心智包含了知、情、意、行这四大功能,就是认知、情绪、意志、行为。
理解了什么是心智之后,我们接下来玩一个游戏,我来问你几个问题,你来回答。准备好了吗?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有心智的人吗?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在想:开什么玩笑,我当然是一个有心智的人。
那我们换第二个问题,现在,想象你在厨房里切菜,你面前的砧板上躺着一根胡萝卜,你觉得这根胡萝卜有心智吗?
我想,绝大多数书友都应该会回答没有,因为胡萝卜又不会思考和感受,它好像没有知、情、意、行这些功能吧。
好,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想象一下你见过的宠物猫、宠物狗,你觉得它们有心智吗?如果有的话,你觉得它们的心智水平是高还是低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估计回答就要分成两派了。对于养猫、养狗,或者是爱猫、爱狗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猫、狗不仅拥有心智,而且还拥有较高的心智。因为他们在生活里见过,比方说,狗狗犯了错误之后,会摆出一脸无辜的表情;猫猫嫌弃你的时候,会摆出一脸傲娇的表情。甚至有些宠物好像还特别记仇,会做出一些报复的行为;还有,好像它们也能听懂人话。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在他们眼里,猫和狗虽然也有些心智,但毕竟就是动物,它们的心智跟家畜也差不了多少吧。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咱们先不着急揭晓。
第四个问题,想象一下你已经过世的某位亲人,你觉得他的心智还存在吗?
从理性上来说,我们都知道,心智是因为大脑神经活动而产生的,人都已经不在了,心智怎么可能还能脱离肉身继续存在呢?但是在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过世的人的心智依旧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才祈祷祖先的保佑,相信亲人的托梦,遵从他们的遗愿。扫墓的时候,我们还会供奉他们生前爱喝的酒、爱吃的菜。这些行为都表明,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死者的心智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问完上面这几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关于心智的两个真相:
首先,对于有没有心智这件事,人们的判断通常还是比较客观的,因为大家通常都认可,有大脑神经系统才会有心智。但是有的时候,是否拥有神经系统,对于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有没有心智,并没有起到绝对的影响,还有很多主观的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这个事物的心智水平是高还是低,这件事情就更加没有一个统一、客观的评判标准了,基本上就是基于我们的主观判断。因为我们前面说了,心智包含的是知、情、意、行这四个功能,这里边有一个问题是,除了最后一个“行”,也就是行为、行动,这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观测到的此之外,前边三个,包括认知、情绪、意志,我们都是没有办法脱离行动,主观观察到的。这对于人类来说难度还没有那么大,至少我们还有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也还可以通过表情这一些信息来判断。但是涉及到跨物种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直接观测、观察到它的心智水平,只能通过它的外在行为来判断,这种判断当中,会掺杂很多个人主观成分。
02 人类创造了“心智俱乐部”
理解了上面关于心智的两个真相之后,我们就要引出第一个关键概念了,作者把它叫作“心智俱乐部”。人类就是这个俱乐部的发起者,他设置了一个门槛,我们人类会根据自己的标准或者是看法,来判断一个事物到底有没有心智,有心智的就进入心智俱乐部,没有的就丢在外边。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呢?心智俱乐部其实是圈定了一个范围,在俱乐部里边的人和事物,我们才会去讨论它的道德和义务,包括它有没有被赋予道德关怀的权利。而在心智俱乐部之外的事物,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