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各位好,这里是樊登读书。我们今天请到了刘东华先生,来讲讲正和岛写的这本新书,叫做《本质》。欢迎刘老师,欢迎您。
刘东华:谢谢。
樊登:彼得·德鲁克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旁观者》。我觉得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被称为旁观者的人,可能最适合的就是您了。因为您做《中国企业家》杂志,陪伴了那么多企业从小到大、然后从大到强的成长过程,现在又创立了“正和岛”,带领更多的企业家一块学习,互帮互助。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是怎么提炼出“本质”这个词的?
刘东华:如果说是旁观者的话,我确实一直在旁观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出现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我觉得我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因为在为企业家服务的过程中,做媒体,包括后来创建企业家俱乐部、创建正和岛,突然发现我也是个天生的创业者。所以这样的话,对企业家们就有更多的感同身受。
像我们这样的媒体人,天然地认为应该做一件事情。因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经济的崛起。原来全世界都看不起中国,首先是在实力上看不起你。但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下子很快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实力的崛起到底是什么在支撑?那肯定是千千万万企业的崛起。而企业的背后其实就是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哪些人最能够代表整个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所以我们说40年,我们要挑选40个人,把这些人的思想串起来。但是确实非常难。
樊登:我觉得你们这本书选材的角度特别有意思。我发现它不是临时约稿,而是把这个人在过去40年当中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一篇文章拿出来,可能那篇文章代表的就是当时的一个历史节点。
比如说咱们先从您那篇文章讲起,叫《先论是非,再论成败》。这篇文章当时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发表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是成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现象,大家都在讨论的一个话题。连我这样的局外人,我当时又不创业,又不是做企业家媒体的,我都能够知道这个标题。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刘东华:这本书确实是特殊。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依照历史的纵线把最有价值的人、最有价值的思想串起来。我这篇其实是个小文章了,就是十年前写的《先论是非,再论成败》。这篇文章在什么时候写有意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个大家都知道的残忍的现实,叫“成者王侯败者寇”。西方有同样的观点,说成功者才有资格制订标准,甚至是是非的标准。所以为什么就是我会写出来这么一个题目?实际上就像刚才我说的,我为企业家服务那么多年,在服务的早期,一直是想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后来发现中国企业家又刻苦又善于学习,就是企业和企业家都成长得非常快。
结果发现你不用担心中国企业做强做大了,你也不用担心中国实力的强大了。你应该担心什么呢?你突然发现成功的企业家未必受尊敬。中国崛起了,中国实力崛起了,但是走到全世界,人家觉得中国人的面部是模糊的,眼神是混浊的,行为是不受尊敬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会思考:这些最有能量的人,离成功和财富最近的人,他们背后是什么东西在支撑他?他为什么追求成功?如何追求成功?成功之后干什么?这成为比成功和拥有财富更重要的事情。
当然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背景就是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的崛起当然给人类带来很多福祉,其中一个重要的福祉就是信息的公平、透明。