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治愈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以下为《跑步治愈》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金铂医生。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要给大家带来一本非常棒的书,书的名字叫作《跑步治愈》。从名字上看,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跑步的书,但是当我通读之后,我真的感觉这是一本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改变的书。为什么我会把一本教跑步的书上升到人生的高度?我想先卖个关子,最后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
一
不管跑不跑步,都推荐阅读
一般来说我在讲书之前,会先发掘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价值,在开篇跟大家分享。但是这本书,我找到了两个价值点:
01
让不跑步的人,爱上跑步
第一个价值点是对没有跑步习惯的“小白”来说的,这本书能让你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彻底爱上跑步。
大家不要觉得这件事不可能,你们知道给这本书作序的是谁吗?樊登老师。樊老师以前非常不喜欢跑步,他曾经报过很多跑步训练班,但是都没有坚持下来。其实樊老师是很擅长运动的,他是乒乓球的二级运动员,唯独对跑步这件事怎么都喜欢不上来。但是,当樊老师遇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张展晖教练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樊老师成了跑步爱好者,甚至完成了半程马拉松。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樊老师依旧坚持得很好。去年在深圳的世界读书日演讲后台,我刚好遇到樊老师,我请教他:“演讲那么多人,您紧张吗?”樊老师说:“不紧张,有什么紧张的,开场前我还跑了五公里。”可见,樊老师已经让跑步彻底融入生活了。
为什么这本书有如此大的魔力,能让你爱上跑步?因为跑步其实并不完全需要毅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变好的本能,这本书则是帮助你开启了这种本能,而变好的本能会促使你爱上跑步。
02
让爱跑步的人,无伤跑、进阶跑
第二大价值是可以帮助像我这样的有跑步习惯,但是常年跑得不正确的人。
我17岁就爱上了跑步,巅峰的时候每天早晚各跑一次。但是我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了跑而跑,没有热身,也不会拉伸,姿势可能也不正确。这一二十年下来,我现在是什么状态呢?不敢跑太多,因为我一跑步,就觉得跟腱疼。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原来以前跑步有这么多误区。我按照书中的方法重新调整了跑步姿势和习惯,现在又重新开始跑步了,而且到目前为止,状态保持得非常好。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展晖教练,可能很多人熟悉他。我个人也很有幸,曾经和张展晖教练有过一面之缘。第一次看到他,我就觉得他真是一位天生从事运动事业的人。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我的身高是1米8,不算太矮。我见到张教练的时候,是人生当中第一次感觉什么叫小鸟依人,因为他身高2米。张教练出生在运动世家,父亲、母亲都是篮球运动员。张教练从篮球队退役之后,就投身到了跑步事业中。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人,都是张教练的学员,比如樊登老师,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徐小平老师,著名经济学家何帆,还有大家都很喜欢的演员张静初。可见张教练的这套跑步理论是受到很多人欢迎和认可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本书的内容。
二
跑步会偷偷改变你的人生
01
增强心肺功能
跑步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从身体层面来说,它能提高你的心肺功能。如果你的身体是一辆汽车,心肺就是这辆车的发动机。从来没有运动习惯的普通人,安静坐着的时候,静息心率大概是70~80次/分,有人甚至到90次/分。但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静息心率会降低到60次/分左右,有人甚至都不到60次/分。为什么呢?因为运动能力强的人心脏更有力,每次收缩能泵出更多血液,所以在安静状态时无需太快跳动,就能满足身体供血。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我们看到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心率也很慢,甚至慢到40次/分左右。这种情况不是心肺功能好,而是窦性心动过缓。这是一种疾病,是因为心脏泵血能力过低,所以心率上不去。怎么鉴别一个心率慢的人,是心肺功能好还是窦性心动过缓呢?最主要就是看他运动的时候心率能不能提上来。心肺功能好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慢,但是当身体需要大量供血、供氧的时候,心率能提上来。窦性心动过缓的人无论运动还是坐着,心率都上不来。
所以,跑步就是提升我们心肺功能特别好的一项运动。我自己就有特别明显的感受。我在有跑步习惯之前,参加体育课的时候总是累得头晕眼花、眼冒金星,可能很多手机前的朋友们都有过这种感觉。但是自从我有了跑步习惯之后,这么多年下来,我什么感觉?基本上没有感到累过,哪怕工作强度很大,精力也还是很充沛。这就是运动带给我的最切身的感受。
02
重建内心秩序、感受平和
