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扫除道》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一本你们很有可能买不到的书,叫作《扫除道》。为什么这么说?这要谈到我们讲过的另外一本书 ,那本书叫作《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和《扫除道》是由同一个人介绍到中国的,这个人叫梁正中。他是国内早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投资人。他在日本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匠人精神》和《扫除道》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他就把它们引入了国内。
那天我专门见到了他,他跟我讲:“谢谢你们帮我们讲了《匠人精神》,一下子卖了好多,现在大概都卖到快百万册了,但是我很失望。”我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卖书卖了很多册,结果反倒失望的。他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人都买了这么一本书,回家放在书架上,就把这个事抛到脑后了。”匠人精神成为了一时的热词,所有的企业都在学习匠人精神,倡导匠人精神,但是很少有人真的去做匠人精神。
他认为匠人精神,对于秋山木工来讲,它是整个公司的灵魂。一个公司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一个以孝道为核心的匠人精神的灵魂,才有可能真的把它发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去。所以,他觉得光卖书不是我们的目的。第二次,当他引入《扫除道》这本书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就是他自己个人花钱买下了所有出版社的印书。
买下之后,放在自己的库房里边,只有你来参加《扫除道》的活动,你跟着我们一起蹲下身子来打扫一个地方,打扫一个小便池,打扫一个大便池,或者打扫一个洗漱台,只有你参与我们《扫除道》的体验,你才能够得到一本书,一下子把拿到这本书的门槛提高了很多。
当然,这对于我来讲,是很新鲜的一件事,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样卖书的。不过,我愿意支持,因为在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就觉得它深深地打动了我。键山秀三郎在日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是通过扫除道的活动让日本变得更加整洁干净,同时让人心变得更加团结凝聚,就在于他坚持了整整60年的时间。
所以,今天我们来讲讲键山秀三郎的故事。他回忆自己的人生:“我们从小就生活得比较颠沛流离,因为在那种战后的疏散点居住,没有家,家已经被炸掉了,所以大家就住在战后的疏散点,我和我的哥哥弟弟们,我们也没有觉得特别惶恐,原因是我的父母每天都在打扫卫生。”让我们想,一个家庭住到了抗震棚里边,或者住到了这种疏散的地方,那肯定是能活命最重要。但是,他们家发现,虽然没事干,但是可以打扫卫生,尽量把那个居住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记得跟他爸爸下地去干活的时候,就算是种地这么一件事,他爸爸也一定要拿着锄头把周围全部弄得整整齐齐,一道一道地清理得干干净净,再开始干今天的农活。
当他长大了以后,他发现他不自觉地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人,他也喜欢把一些东西搞得整整齐齐的。他在小时候受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叫作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他小时候跟着爸妈去逛百货公司,他爸爸从来没有跟他吼叫过,就是都是很和蔼的一个父亲。结果逛百货公司的时候,他看到橱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特别漂亮,他就伸着小手去摸橱窗。刚一摸过那个橱窗,他的爸爸就非常生气,人家把橱窗擦得干干净净是很辛苦的,而且还会有很多人来看,你竟然用你的手去摸。他的手虽然没有太脏,但是摸过去之后,就会有指纹,就会有小孩摸过的痕迹。所以,他爸爸妈妈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后来,他长大了以后,开了一个叫YELLOW HAT,就是“黄帽子”这样的一个汽车服务的公司,也有一个出租公司,这是梁先生告诉我的,书里边并没有写。在出租公司运营的过程当中,他经常受到很多顾客的投诉,就是说车里有味,那个车的垫子不干净,那个车怎么样,司机说话很粗糙等等,就很多投诉到他这儿来。
他是一个不太会管理的人,他觉得,我也没办法管他们,做思想工作也做不通。怎么办?他就想起来小时候他的妈妈教他们的时候,从来没有跟他们讲过道理,他的妈妈就是一天到晚地打扫卫生,然后他长大了以后,就不自觉地变成了一个喜欢整洁的人。
所以,他就想,我是不是应该做这个公司的妈妈?我在这个公司当中,应该承担妈妈的角色,我应该成为那个天天打扫卫生的人。于是,他就开始在公司里边打扫卫生,擦地、洗厕所,把一切东西搞得整整齐齐的。
后来员工都说,我们公司老板特别无能,除了会扫地之外什么都不会。甚至在一开始打扫厕所的时候,你知道那个场景有多么奇怪吗?他在那儿擦小便斗,老板在那儿擦小便斗,他的员工站在旁边上厕所,就是完全不管老板正在旁边擦厕所,员工在那儿坐。他在擦楼梯,员工会从他的手上跨过去上楼,没有人理他,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抱怨,他就学他的妈妈。
他说:“我能不能够像我妈妈一样,去认真地把卫生打扫好?”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打扫卫生,六十年如一日。他会觉得每天早上去打扫卫生是一个洗心革面的过程,所以慢慢地公司的氛围就发生了改变。这里边有一组数字特别有意思,他说十年的时间是他一个人在打扫,十年以后,有一两个员工开始帮忙,就是周围有的员工说,老让老板这么打扫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也来吧。
结果,当这些员工开始参与进来了以后,他们感受到了打扫的美妙。他没有觉得打扫卫生是一个负担,反而觉得打扫了以后,我心情很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