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

欲罢不能

主讲人:樊登
4.9
2019.03.23上新

荐语

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打游戏……这些上瘾行为往往能够带来短期的快乐,却破坏了长期的幸福。 本书在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上,揭示出一个惊人真相: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你的大脑看起来就和海洛因吸食者的大脑一样。本书将会说明商业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设计出诱人上钩的高科技产品,并以此指导我们摆脱行为上瘾、重获生活掌控权。

你将获得

了解什么是行为上瘾及其产生的问题
洞悉上瘾行为的诱发因素
掌握预防和减少上瘾行为的科学方法

作者简介

[美] 亚当·奥尔特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曾被评为“全世界最杰出的40岁以下的商学院教授”。他有两部书位列《纽约时报》评选的畅销书单,且最畅销的就是《欲罢不能》。

精彩选段

上瘾不是喜欢,而是渴望。
..........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
..........
对待行为上瘾的方式有两种:消除它们,或者驾驭它们。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欲罢不能》音视频对谈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我们今天要讲一本书叫作《欲罢不能》,这本书是帮我们解决行为上瘾的问题。什么叫作行为上瘾?过去我们听说到“上瘾”这个词,就会想到吸毒的人、抽烟的人,那种叫作物质上瘾。物质上瘾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但物质上瘾有一个特点,是极少数人所从事的行为。

但是行为上瘾不一样,在今天,你随便进到任何一个屋子里,你都会看到很多人在低头看手机,我们过去很多中老年人在家里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你们怎么一点意志力都没有,你们玩起游戏来就没完。但是当智能手机入侵家庭以后,你会发现老年人玩手机比小孩子玩得还要疯狂。

所以,当整个世界上50%以上的人都有着严重的行为上瘾的习惯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正视这件事情。但是也有人会说,如果有40~50%的人都有同样的一个行为,那这会不会就不算是一种病,它算是一种人类的天性?

有一个实验来告诉我们,行为上瘾为什么会有问题。这个实验让我听起来觉得有点毛骨悚然。他们找来了很多只小猫,这个小猫刚一出生就把它们关在一个黑的屋子里边,就是不让这个小猫学到什么东西。每天给小猫学习的时候,就把其中的一半小猫放在只有竖条纹的一个笼子里,那个笼子周围很大,但是全是画的竖条纹,一条条的竖条纹。另外一群小猫放在只有横条纹的那个笼子里,这些小猫在那儿只能看到纵贯线,只能看到一道一道的横道。

经过了大概一两个月的训练以后,把这些小猫拿到真实世界当中来,你们猜怎么样?这些小猫走路会撞到桌子腿,就是它们的眼睛根本看不到任何立体的东西,它们走到跟前就撞到桌子腿上不知道躲避。

而且当人们把一个球扔向一个小猫的时候,你知道小猫的天性,见到球它一定会去扑。但是这些被训练过的小猫看到球,无动于衷地从它面前弹过去,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它们对于立体感完全无感。心理学家就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如果人的大脑经过了这样的训练之后,我们的大脑会像腌黄瓜一样,腌掉的黄瓜就永远不可能恢复成新鲜黄瓜的样子。

所以有很多父母把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扔给电视机、iPad(平板电脑)、手机,让他们拿着一个平面在那儿玩。你会发现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很多家长特别得意,说我闺女才一岁,你看现在玩手机玩得多好。孩子是这样,一岁多拿着手机就可以玩,他生活在一个平面的世界里去,他的大脑就有可能会难以复原,这就是为什么我选了这本书要跟大家分享的原因。

我们这么多人都上瘾,我们最起码应该知道我们是为什么上瘾,我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被它勾上的?在过去,物质成瘾的时代,最起码还有着一个犯罪行为的保护。它的意思说,这事是犯罪的,你是不能够接触的,或者烟草还有一个禁止向青少年销售的这么一个保护。

但是到了今天互联网,开始出现大量行为上瘾以后,你会发现在我们这片海域里,到处都是让你上瘾的钩。这边是Instagram(照片墙)、Facebook(脸书),这边是微信,这边是另外一大堆东西,期待着我们去消耗更多的时间在它们上面,大家美其名曰把它叫作注意力经济。

很多人觉得哪一个应用能够占用别人的时间最多,这个生意就更加值钱。我们也被无数次地说,樊老师你应该再有点野心,你应该再上更多的游戏,你应该再怎么怎么样,但是我真的不愿意去消耗用户更多的时间,我们就做一个稍微有点节制、有点节操的APP。

我们每周就一块儿学一本书,我觉得就足够了,这就是我们说《欲罢不能》这本书的主题,怎么样去解决上瘾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特别可怕的事实,比如说大家知道乔布斯是用iPhone和iPad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但是乔布斯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用iPad,这个作者去观察乔布斯,他们家出去吃饭,没有人拿出iPad来,后来乔布斯跟别人记者承认说,我的孩子不让他用iPad。

还有克里斯·安德森,他是美国《连线》杂志的主编,写过《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在他们家是不准人把电子设备带到卧室的,只要把电子设备带到卧室就犯规了,所以他们全家人不能够在卧室里边用电子设备,而且对小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要设严格的限制。

还包括推特的创始人叫作伊文·威廉姆斯,他也是blog(博客)的创始人,他只给孩子买书,从来不让孩子用iPad,这就是各种各样的钩子在拉着你。包括健身专家劝大家远离那些可穿戴设备。比如我们戴一个手表,戴一个就是手环一样的手表能够计步,能够干什么。有时候你已经很累了,但是因为没有完成今天的步数,你都想去再走一下,不科学,它对你的身体并没有特别多的好处,甚至有时候会造成运动损伤。但因为要排名,你想想看我们的APP里边,每天晚上大家看那个排名的时候,有人走5万多步。这是干什么?走5万多步。

后来,他们有人说是绑在狗身上走的,这是不一定,但是总之我们会容易被这些钩子钩住产生成瘾的现象。而真正做这些东西的人,他们自己甚至都是排斥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所以上瘾这件事情从物质上瘾已经慢慢地过渡成为行为上瘾,而且手机时常有一个数字。各位知道,有一个人有一天突然想测一下他到底每天打开多少次手机,他就下了一个应用,那个应用是专门监测人使用手机时间的,他原来估计自己一天大概能用一个多小时手机,就觉得已经很长了。结果监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每天平均三个小时的使用量,而每天平均三个小时的手机使用量,并不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因为能够想到去下这个软件的人,就已经是对这件事情有警醒的人。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