从心理层面上来讲,跑步也能给你带来良性改变:它能重建一个人的内心秩序。什么是内心秩序?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的内心有条理、目标清晰、情绪稳定等等。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很空泛,但是我觉得在现代社会当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构建自己的内心秩序。我们总听有人说,生活是一团乱麻。但也总有人能够从这一团乱麻当中拎出主线,把生活全捋顺。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人,他们的内在秩序比较稳定,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当中找到那个最清晰的目标,慢慢地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而跑步恰恰能够帮助你构建内心秩序。为什么呢?当你跑步的时候,一呼一吸的节奏,还有双腿“啪嗒啪嗒”的节奏感,都是一种动态冥想。大脑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安静下来,你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宁静。我自己就特别有体会,当我遇到一个难题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我就到楼下去跑跑步。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跑着跑着会发现好多之前解决不了的事,居然有办法了。其实很多跑者都有这种感受,跑着跑着就进入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叫作内心宁静,这就是构建内心秩序的过程。
名词解释
动态冥想:借助节律性身体活动(如跑步、行走、太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步伐与身体感受上,使杂念退场、心智降噪,维持觉察而不紧绷的专注与平静。
03
让心情更愉悦、抵抗抑郁
跑步还可以有效改善情绪。万科的原副总裁毛大庆先生,他在40多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压力特别大,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医生一共给他开出了7种药。他很崩溃地说,我才43岁,难道一辈子要与药物为伍吗?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几个朋友到森林公园跑步,他突然感觉跑完以后怎么身心这么舒畅。于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彻底爱上了跑步。周末大早晨跑10千米,跑完才6点多,洗个澡,一天心情就好极了。
后来毛大庆先生在布拉格完成了第一次全程马拉松,当天晚上他在浴缸洗澡的时候,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因为长跑不仅使他完全换了一个人,更推动他开始了新的事业,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有一次他在一个采访中表达他对跑步的理解,他说:
“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因为你看清楚了你自己,你不会特别地在意莫名其妙、无关紧要的事。因为你会觉得世界很简单,就在你的脚下,你可以控制的是你的双脚,你可以选择跑得快,跑得慢。因为跑步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听见自己的心跳,掌握自己的节奏。”
很多精神科的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的时候,都会建议自己的患者在使用药物的同时,把运动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特别是跑步。因为跑步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很多让你心情变好的神经递质。当你出去跑步,感受到外面的空间,感受到运动带给身体的活力,对身心是有一定帮助的。
04
让大脑更活跃、更年轻
而且跑步还能够真正地滋养大脑。我们知道人脑大多数的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但是人们发现,大脑的海马体内有一些细胞是可以再生的。海马体是什么?是我们学习和记忆的关键。
2020年芬兰的医学团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老鼠分成几组:一组的笼子里放进滚轮,保证老鼠每天进行“长跑”;还有一组老鼠做一些抗阻训练;对照组的老鼠完全待着不动。他们发现,每天进行一定“长跑”训练的老鼠,海马体中充满了新生的神经元,但是其他老鼠没有产生这样的变化。因为跑步过程中,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叫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细胞生长的肥料。当细胞生长的沃土越多、肥料越多,大脑当然会变得更加活跃和聪明。
现在很多家长天天“鸡娃”:“你不许出去,在家好好读书。”其实这是错的。越是学习紧张的时候,越要给孩子足量的运动时间,这才是对大脑最好的滋养。
三
不是不爱跑,而是强度、目标不合适
跑步的好处这么多,很多人明明心里也清楚,但是为什么就是坚持不下去呢?有人就说:“因为这个人太懒。”但仔细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不对。对跑步的态度,有两个主流派别,一个派别极度热爱,另一个派别极度排斥。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吗?而且,为什么有的时候同一个人以前不爱跑步,后来却爱上跑步了。难道这个人以前懒,后来就不懒了吗?
我有一个师弟就是这样,他读大学的时候体型比较胖,从来不跑步。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突然爱上了跑步。爱到什么程度呢?我清楚记得有一天,那是好多年以前,那一天倾盆大雨,整个操场上就两个人打着伞在跑步,一个是他,另一个是我。我们俩打着伞在雨里面跑步,虽然看起来很疯狂,但真实反映了我们对于跑步的热爱。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不爱跑步和爱跑步的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其实奥秘就是两个字: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